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红军师长长征突围不幸被捕牺牲,八十年后才评为烈士,女儿做保姆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志    时间: 2024-6-3 03:47:10     标题: 红军师长长征突围不幸被捕牺牲,八十年后才评为烈士,女儿做保姆

红军师长长征突围不幸被捕牺牲,八十年后才评为烈士,女儿做保姆                                                         2024-06-02 13:08                                        

发布于:天津市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可以说是人类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壮举,每天面对天上有飞机,地下有追兵,大江大河堵住去路,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没有后勤补给,粮食短缺,缺少弹药等恶劣环境下,凭借坚强的革命信念,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然而,大家说起长征,都认为是1934年10月从赣南瑞金出发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纵队,正如陆定一诗中写的一样:“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其实,还有另一支红军队伍红六军团共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1934年8月7日,整整比中央纵队早二个月,就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

红六军团西征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早两个月,由于红六军团及时向中央和军委报告了沿途的地形、民情、气候、物产等,为中央红军转移提供了重要情报;红六军团经过行军作战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在西进途中做了大量政治宣传,为中央红军的突围转移提供了有利的群众基础。萧克将军后来回忆说:“红六军团突围西征,比中央红军早两个月,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因此,被人认是最早长征的一支红军队伍。

1934年夏,红六军团在金华山、松山地域作战连连失利。敌军主力已深入苏区腹地,原有的整片苏区已被八个师的敌人包围并分割成若干小块。红六军团被迫转移到江西永新东南的狭小地区,处境十分不利,如果继续留在苏区,将有被敌人层层封锁和紧缩包围乃至消灭的危险。为此,上级命令红六军团转移到湖南中部地区作战,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由湘赣苏区先期突围,渡过湘江以后深入湘南,调动敌人,摸清情况,探寻路子,在湘中一带开辟一块根据地,吸引和调动大量敌人,以配合即将突围长征的中央红军的行动。

红六军团长征出发后,不顾酷暑炎热、饥饿疲劳,昼夜兼程,通过藻林、左安、高坪等地,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到达湖南桂东县以南的寨前圩,当晚摧毁寨前圩至沙田间由当地民团把守的20余座碉堡,在此召开了西征誓师大会,庆祝突围成功。并宣布中革军委对军团的人事任命:萧克为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十七师政委,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龙云为十八师师长,甘泗淇为十八师政委,谭家述为十八师参谋长,方礼明为政治部主任。

红六军团和长征之路非常艰辛,当时,龙云所率的红十八师承担前锋和后卫的任务,五十二团负责前锋开路,五十三团负责后卫,先后在道县击溃堵截的桂军,在靖县新厂打垮尾追的湘军第二补充纵队,随后,在黎平潭溪击退阻击的黔敌,进入贵州省锦屏县地域以后,避实就虚,穿行在敌军布防的空隙间,折向西走新化—隆里—八瓢—启蒙—河口—南加,渡清水江翻架头山走大广,从剑河、天柱两县交界一带走三穗。

然而,不久之后,红六军团在贵州石阡甘溪陷入湘、桂、黔敌军24个团的包围,甘溪战斗打响后,队伍被截为几段原担任前卫的四十九、五十一团与主力失云联系。军团部决定向大地方一带转移,于是命龙云率十八师师直及五十二团由后卫改充前锋,随后,在板桥一带遭遇强敌,军团命龙云率五十二团负责阻敌掩护,主力部队往南撤往甘溪方向。

五十二团奉命掩护主和南撤,遭敌重围,与敌继续战斗至深夜。主力安全撤离后,萧克派人通知龙云突围后跟上主力。五十二团准备撤离时,却又被湘、黔敌包围,复与敌战至,突出这个重围后,却又入敌另一个包围圈,被逼向更加绝险的困牛山,湘、桂敌军将五十二团重重包围。在困牛山上,龙云率五十二团与敌人浴血奋战两昼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后,全团一千多人,除龙云率二百余突围出来外,其余包括团长田海清在内大部分或战斗牺牲,或体跳崖牺牲,或因弹尽粮绝被俘。

随后,突出重围的龙云在天印、拱桥、都坪一带遭到民团匪首偷袭,由于部队几乎弹尽粮绝,但在数百倍于自己的强敌面前,全体将士没有退缩,用石头砸,甚至用刺刀于敌人展开肉搏战。他们们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毅然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部队剩余80余人不得不且战且退至魁楼沟,又遭到民团的围堵,龙云随剩余的几个战士艰难向岑巩方向前行,欲北上江口,印江寻找红军部队,当走到龙马关庄后,不幸被捕。

师长龙云被捕之后被押送贵阳,不久又被移送湖南长沙,后被投入国民党南昌“军人反省院”和九江“感化院”、湖北“军人反省院”。他孤单抗争,身受折磨,心受煎熬,度日如年,但他宁死不屈,既不为“感化”、也不服“反省”、始终坚守一个革命者凛然正气的气节,1936年1月因伤病交加牺牲于湖北武汉,时年33岁。

龙云率五十二团在困牛山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拖住湘、桂、黔三省敌人的大量兵力,从而减轻了红六军团主力的压力,为六军团主力突出重围、奔至印江木黄与红三军会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龙云,原名龙治贞,又名龙干之,1904年生,贵州锦屏茅坪上寨人,家庭贫穷,幼年按乡俗过继给没有男嗣的叔祖父龙平富为嗣,遂得入学受教育,先后在本村和天柱中学读书。后与本村青年一起下武汉闯荡,后报名至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当兵,成为连长,龙云与浏阳赵姓女子结婚并生下一女,取名龙莲英,奶名“银伢崽”。

1928年7月龙云随部队参加平江起义,从而走上革命道路,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2纵队中队长,随黄公略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29年后任红5军随营学校大队长、红3军团第8军支队长、红4师第1团团长,参加了长沙战役、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和赣州战役。

1931年秋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1队队长,后历任红3军团第7军21师师长、湘赣军区参谋长兼红军学校第4分校校长、湘赣军区独立师师长,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作战。他作战勇敢,指挥灵活,并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骨干。

由于他的军队中担任要职,龙云在1931年前后派人将妻女送回锦屏茅坪上寨老家,赵氏到茅坪后,人称之“赵妹”或“湖南妹”,因无经济来源,母女生活极为困难。1935年前后,赵氏因病无钱医治而亡,茅坪族人遂捐资将其安葬。其女龙莲英初时同伯父(龙云胞兄)生活,后因伯父家庭困难而到县城与人当保姆,至今仍健在。

由于战争年代的籍贯和姓名难以考究的原因,龙云的英雄事迹一直鲜为人知,直到2016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龙云为烈士(黔府函〔2016〕301号),批复如下:

龙云生前系原红军第六军团第十八师师长,1934年在贵州省石阡率部掩护红六军团主力突围战斗中因伤被俘,后于1936年因伤病过重牺牲。根据《烈士褒扬条例》及相关规定,同意评定龙云为烈士。

历经八十年风风雨雨,龙云师长的亲生女儿才得到安抚,虽然是迟来的追认,但也足以告慰先烈在天之英灵。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