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96年,李讷询问诸城市委书记:能否让我母亲的骨灰葬回故乡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4-7-7 18:45:23     标题: 1996年,李讷询问诸城市委书记:能否让我母亲的骨灰葬回故乡

1996年,李讷询问诸城市委书记:能否让我母亲的骨灰葬回故乡                                                             2024-07-05 15:34                                        

发布于:天津市
   
       2013年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的文艺晚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观众用掌声表达了对李讷的欢迎,很多中老年朋友争相同李讷握手,表达着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
看着她脚上仍穿着布鞋,许多人都发出了感慨:“没想到作为毛主席的女儿还能如此朴素,太让人感动了。”

总是陪伴在毛主席身边的那位女儿
1942年,毛主席从杨家岭搬家去了枣园,天真活泼的李讷此时已经会跑动了,经常在毛主席的桌上乱涂乱画,还要缠着这位日理万机的父亲讲故事给她听。
在她的印象中,父亲能安下心来陪自己玩耍的时间很少,每天都有很多叔叔伯伯到房子里开会。
父母教育李讷要懂礼貌,因此,每当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人来后,李讷都会大声打着招呼,当这些叔叔伯伯走时,李讷又会在门口挥舞着双手喊道:“叔叔再见,伯伯再见!”
李讷的童年是幸福的,总是有很多人照顾着她,给她温暖与怀抱;可她又是不幸的,原本适应的成长环境却又会因为时局而发生变动。

由于胡宗南部进占延安,李讷不得不和父亲一同颠沛流离,本该上小学了,可她却没办法进入学校,此时的毛主席更加繁忙了,他的每一项战略决策都可能改变中国历史,只好委托身边的参谋、干事有空了教教李讷识字。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天,待到中央机关迁至西柏坡后,才终于得以稳定,李讷好不容易踏进学堂,那还是一家破败不堪的农家小院改造的,同学也大多都是其他领导家的孩子。
对她而言,最为难忘的岁月还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她住在丰泽园,经常能见到和蔼的父亲,每到周末,新婚后的岸英哥哥与嫂子就会回到家中团聚,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让她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毛主席是非常喜欢小孩子的,她也很少责备孩子,晚饭过后,她就会拉着女儿的小手去外面散散步,路上则会讲讲历史方面的内容,这也激发了李讷的好奇心,从此对历史、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或许,第一次真正让她感受到生离死别的,是毛岸英哥哥牺牲在了异国他乡。
嫂子刘松林常常以泪洗面,李讷也总是黯然神伤,她只要有机会就会去嫂子那里看看,给她疏解和宽慰。
这个被爱意所包围的女孩有些生性孤傲,不过依旧勤奋好学,并在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历史系;毛主席对她的要求很高,不允许有一点点破格的行为出现,只让她住在学校宿舍里,还坚决不能用到小汽车,不提父亲名字。
北大党委对此是清楚的,为了保护李讷,学校还专门安排了道德绝对可靠的老师全面负责李讷的学习与生活。
她大学的时候,正好赶上最为艰苦的那几年,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她仍然需要忍受和别人一样的痛苦。

全国都在节衣缩食,北大也不例外,所有学生采取粮食定量的方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多吃一口,李讷没有抱怨过,年轻的她还想着趁着周末回家看看能不能多吃两口。
偶然间的一次周末,李讷回家后正巧赶上父母吃饭,她连招呼都没打,上来就抓起碗筷吃了起来,丝毫没有一点“面子”。
毛主席看着平日里还有些文静的李讷如此狼吞虎咽,他当然清楚其中的原因,也没有责备女儿,心情反倒相当沉痛,国家的高等学府都是如此,那么全国的百姓更是生活在饥饿的魔影之下。
桌上其实也只有4个素菜,旁边摆着几个馒头,不一会工夫就被李讷一个人“清盘”了。
厨师看到这一幕后都难以忍受,赶紧向毛主席求情:“主席,这段时间就让李讷回来吃饭吧,在学校吃不饱!”

毛主席虽然心里难受,却还是摇了摇头说:“不能因为她是我的女儿就能享受到特殊待遇。”
李讷是在父亲身边长大的孩子,有过很多幸福的过往,可她也清楚父亲的底线在哪里,从未有过触碰。
毕业后,她去了《解放军报》当编辑,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广泛接触工农群众体验生活,可她没想到的是,一场大的变动就要来了。
其实,李讷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在1968年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指示时,李讷正患有神经衰弱症,还有点严重,可毛主席还是让她以身作则,并将她派往江西省瑞金县沙洲坝大队接受劳动锻炼。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李讷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自己的婚姻设想。

此时,毛主席对李讷的身份将不是那个最高领导人,而是一位为女儿操心的父亲,他亲笔写了回信,并送上了“嫁妆”: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寓意为:让子孙后代学习马列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结婚仪式是在干校院子里举行的,婚礼很简朴,床上只放着薄床垫、床单,连个“喜”字都没有张贴。
遗憾的是,这段爱情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从李讷的成长轨迹来看,毛主席还是费了心血去栽培她的,政治地位也有所上升,可因婚姻失败、身体不适等原因,李讷似乎还有了看破红尘的感觉,到了1975年底,毛主席将侄子毛远新调来北京,取代李讷与中央政治局联络员的身份。
可没想到,第二年毛主席便离去了。

