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苏轼的一首夏日词,最适合当下读,清凉入心,温柔了整个夏日!
[打印本页]
作者:
兰梅
时间:
2024-7-14 11:30:54
标题:
苏轼的一首夏日词,最适合当下读,清凉入心,温柔了整个夏日!
苏轼的一首夏日词,最适合当下读,清凉入心,温柔了整个夏日!
2024-07-08 19:25
发布于:河北省
唐代诗人李涉在流放被被贬后,心中郁结,情绪很是消沉。直到有一日外出散心,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并为此留下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佳句。
然而李涉不知道的是,他的这句诗慰藉了后世无数文人,其中便有被贬黄州一度寥落的大文豪苏轼。
对于“偷得浮生半日闲”,苏轼可谓是情有独钟,不仅在李涉“竹院逢僧”的鹤林寺,留下了"苏公竹院",更在往后的坎坷日子里,将此句写进词里。
《鹧鸪天》
苏轼〔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的词大意是:
远处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围绕在屋舍旁。院落旁有一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
鸟儿翻飞蓝天上,不时闪过银白的翅膀;红艳的荷花映照绿水,远远飘来细细的芳香。
村舍外,古城旁,是我消遣的好地方。拄一根藜杖漫步,不觉间天边转过斜阳。
夜雨殷勤知人意,抢在三更人歇时下一场。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宋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谪居黄州已经三年了,在友人的相助下,苏轼在临皋寓所新建了南堂三间,有了安居新屋,也有了一分闲适。这首词以白描手法不经意却又真切自然地勾勒了夏季雨后的乡村野景与美趣。
蝉声、竹影、荷香、白鸟、红蕖、斜阳,乡间杖藜漫步,浑然物我两忘,真切而诚挚地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毫不芥蒂的豁达心情。
上片以极富于视觉形象的语言线条和文字色彩描绘出一幅田园风光的美妙画图。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这两句词人用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这一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
短短的两句词中,词人就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物,容量如此之大,堪为妙笔。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这二句化用了杜甫名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句式,但却没有模仿的痕迹,因为它很融洽地与这组田园风光融为了一体。
白色的水鸟在碧空翻飞;时隐时现,红色的荷花不时传送出细细的幽香。一静一动,美好清新。而“时时见”与“细细香”的描绘,更添一份雅致,几笔勾勒,颇有闲居之境,令人神往。
下片描写诗人在如许田园风光中的闲适心情和悠悠陶然的行为活动。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乡间小路上徐徐漫步。
“转斜阳”三字,不仅为这绝妙的田园画卷又抹上了一笔斜辉和一轮圆圆的夕阳,还透露出了词人久久徘徊,留连忘返之态。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是画龙点睛之笔。表面是写夏末初秋黄州之地仍酷热难当,只因为夜来三更时分下过一场及时好雨,方使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实际上隐现了苏轼贬官黄州后内心的不平和愤懑,同时也写出了他在大自然抚慰中的宁帖和平静。
“又得浮生一日凉”,从唐朝李涉的诗句“又得浮生半日闲”化出,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表达了他超然俗务、悠然自得的意趣。
诗词对苏轼来讲,真是不须作诗作词,只随笔书写便是诗词。其艺术特点便是:信手点染,不刻意求新出奇,却在三笔两笔中出神入化地写出了一幅图画、一种情调、一种心境。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