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俗语:“上坟带上此三人,祖先高兴财上门”,哪三个人?在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白乙
时间:
2024-7-4 07:05:36
标题:
俗语:“上坟带上此三人,祖先高兴财上门”,哪三个人?在理吗?
俗语:“上坟带上此三人,祖先高兴财上门”,哪三个人?在理吗?
2024-06-26 13:30
发布于:天津市
历史发展到现在,祭祀的传统延续到了今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那个缺乏科学依据的年代,百姓们创造出了“神灵之说”,以此进行祭拜并献上个人内心最大的诚意。
很多人认为,这难道不是封建迷信吗?
从本质上讲,这是华夏人民的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闲暇之余讨得一个“好彩头”,谁不愿意成为其中一者?
古代祭神灵,当下祭祖先,儒家思想从出现开始,就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后者表面上看似是讨得好运,其实是为了尽孝。
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着隐形约束,祭祀亦是如此,毕竟逝者为大。
在这个过程中,老祖宗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后人犯忌惹晦气,还为我们总结出了一些俗语,比如话有三不说,事有两不做等等,之前的文章都曾有过解读。
不过,这些伤感的话笔者不太愿意去聊,毕竟容易让诸位有心结,今天说说另一句:上坟带上此三人,祖先高兴财上门。
这三人分别是谁?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否适用?
事业学业大成之人
古代对读书人可谓非常倚重,只要能成功中举,这就意味着步入仕途,前途一片光明。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远远不够。除了个人吃喝不愁外,全家人都跟着光宗耀祖,毕竟几代人的希望都在于此。
越是这种时刻,越不能忘了祖先。
在封建时代,百姓们认为所获得的一切,都是老祖宗在另一个世界赐予的,成名后自然要第一时间向其汇报。
一方面是分享这样的喜事儿,另一方面可以保佑自己持续高升,为整个家族继续增光添彩。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孝道的影响。
在古代不管你做任何事情,别人都会将“孝道”作为首要标准。只要你这个人平时够孝顺,那么做人也不会差,两个人打起交道来会很放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衍生出了一种说法:践行孝道,平路一生。
这并非夸夸其谈,诸位仔细去看生活中的那些成功人士。一到祭祀的时间,再忙都得腾出手回老家烧香,没有例外。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更像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寄托。
放到现在,成功的标准则变得多样化。
比如公司业绩来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再比如孩子成功考取名牌大学等等,只要是能让老祖宗感到光荣的事情,都可以在祭祀时来到坟前。
感谢庇佑的同时,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新婚妻子或者成员
对于这一点,生活中有很多人会犯忌。因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女性不能参加祭祖。
如此讲究和说法,实在过于荒谬。
笔者生活在北方,我们这里有新婚后祭祖的传统,说白了就是对新成员的一种承认。与此同时,还能讨得祖先的欢心和庇佑,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顺风顺水。
咱话说回来,有的新媳妇不去祭祖,很大程度上是内心不愿意。
人家有的就是冲着某种目的来的,你让我干这种不顺心意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
有的人家贤惠持家,嫁过来就是想好好和你过日子。既然都成为了一家人,参加一下祭祖自然是没有任何不妥。
从某种角度出发,这也是一种试探。
除此之外,带新媳妇祭祖更是一种孝道的践行。
古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妻子的到来则意味着血脉的传承,家族能够顺利延续老祖宗自然会很开心。
如此一来,自然会得到祖先在另一个世界的眷顾,寓意好运连连。
知错就改的家族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在封建时代,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对于那些生活当中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的人,这无疑是在为家族抹黑。既然如此不受人待见,更不能在祭祀时拜见祖先。
家族名声都受损了,邻里乡亲们各种议论和嘲讽。惹得祖先不高兴,又怎么会在另一个世界庇佑我们?
当然,浪子回头金不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那些知错能改的人,祖先当然支持。
一方面是在告诉祖先自己已经回头,让他不要再为此担心;
另一方面是在许诺接下来的生活中自己会凭着个人的良心做事儿,不会重蹈覆辙。
既然如此,必然会得到祖先的庇佑,个人接下来的人生之路必然会顺遂很多,何乐而不为?
祭祖时带上这三位贵人,必然会得到眷顾和庇佑,至于财富这岂不是意料之中?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还是一个字——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孝”成为了衡量家庭关系的重要标准。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孝道也仍然是所有人都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祭祖恰是对孝道的践行。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不管身处任何场合、任何地位,孝道皆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当下的时间,多陪一陪父母,及时尽孝,别让自己留下毕生的遗憾。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