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土城战役失败了吗?恰恰相反,没有土城战役,就没有“四渡赤水”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4-6-7 19:35:23
标题:
土城战役失败了吗?恰恰相反,没有土城战役,就没有“四渡赤水”
土城战役失败了吗?恰恰相反,没有土城战役,就没有“四渡赤水”
2024-06-06 11:19
发布于:天津市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中央红军决定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想法,决定先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2、6军团汇合,然后再北上渡过长江与第四方面会师。
可是,蒋介石是不会允许红军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的。
当发现红军有和红2、6军团汇合的意图之后,蒋介石调集中央军薛岳部、黔军全部、川滇军大部和湘桂军一部共约40万人向红军合围,企图将红军歼灭在乌江西北地区。
敌变我变。见与红2、6军团汇合的战略意图已经实现不了,中央红军决定放弃之前的战略构想,转而马上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这个命令下,中央红军各部迅速向赤水、土城一线集结。
1月19日,中央红军自遵义出发,于27日已经全部抵达赤水河以东地区。可此时,川军的郭勋祺部已经尾追而来,如果不彻底歼灭该部,将会严重影响红军渡过长江的速度,因此,毛泽东决定,在赤水河以东地区打一次歼灭战,消灭川军郭勋祺部。
毛泽东决定在土城歼灭郭勋祺部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土城地区是山谷地带,有利于红军进行设伏;二是根据破译的情报显示,郭勋祺部仅有4个团,6000余人,而红军如果集结3军团和5军团,在占据地利的情况下,完全有把握歼灭该敌。因此,毛泽东下定决心,以第3军团和第5军团作为攻击主力,干部团作为预备队,准备南北夹击,全歼郭勋祺部于土城。
图片来自网络
1月28日,土城战役打响。
在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红3军团和红5军团向敌发起猛攻。郭勋祺部亦拼死抵抗,双方在土城地区反复厮杀,战况异常惨烈。而此时,川军的后援部队潘佐旅也增援了上来,稳固住了郭勋祺部的后方,战役已经出现不利于红军的局势。
更重要的是,随着战役的僵持,阵地上出现的川军番号越来越多,已经郭勋祺部一个旅的番号增加到了3个,而且还在持续增加,这个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战前红军的情报有误。红军的当面之敌并不是6000人,而是万余人或更多,再要打下去,后果难料。
那么,土城战役川军一共出动了多少兵力呢?红军的情报为什么会失误呢?
据此时担任军委作战参谋的孔石泉中将后来回忆,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情报失误,是因为红军虽然破译了川军的电文,但是在翻译的时候,却错误的把旅翻译成了团,这个失误是致命的!
如果战前就已经知道川军是3个旅,那红军完全可以避实击虚,或者采取其他战术,可是这个情报失误,却逼得红军必须要和川军打一场硬碰硬的消耗战,即使最后获胜,也绝对是得不偿失。
但是,此时的土城战役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毛泽东当机立断,马上电令已经先期渡江的1军团抽兵回援,可就在等待援兵的这2个多小时里,红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川军已经杀到了中央纵队附近,跟随中央纵队长征的五老之一的谢觉哉面临危机。惊险的一幕出现了:就在川军逼近的时刻,谢觉哉并急着没有撤退,而是脱下了外衣,当时人都以为谢老要“赤膊上阵”与敌人拼命,只见谢老(时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兼内务部长,负责管理印信。)把装有印信的包袱系在身上,再套上外衣,他是害怕在撤退时印信丢掉;徐特立更危险,川军士兵已经抓住了他的外衣,好在他外衣没有系扣子,顺势把棉衣甩掉,来了个金蝉脱壳,不然,徐老都有可能被俘。
红军时期的陈赓 图片来自网络
就在这危急时刻,军号声响起,一彪人马杀来,原来是作为预备队的干部团在陈赓的率领下赶来救援。毛主席见到陈赓来到,连声说:
“打得好!打得好!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其实,按照干部团普通士兵都是排级干部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陈赓此时已经是军长了。
1军团2师赶到后,中央军委在分析了形势之后,决定在下午2点再次向川军发动进攻。可是,川军已经依托有利地势设置了三道防线,在后方源源不断援兵的增援下,逐步稳住了阵脚,开始向红军发动反击。鉴于此,中央军委认为,原定在土城、赤水一线这里北渡长江的计划已不能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西渡赤水,向川南古蔺、叙永地区转移。
见红军在土城受挫,蒋介石大喜过望,立即命令川军继续尾追红军,可是,在土城战役卖尽了力气的郭勋祺部却突然停止了进攻,理由是损失过大,部队需要休整,后虽然在蒋介石的严令下追击红军,但总是和红军保持在一天的路程,远没有了之前在土城战役时的疯狂劲头,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在土城战役中被红军打怕了?还是因为损失严重,想要保存实力?
