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一个寻常日子,令毛泽东主席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亲表侄贺凤生突然找上门来。贺凤生是位彬彬有礼的农民,这一次他却来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大胆之事。当毛主席体恤表侄的困境,慷慨解囊相助时,贺凤生出人意料地质疑道:"主席,这钱是你自己的还是国家公家的?"面对表侄出乎意料的质询,作为革命元勋的毛主席将作何反应?两人的亲朋关系会否就此生变?
一. 亲情救命恩谁也难以想象,在那个动荡年代,毛泽东这个改天换地的伟人,竟然与一位普通农民结下了救命之恩。原来,这位农民就是毛泽东的表弟贺晓秋。
1925年春天,刚刚创立一年的中国国民党正遭受反动军阀的疯狂镇压。毛泽东在湖南韶山领导农民运动,激怒了地方土豪劣绅,遭到通缉。眼看形势日渐危急,毛泽东不得不离开家乡。
这时,表弟贺晓秋及另一亲戚闻讯赶来相救。他们用一副小轿子将毛泽东藏了起来,还贿赂哨卡,终于将毛泽东安全护送出了湖南。可是,贺晓秋因此也遭到军阀的迫害,不得不连夜逃离家园,带着妻儿在洞庭湖一带流离颠沛。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调查农民运动时,再次遇到了生命危险。他听闻表弟就藏身于洞庭湖区,便急忙前去投奔。果不其然,贺晓秋再次运用轿夫的伎俩,将毛泽东安全护送出险境。临别时,贺晓秋甚至拿出了全部家当,塞给表哥做路费。
对于贺晓秋这种亲若骨肉的情谊,毛泽东终生铭记于心。每逢回忆往事,他总是赞叹"表弟才是我的救命恩人啊"。他终其一生,也未曾忘却这份救命之恩。
二. 两度相救生死际自从1925年和1927年两次被贺晓秋相救之后,毛泽东与这位表弟之间,就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人才重新取得联系。
那一年,贺晓秋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报平安之馀,还谈及了一些农村发展的问题和建议。久别重逢,阔别22年,毛主席看到表弟的亲笔信,自是喜出望外。他立刻回信,不但感谢贺晓秋当年的救命之恩,还盛赞他"患难与共,见真情"。
信中,毛主席更邀请贺晓秋多多提携后辈,积极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可贺晓秋为人低调,从不向外人透露自己与毛主席的渊源。直到1960年,一次意外,才不得不沾毛主席的光。
那一年,贺晓秋的儿子贺凤生在修田时不慎受伤,村里的小诊所根本无法治疗。贺凤生只得转往长沙市治疗,但长沙大医院鲜有空闲病床,医院拒绝为他开具住院手续。
眼看就要断了医治的途径,贺晓秋终于拿出了当年毛主席给他的那封亲笔信,证明两人的亲属关系。医院这才勉为其难,为贺凤生开了病床。
事后,毛主席获知此事,对贺晓秋与儿子的遭遇深感同情。他特批准贺凤生到中南海小住,并亲自为其治疗费用解囊,一次给了300元,一次给了100元。
如此种种,再次印证了毛主席与贺家这段历史渊源。对于当年救命恩人的后代,主席确实是体恤备至,想尽办法施以援手。
三. 主席关怀深似海尽管作为革命领袖,身负重任的毛主席事务缭绕,但他对贺家表侄的关心确实无微不至。当贺凤生进京就医时,毛主席不仅特批他入住中南海,还亲自为其治疗费用解了囊。
当时贺凤生刚从老家被送往长沙市就医,本已是一家操持入太平间。但长沙大医院名医云集,病床短缺,院方对他这样的普通农民视而不见。正当贺家一筹莫展之际,贺晓秋拿出了当年毛主席给他的那封亲笔信,这才使贺凤生进了医院大门。
事情很快传到了毛主席耳中。作为老朋友的后人,主席自是痛惜贺凤生的遭遇。于是,他特意批示中南海招待所,优先为贺凤生安排下住所。同时,主席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400元人民币,分两次汇给贺凤生做医药费。
可以想见,在那个年代,400元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难以回笼的大数目。然而,正是凭借这笔钱,贺凤生才得以痊愈出院,重拾了生机。换句话说,这400元不啻是主席赐予贺家的一条生命线。
除了慷慨解囊,主席对贺凤生的关怀还远不止于此。当贺凤生住进中南海后,主席更是特意召他小憩,与他促膝长谈,关切农村实况。
在那个年代,作为革命领袖的毛主席,工作确实是汹汹不休。但一有空暇,他总是挤时间召见贺凤生。两人或在主席书房,或在中南海园林,你来我往,侃侃而谈。
四. 表侄胆气惊人问虽说毛主席对贺凤生诚挚厚爱有加,但贺凤生的表现却出乎意料之外。当时主席慷慨解囊400元相助时,贺凤生竟然大胆质疑道:"主席,这钱是您自己的,还是国家公家的?"
这一质疑着实令人咋舌。往日里,贺凤生一直是个谦谦君子,行止都很是谨小慎微的。而今日他竟如此放肆,直接质疑最高领导人的行为,未免有些出格。
其实,贺凤生早就听闻过,毛主席生活相当俭朴,家中也并无太多私房钱财。因此,主席这次大手笔解囊,令贺凤生不免生疑。
再加上贺凤生作为普通农民,受教育程度所限,对于国家事务根本无暇顾及。他平日最关心的,不过是家里的田地生计而已。所以一听主席拿出400元,第一反应就是这笔钱出自何处。
贺凤生虽然身份卑微,却颇有几分江湖气概。他向来坦荡耿介,毫不做作。既然有疑虑,自是要直截了当地向主席申明。这一做法,多少有些逾矩,却也见他为人之本色了。
面对贺凤生的猝不及防,主席确实有些错愕。不过很快,他就平复了心情,温言软语地作了解释。主席说,虽然这400元出自他个人工资,但作为国家领导人,他同样有责任体恤民众疾苦。
五. 真挚交心话家常面对贺凤生的质疑,毛主席并未生气,而是耐心解释道:"这钱虽然是我个人的工资,但作为领导人,体恤民众生活是应尽的责任。你们贺家对我有救命之恩,我自当尽力以报。"
说话间,毛主席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神态自然,不见半分做作。作为革命领袖,他的确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待人接物,却并不摆什么架子。
话锋一转,毛主席便温言询问贺凤生家里的田地和收成如何。贺凤生如实作了回答,又谈及农村的种种困难。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表示深有体会。
"当年,我在韶山曾多次和你父亲一起到乡下访农问田,看到农民的疾苦,是决心要改革旧制度的重要原因。"毛主席动情地说。
接着,他又回顾起1925年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的景况。当时,土豪劣绅为祸一方,横行霸道。而贺晓秋及其他乡亲,正是在那个危难时刻,不远千里,两次将他护送出险境。
"要不是你父亲当年的帮助,我恐怕就遭了杀身之祸。"毛主席由衷感叹,"贺家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一时之间,两人你来我往,话家常、话乡恩,颇有返璞归真之意。主席并未因贺凤生一时无心的质疑而生气,反而更加珍视这段千丝万缕的渊源。可见,虽身居高位,但毛主席待人之道,确实是诚恳谦和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