作为陪伴在父亲身边最久的孩子,李讷陷入了更深重的精神危机当中,好在过去一些事她都没有参与,中央办公厅也给她安排了个小四合院,与保姆、儿子一同生活。
那段时间或许是李讷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还好聪明的儿子总是能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也有人为离婚后的李讷介绍新的对象,可李讷都没有同意,她就像北京市很多离异后的单身女士那般,每天都蹬着三轮车去市场上买菜买米、送孩子上学放学。
李银桥曾担任毛主席的卫士长,对毛主席感情很深,他不能接受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女孩过上这样的生活。
到1984年,他发现王景清的条件很适合李讷,于是便牵线搭桥,两人在数月的接触后,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第二年,一场婚礼如约举行,当年杨尚昆还特意送上了一盒酒心巧克力,希望夫妻二人能过上甜甜美美的生活。
事实也正是如此,重新组成家庭的李讷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她将家庭看得无比重要,亲情与爱情都是温润剂。
组织上安排她去研究机构做资料工作,她也去了,不过由于身体确实不太行,一段时间后她还是选择回家休息,只有在党组织生活时才会出现,其余时间就看看报纸、看看《新闻联播》。
可只要是与家庭成员有关的事情,她还是会不遗余力地帮忙处理,尤其是关于她母亲的身后事。

李讷正平静地生活着
1991年5月,李讷的母亲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她临走前,还拒绝了女儿的探视。
火化的时候,李讷人也不在身边,也没有毛主席的其他亲属在旁,一直到当年6月4日,新华社才公布了她的死讯。
至于她埋在哪里的问题也曾有过分歧,李讷当然是希望遵照遗嘱送回山东诸城老家,可这牵扯的事情太多了,并不是李讷一个人能决定的,还得看看组织上对此事有什么态度。
就这样,逝者骨灰只能安放在那里,等着最后入土的那一刻。
1996年,她的秘书阎长贵来到了诸城,帮毛家女儿问了这里的领导:能不能落叶归根,安放到诸城?

当时对方的态度是:老家有凤凰墓地,也是能接受骨灰的,也能埋起来,再说人已经死了,若是李讷最终选择了,到时候找车拉过来就是了。
消息回到了李讷这里,李讷自己仍然有所考虑,她觉得埋葬是要埋葬的,还是得等个合适的机会,若是安放在那里被人给砸了,作为子女也过意不去。
考虑到这里,李讷也犯了难,还是决定按照母亲过去的意思来;十六大之后,北京方面的高层对李讷说:“还是不要葬回老家了吧,万一真有个什么事情,还没有人照应。”
李讷听后觉得,若是不能遵从其母亲的遗嘱,那么放在北京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终,这项提议得到了批准。
李讷便开始四处为她的母亲寻找墓地,不过老两口身上的钱也不多,不能挑选个特别好的墓地,最终他们掏了五六万丧葬费,最终让那位过世了好几年的母亲入土为安。
2002年3月,北京市福田公墓多了一处新的墓葬,葬在这里的社会名流也不少,再加上四季常青的环境,对李讷来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件事尘埃落定,李讷接下来就是一心一意回归到家庭了。
陪伴在身边的王景清要比她大13岁,现在身体也同样不好,尤其是颈椎、右眼、左肩都在革命时期受过伤;老两口都退休后,总是会找些事情消遣时光。

王景清从七十多岁时创作起剧本,李讷便总是提醒:“你岁数大了,可不能累病了,不要太伤神。”
凭借着日复一日的精神,王景清写下了《神府红军游击队》这本书,为了它的创作,王景清还亲自走访了书中提到的很多地方,走访了很多老革命者。
文史也是老两口的共同语言,李讷在毛主席的身边长大也酷爱书法,因此一同练习书法也是老两口的一大生活方式。
原本他们还是会每天出门散散步的,奈何李讷的腿疾导致她经常在走路时摔倒,因此也不去散步了;此外,严重的失眠与肾病也折磨着她瘦削的身体,总是能陪伴在旁的也只有王景清。

平日里要看病,老两口也从不会麻烦组织,北京市民或许还经常能看到这一幕:前往解放军305医院的公交车上,有一对相互搀扶着的老人。
这么多年,王景清与李讷早就习惯了寻常百姓的日子,他们的身上有着很多不平凡的往事,可一切又回到了最平凡、最幸福的时光。
2013年的那场晚会,李讷的兴致很高,回去后还接受了一位朋友的采访。
她也提到了自己现在还喜欢唱歌,还喜欢回忆回忆过去的故事。
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坐着轮椅的李讷总是会收到合照的请求,对此她也从来不拒绝,面对镜头时依然是那样淡定与从容,有人来到李讷身边时会弯腰或蹲下,可李讷却会说:“没有关系,你站着就可以了。”

随后,她还会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面带微笑看着镜头。
济南报业集团当时还希望李讷能题字,李讷思考了片刻,写下了“腾飞”二字,表达了对报业集团的美好祝愿。
后来,李讷还去过陕北参加“毛主席亲属与身边工作人员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活动、“两弹一星”主题展活动等,也看得出,只要是身体情况允许,李讷与王景清这对神仙眷侣依然不愿意闲下来。
他们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才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如今的祖国早已繁荣富强,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也在注视着这一切,她或许始终无法忘记,困难时期李银桥因偷偷给她送了一块饼干招致父亲的批评,如今的她读了太多的书,也更加了解自己的父亲:谁叫她是毛主席的女儿。
时间安安静静的流淌,李讷出席活动的频率也降低了,大家都希望她能保重好身体,经常作为毛主席的女儿出席重大活动。

参考
共和国缔造者后人的一次难得相遇张冠宇中华儿女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