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认同那个年代是一个光荣年代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如云    时间: 2024-9-4 12:49:01     标题: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认同那个年代是一个光荣年代吗?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你认同那个年代是一个光荣年代吗?                                                                    2024-08-10 13:45                                        

发布于:天津市
   
         本人同所有的知青者一样,不认同。因为人力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还在城市读书的一大批所谓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并没有转化为社会进步的生产力,人生体验是在经历贫穷和艰苦的锻炼,只是在感悟低落的人生困境,领悟的是:在城市“奈活”也比乡下滋润,艰苦的劳动环境,会让知青的负重到了极限,都会把“远离乡下回城”当作奢望,有了城市环境对此的大反差,也有了拼命想回城盼望…

部分人可能看过有关知青的电视剧,文革大潮袭来,万千热血青年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前赴后继奔赴祖国边疆。他们当初是因为在学校接受了广告式的宣传,相信了“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青春激情的燃烧,有了去体验乡下生活的一时冲动,可当他们步入到了农村那个真实的环境中,新鲜感一过才发现,这那是广阔的天地?完全是与世隔绝的半原始社会:处处呈现出土壁茅草房,很多山村还没有通电,白天住在草土灶土床辅,房外是土茅坑,住人的正房深处,就是伸手不见五指,更不谈晚上能见一点床头明月光!那里才是一个今无数知青深感“憋屈”的世界!

当年知青下乡前都在城市上学

知青上山下乡,才知道当农民不容易
《孽债》这部电电视剧,就是展示了上海知青经历了去云南西双版纳的,上山下乡,展示了知青岁月让人对未来与前途倍感迷惑,燃烧的青春,只有平衡孤寂的乡下爱情和情欲来释放,爱情的结晶也在这个不辛的月岁种下了,可爱情的引力无力与回城相比,多年圆一梦就是回城!

知青回城才显得潇洒
《孽债》虽然隐藏了知青大返城的扬眉吐气(的画面),但从几个孩子回上海寻找亲生父母的情景中,可以透示到:为了回城指标,可以牺牲下乡时的爱情;为了维护返城立足于上海的家,可以抛弃亲生骨肉,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怕见…《孽债》如其说把人性无担当的冷酷和自私反映得淋漓尽致,不如说知青的上山下乡,饱尝了艰苦和贫困,有了对乡村苦日子“排斥”反应,亲生骨肉的到来,让他们的今天,有了承重的孽债感!
大返城的汹涌狂潮又把知青卷回城市,岁月荏苒,当年的那些老知青们各自有了稳定的工作,有了苟且偷生的家庭,他们刻意要忘掉远在他乡的艰苦记忆和亲生骨肉,而在远方一群知情的孩子,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他们结伴乘火车来到上海,只为找到生养了自己父母,因为他们也好奇:亲生父母为何生下自己独自回城?哪里能想到,自己的父母只是为了轻装回城不受拖累,把亲骨肉当成了回城的累赘,放弃是减负,骨肉分离与回城相比,只能选择回城!
千里寻父母的孩子们,哪里知道,他们来到亲生父母的城市,就像一枚不定时的炸弹,将给亲生父母的家庭掀起了一层冲击波,人性的血缘亲情和心结、爱与恨、责任担当与义务、理解和包容、回避与忌讳、有了彼此交织轮回的支配点,《孽债》让人看到的,是回城知青所彰显的内心阴霾,根本没有人性的闪亮点可言!由此可以推论:知青岁月,称不上光荣年代!
思乡人于2022/3/14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