而实际上,关于我国高铁产业亏损,还有更震惊人的。网上有消息说,在9个月内,高铁产业甚至亏损近千亿,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中国14亿人,难道还养不起高铁?
如今高铁路线已经能够覆盖到国的大部分区域,这加快了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同时也方便了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确实是十分的利好。
只是,高铁高铁自建设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最近几年,亏损现象更为严重,甚至一度达到9个月亏损近千亿。
根据国家铁路集团公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了7822亿的营收规模, 但是净利润却亏损947亿元。9个月亏损近1000亿,相当于每天亏损3.5个亿。
而且,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国铁集团的负债为6万亿,总资产高达9万亿,负债率为66%。
这种情况令人疑惑,国铁集团的亏损和负债累累是怎么造成的?难道14亿人还“养不起”高铁?
首先,建造高铁的成本很高。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开通3000多列高铁,而且每建造一条高铁,平均就要花费两个亿左右的资金。更别说在地形复杂的地区,成本自然会成倍增加了。
所以,光是如此庞大的建造成本,想要在短期内把资金回笼,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其次,维护成本更高。
高铁修建好之后还需要进行后续的保养与维护,而这部分的工作也需要大量支出。尤其是对隧道和大桥来说,都是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的。
据悉,国铁集团在全国有18个铁路局,以及下属的各个系统公司数量众多,全国员工达到200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人口的规模,200万人的工资开支简直是天文数字,还有铁路系统的日常维护,这些都需要巨额资金支出。
高铁从修建到运营,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么大的支出,想必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独自负担。
所以多年来,高铁项目的支出就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来进行换取。但是既然是贷款,就必定会存在利息,即使贷款资金用途特殊,银行会给予一定的利息优惠,但最终贷款额度高,照样要缴纳高昂的利息。
一边是持续性的利息支出,另一边,过去几年疫情冲击导致客流大幅下降,很多班次缩减甚至停运,进而也加剧了高铁的亏损状态。
比如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旅客发送量下降了32%,乘坐火车、高铁等出行的旅客缩减了三成,造成收入和利润都出现大幅下降。
如今,虽然疫情已经结束,经济也在逐渐复苏。但不得不面对的是,在短时间内,我国高铁是无法补上此前9个月亏损的近千亿的。
其次,对高铁的车速进行了调整,这样一来也可以减少相应的运输损耗,同时节省开支。
比如,平时普通工作日,高铁的速度就会相应降低,变为250公里到300公里。而如果是节假日期间或是春运等黄金周期间,就会将列车运行的速度提升至300公里到350公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铁提价并非全面上调“一刀切”,而是实行有升有降浮动票价策略。各站间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5.5折为下限实行多档次、灵活折扣的浮动票价体系,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
例如,据上述调价公告显示,武汉站至广州南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304元,较现票价低约34%。上海虹桥站至杭州东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48元,较现票价低约34%。杭州东站至长沙南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267元,较现票价低约34%。杭州东站至宁波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47元,较现票价低约34%。
相当于避开高峰时段,大家的出行成本反而更低了。但是高峰时段出行成本也可能提高了。
结语:
不可否认,高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加快了市场的发展。
但是,高铁产业的前期建设也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叠加前几年疫情冲击等各种因素影响,反而加剧了高铁部门出现亏损。
对此我们国家已经做出了决定调整高铁产业目前的运营状态,节约相应的开支,缓解高铁部门的亏损情况。
或许在后续的发展中,我国还将针对该领域出台更为优异的政策,慢慢实现高铁扭亏为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拭目以待吧!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