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一般红白喜事是最受重视的,这里的红白喜事,其实就是红喜事和白喜事。
至于红喜事,大家也应该比较清楚。比如:老人过寿、结婚、乔迁、开业、庆典等,都是属于喜事,而且因为到处张灯结彩,非常的喜庆,所以叫它“红喜事”。
而白喜事自然指的就是老人去世了,也就是丧事。但是好多人不理解的是,家里都有老人去世了,这是很悲伤的事情。为什么却把它称之为“喜事”呢?老辈人所说的“喜丧”又是什么?要满足什么条件或者是标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先来看看什么是“白喜事”?自然这是为了和红喜事区分的,因为在丧事上,不像结婚等喜事那么喜庆。而之所以把丧事称之为喜事。这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
在民间有一个传说,就是庄子的妻子在去世的时候,庄子不仅没有很悲伤,反而还拿起家里的锅、盆一起来敲打,一边敲打一边还跳起了舞蹈。
很多的亲友们不理解,就问庄子他的老婆去世了,为什么还如此的高兴呢?庄子却告诉他们: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安排。
换言之,在当时庄子就已经对人的生死看透了,人固有一死。如果是自然死亡的话,那就是好事,是没有什么好悲伤的。
确实古人对于生死虽然平时很忌讳谈及,但是到了年纪以后,大家都还是看得很淡的,知道这是人生命中都会经历的过程。
而且古代的传统文化,还普遍认为,人的去世并不是生命走到了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是生命循环中的一个环节。
因此,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不应该过度的悲伤,把这个称之为“喜事”,也是对逝者的尊重,算是人生的圆满结束,
此外,对于逝者的家属而言,虽然失去了亲人,但看到亲人能够在世间享受了完整的福报,安享晚年,也是一种欣慰和喜悦。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丧事会被视为喜事,是对逝者生前善行的赞美和祝福。
什么又叫“喜丧”呢?这也是很多人比较困惑的地方,到底怎样才能算是喜丧呢?为何同样的年纪去世的老人,有些算是“喜丧”,有些却不能称为“喜丧”呢?
小编就曾特意问了村里的一些老人,他们说“喜丧”是有标准的,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而且也不是好些人所简单理解的那样,寿命越长的就能算喜丧。
老辈人说,在古人看来,要达到喜丧的标准,必须同时满足“全福、全寿、全终”这三个条件。
因为这三个条件不仅是对逝者生前生活的总结,也是对其品德和人生价值的肯定。那“全幅”、“全寿”和“全终”又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寿”,自然是和寿命相关。有些人认为寿命长的,才算是喜丧,这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古人认为,人的寿命越长,就是越有福气的人。毕竟从古至今,长寿都是大家追求的一个标准,尤其是在古代对长寿更是十分的渴望。那到底多少岁才算是“全寿”呢?
在我国有着“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在以前70岁是古稀之年了,这样是比较罕见的了,在当时就算是长寿之人了。
因此在过去一般认为70岁才算是“全寿”,当然,如果逝者能够活得更长,那么他的离世便更加符合喜丧的标准。
但如今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很多地方对全寿的标准也提高了,有些地方认为80岁才算,有些地方则认为要90岁以上才算。
其次,全福指的是逝者在生前子孙满堂,家族兴旺,家庭成员还都健在,家庭也和睦,即这样的老人生前能够享受到家庭的幸福和完整。
这样的生活状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人生最大的福报之一。一个能够享受到全福的人,他的离世自然会被视为一种喜事,因为他已经在生前享受到了人生最美好的部分。对于这样的人,生前基本是没有遗憾了。
最后,全终则是指逝者能够寿终正寝,无病无灾,平静安详地离开人世。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古人认为,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晚年健康无灾,没有遭受过疾病的折磨和痛苦。
这样的离世方式不仅是对逝者生前修为的肯定,也是对后人的一种福报,因为这样就不会给家族成员增加负担。
因此如果一个老人去世之前,满足了这三个条件,那就可以称之为“喜丧”了。不过在不同的地方说法不同,以上是小编家乡的说法,在你家乡有这种说法吗?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