说起这件事,还需要从红军的战略讲起。
遵义会议后,红军做出了要与第四方面会师的战略决策,而此时第四方面军正驻扎在通南巴地区,即将要南下与红一方面军在川中会师。如果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富庶的川中地区会师,进而建立根据地,那对于四川军阀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
而此时蒋介石制定的从后尾追红军,把红军追到军阀们的地盘上,想要红军和军阀们两败俱伤的意图以已经暴露,黔军王家烈部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川军首领刘湘在郭勋祺出征前就已经嘱咐郭勋祺,如果红军仅是在四川边境取道北上,并没有和红四方面军在川中会师的迹象,那川军就当做相送,在红军后面尾随监视即可,不需要向红军发动攻击;可如果红军有进入四川腹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迹象,那就必须要拼死向红军发动进攻,绝不能让红军进入四川。不然,蒋介石的中央军定会以协助川军“剿共”的名义进入四川,那川军相对独立的地位则将不保。
图片来自网络
红军出发前,虽然对外声称要取道四川边境北上来麻痹敌军,但是主力在赤水一线集结后,要与红四方面会师在川中会师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因此,刘湘才命令郭勋祺拼死向红军进攻。
那么,土城战役川军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呢?
战前,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是要刘湘出兵三个师,可是刘湘仅是派了廖泽模范第三旅来应付差事。蒋介石很不满,严令刘湘出兵最少不得少于两个师。无奈之下,刘湘只得派出郭勋祺的教导第三旅、潘佐的独立第四旅和廖泽的模范第三旅出战。
刘湘的意思就是先看看形势,如果红军不入川,那么,有三个旅的兵力足够起到监视的作用;如果红军入川,有这三个旅,也足够抵挡一阵子,到那时,自己再调兵遣将也来得及。
而红军因为把旅错误翻译成团,川军前锋的郭勋祺旅和后援的潘佐旅,就变成了2个团,以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的实力完全能够一鼓拿下。不料,战役打响后,川军越打越多,廖泽的模范第三旅也增援上来了,川军的人数达到了万余人,这对于本身不过万余人的红三和红五军团而言,吃下川军就显得比较吃力了。
而且,刘湘在得知红军有进入四川的动向,郭勋祺已经和红军开战的消息后,马上调兵进行支援,川军教导师第二旅、第一师第二旅、第五师的两个旅也加入战团,在兵力上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如果红军不及时撤出战斗,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也会随时加入进来。到那时,红军恐怕想撤也撤不下来。
由此可见,红军临机决断撤出土城战斗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而刘湘见红军撤出战斗,放弃了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战役意图后,也随即下令停止追击。刘湘精明得很,除非红军要动四川这个奶酪之外,其他任何想要利用他与红军作战,损耗实力的命令他都不会服从。
图片来自网络
土城战役的意义何在?
后世有专家认为,土城战役是一次败仗,红军不应该与川军作战,进而认为红军想要入川与红四方面会师的战略决策是错误的。
但毛主席认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了土城战役,才使得红军彻底摆脱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僵化的军事指导思想,使红军终于重新回到最擅长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上来。
现实证明,有些错误单纯依靠自己是不好改的,可是在敌人的逼迫下,你不改也得改,不改就意味着失败。
遵义会议虽然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但是过去原有的、僵化的军事指导思想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能改变的。因此,在红军要取道赤水进入四川的时候,红军在行军时仍然携带大量的物资,严重阻碍了行军速度。从遵义到土城,约400里的距离,红军竟然走了8天。如果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行军400里最多不过3天。可缓慢的行军速度延误了战机,才使得川军郭勋祺部追赶了上来。如果不是耽误了5天,红军完全可以很从容地渡过长江,在川中富庶之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建立根据地。
土城战役进行到最关键时刻,红军终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装,不彻底整装就意味着摆脱不了敌人的追击。正是因为这一次彻底整装,红军终于又重新回到了过去那种轻装作战,为大范围的运动战和游击战创造了条件。
试想,如果红军不轻装,以带有庞大物资的一支部队如何实现“四渡赤水”的杰作?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土城战役应该是长征期间彻底摆脱被动,转为主动的一次军事行动。没有土城战役,就没有“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