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十个字巧妙回敬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4-9-13 06:20:19     标题: 毛主席: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十个字巧妙回敬

毛主席: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十个字巧妙回敬                                                                 2024-09-11 12:34                                      

发布于:天津市
   
     相信大家都听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句勉励学习的俗语,这是毛主席对刘少奇的称赞,也是毛主席对广大青年学子寄予的厚望。那么,这句话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刘少奇又是怎样进行回应的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各个领域发展都比较落后,经历国内长期的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百业凋零。
内部,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失败,多次在西南、华南等地区发动暴乱。
外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孤立政策,外交形势严峻。
值此之际,党内干部必须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方能具备较高的执政能力及治理手段,妥善处理好诸多问题。而大部分经历枪林弹雨的老干部虽然有着较强的带兵作战能力,但是文化水平偏低,缺乏政务处理的经验。
有的人会说,不是还有很多国民党时期遗留下来的知识分子吗?

诚然,这些知识分子虽然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往往政治觉悟较低。当时有不少反动派嘲笑,“共产党可以上马打天下,却不能下马治天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毛主席主张中国应该有一个全新的社会,作为国家真正主人的人民,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水平。为了提高干部文化水平,毛主席创办大批党校、军校,组织人员学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大力倡导人民群众读书,提出了这句“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名言。
刘少奇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刘少奇在家中排行老九,少年时期就被送到当地旧式初级学校读书,也就是在那之后,读书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当时刘少奇的一个邻居称赞道:刘这么爱看书,估计看过的书都可以放满一个书柜了。从那之后周围的人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刘九书柜”。

时间来到1920年,刘少奇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里,他被共产主义思想深深地吸引住,并于1921年前往了苏联继续学习。刘少奇来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后,依然坚持读书的习惯,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1922年,刘少奇回国,并进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领导工人运动。即使在较大的工作强度下,刘少奇依然坚持自己读书的习惯,每天挤出时间来读书。
1942年,刘少奇奉命返回延安工作,克服重重苦难,历经一年时间终于从苏北跨越日伪上百道封锁到达延安。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他依然不忘捧起书本,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史。

刘少奇同志的读书精神,令众多党内领导人叹服,毛主席也忍不住称赞道“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而且,毛主席还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时间长了,大家也开始对这位传奇人物感到好奇,纷纷去了解刘少奇的学习经历,同时也纷纷效仿起这位“学霸”。
渐渐地,党内的学习氛围变得愈加浓烈。而这句话也传到了刘少奇的耳朵里,刘少奇也明白了毛主席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便笑着回应道:
“三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

事实上,这并非刘少奇的恭维,毛主席也是爱读书之人,其广为流传的著作《沁园春·长沙》便可以证明。
正是在这两句“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三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的激励下,当时全国掀起了读书热潮,人们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国国民文化水平才得以快速提高。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