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
——《卖油郎独占花魁》
随着明代商业的发展,商人群体逐渐壮大,社会影响力渐渐提高,在《醒世恒言》等“三言”中,商人成为小说的主角。在这些以商人为主角的故事中,阐明了很多“生意经”,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忠厚,诚实不欺。02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明代中后期,人的主体意识高度觉醒,出现主张高扬人之个性的思潮,人自身的力量得以强调和重视,《醒世恒言》中体现出这一点。03
得人济利休忘却,雀也知恩报玉环。
黄花饲雀非图报,一片慈悲利物心。
累世簪缨看盛美,始知仁义值千金。
——《小水湾天狐贻书》
汉时,有一个叫杨宝的人,将受伤的黄雀救回家,用黄花蕊喂它。小黄雀伤好之后,现出黄衣童子之原形,为了报答杨宝的救命之恩,令杨家累世为三公,代代为高官。04
含容终有益,任意定生灾。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遇事需沉着冷静,先把一股“气”压下去。在《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这个故事中,为了一文钱,共搭上了十三条性命,因贪财之念,更有意气之争。小小的一文钱,本不值得为此而争,生活中很多事像这一文钱一般微不足道,很多时候只是气不过。只要忍得一时之气,能冷静下来思忖,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05
盛衰有命天为主,祸福无门人自生。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盛衰有命,历史发展、人事变迁的总体趋势非人力能左右的,有些外在条件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但是在具体的生活中,个人之祸福是可以由自己来把握的。06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张廷秀逃生救父亲》
佛教因果报应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说的就是从人世生活中总结出的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依善道办事,或许可得一时之便宜,于是沾沾自喜,旁人愤愤不平。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善良的人,终究会得到应有的回报。07
善恶无分总丧躯,只因戏语酿殃危。
劝君出话须诚信,口舌从来是祸基。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人言可畏,战国策士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挑起或消弭一场战争;众口铄金,子虚乌有之事似乎被说得像是真的。08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徐老仆义愤成家》
《醒世恒言》中也颇多观察世道人心之言,感慨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真实这两者往往不相符。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09
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
——《大树坡义虎送亲》
退一步海阔天空,予人方便,也是给自己留余地。自己占了理时,难免洋洋得意,但若得理不饶人,他人可能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10
日前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正如俗话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倘若做了不义之事,用不正当的手段达成目的,自己的良心首先就会不安。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