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可怜天下父母心”竟然是慈禧说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    时间: 2024-9-6 04:50:01     标题: “可怜天下父母心”竟然是慈禧说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竟然是慈禧说的!                                                                                 2024-08-29 13:53                                        发布于:山东省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我们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几句诗。有些诗词很出名,我们都知道。他们的作者也很出名,我们都认识。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把这些诗句和作者联系起来。不信我现在就说一个,大家看看自己知不知道。
“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可是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么?我想谁也想不到,这句诗竟然是慈禧写的。

慈禧住在皇宫里,她的母亲住在北京的锡拉胡同,相距不远。但是宫有宫规,慈禧虽然位高权重,也不能随便出宫门。她的母亲过六十大寿,她赏赐了很多东西,但是不能到现场祝寿,心情特别不好,就提笔写了一首《祝母寿诗 》。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若不是知道答案,你能猜到这句情真意切的诗句,竟然是口碑极差的慈禧写得么?

诗歌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咱们按照时间顺序从头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句诗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写的。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此历史上卢照邻是与王勃、骆宾王齐名的人物。他出身范阳卢氏,是汉代名臣卢植的后人。听过大力丸儿有声历史剧的朋友都知道,卢植是公孙瓒和刘备的老师。因此卢照邻出身很好。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句诗特别美,但是卢照邻的人生却特别苦。卢照邻很有才华,十几岁就名扬天下了。唐高宗李治的叔叔、邓王李元裕听说他的才名后,把他请到府中任职,还对别人说“这是我的司马相如”,评价特别高。
卢照邻跟随邓王李元裕过了十年清闲生活,十年后他到四川任职,任职期满后离开蜀地前往洛阳,在洛阳写了一首诗叫《长安古意》。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就是这首诗中的句子。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首代表作,竟然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诗中有一句是“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梁家”指的是东汉外戚梁翼,他的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梁翼是著名的跋扈将军,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读到这首诗后,认为这句话在暗讽他们武家,就把卢照邻抓了狱中,家人朋友多方营救才把人救出来。
人虽然出来了,但是因为在监牢之中受了风寒,卢照邻出狱时已经得了风疾。按照描述,类似于现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这种病在今天都不好治,更不要说千年前的唐朝。卢照邻很幸运的遇到了药王孙思邈,但是不久后唐高宗避暑九成宫,要求孙思邈伴驾随行。没办法,孙思邈只能给卢照邻留下点汤药就离开了。卢照邻自己喝汤药,又遇到父亲去世,他痛哭之后把汤药都吐出来了,从此病情进一步加重。
后来他的脚已经伸不直了,手也不能自由活动,特别痛苦。大概是极度痛苦让他厌倦了尘世的生活,他给自己建好了坟墓,平时就住在坟墓里。后来他与亲朋好友一一道别后,投颍水自杀而亡,当时只有四十岁。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没有想到,诗句写得这么美,作者的人生竟然如此凄惨。

初唐四杰四个人,人生经历都挺惨的。刚刚说了,卢照邻因为病痛投水自杀,骆宾王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王勃27岁溺水,惊悸而亡。杨炯是四个人中唯一一个善终的,但是人生也很坎坷。
唐朝初年虽然已经有科举了,但是举荐制依然存在,杨炯从小被称为神童,十一岁就被举荐到弘文馆,相当于一只脚踏入公务员行列。当时的杨炯一定踌躇满志,但是谁能想到,他竟然在弘文馆呆了16年。

从11岁到27岁,正是壮志凌云的年纪,他却在弘文馆中一年年蹉跎。直到26岁才得到一个“雠校典籍”的职位,只有九品。七品都是芝麻官了,九品得有多尴尬?
更可怕的是,他竟然在九品的位置上坐了六七年,这时候,他已经32岁了。古人讲究三十而立,32岁还是九品小官,一辈子几乎就看到头了。更何况,杨炯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如今32岁一事无成,他要忍受多少冷言冷语呢?

或许是上天看不过去了,决定给他一点希望。33岁时,他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太子李显,掌太子东宫庶务。虽然职位只是正七品上,但是这是太子心腹,前途无量。只可惜,身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似乎只能与另外三个人一样,命途多舛。
仅仅三年之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杨炯的伯父杨德干参与了这场动乱。事情平息后,杨德干父子被杀,杨炯受到牵连,被贬到四川。

虽然任职期满后杨炯又回到洛阳,但是谁都知道,这个神童在政治上已经没有前途了,他自己也心灰意冷,不再寻求官场上的飞黄腾达。在洛阳两年后,他出任盈川县令,一年后病逝。
据说杨炯在盈川颇有政绩,勤政爱民,被百姓尊称为“杨盈川”。他去世后百姓自发为他修建杨公祠,现在浙江省衢州市盈川村还有杨公祠旧址,里面还有杨炯雕像。
虽然仕途不顺,但是杨炯用自己的一点点权利保护了一方黎民,至今还活在当地人的心中,这是一种极大的肯定。

我们不是盈川人,但是杨炯的诗歌也陪伴过我们成长,比如《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来没有进过军营,但却用短短四十个字把战争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更是把文人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此诗之后,不知道多少书生借用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报国之情。

咱们再来看下一句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罗隐。
罗隐被称为名句制造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这些诗句都是他写得,只可惜,诗红人不红,并且罗隐的人生也特别坎坷。
他之前叫罗横,虽说长得不好看,但是也没什么,才华可以弥补外貌上的缺陷。罗横的问题是,他一直考不上进士。

他曾经参加了十几次进士考试,可是一次也没上榜,被调侃为“十上不第”。先后考了十几次,大约得二三十年了,也就是说罗横从青年考到中年,一直名落孙山。接连被打击后,他把名字改成罗隐,从此隐居九华山。
隐居的人虽说看着仙风道骨,但也都是肉体凡胎,谁长时间没有收入都不行,罗隐也是这样。或许是经济上实在有困难,或许是想实现政治上的报复,他在54岁的时候到吴越王钱镠手下为官,77岁去世。也是抑郁不得志的一生。

时间关系咱们接下来简单说几个。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写的。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主席诗词。因此若是问“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出处,应该是唐朝李贺。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杜甫的诗,前面还有两句是“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意思是杜甫太穷了,把衣服典当了换钱买酒,但是依然欠了很多酒钱。捉襟见肘的生活实在苦闷,但是也没有什么,人生七十古来稀啊。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轼的诗。当年苏轼遇到朋友董传,董传很穷,穿的特别不好,整个人也没有自信,苏轼就写这首诗鼓励他,还说你参加科考一定能榜上有名,后来董传真的考上了。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两句也是苏轼的。
你还知道哪些半句封神、但是忘记作者的诗句呢?评论区聊一聊吧。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