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泽东从没进过军校,为何能成世界顶级战略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4-10-6 05:43:31     标题: 毛泽东从没进过军校,为何能成世界顶级战略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毛泽东从没进过军校,为何能成世界顶级战略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2024-10-05 16:31                                        发布于:天津市
   
                          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军大授衔,其中,各种级别的开国将帅多达上千名,他们中大多数毕业于军校。而有个人并非专业出身,在评衔会议上,大家却提议授予“他大元帅”一衔。
这个人就是开国领袖毛主席。他在会议上幽默地说了一段话:“我呢,就不要大元帅这个军衔了,要是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我还觉得不太舒服。到时候我到群众中去讲话,去做活动,也不太方便嘛!”毛主席当时以这种方式婉拒了大元帅这一军衔。
我们知道,毛主席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从来和军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革命时期毛主席带领共产党作战,取得了革命胜利。他的军事水平,在当时比出自顶尖学校的将帅还要突出,这是为什么呢?

一、文化底蕴和少年立志
毛泽东幼年曾在私塾读书,各类古典文学名著他都在幼年博览了遍。幼年时期的文学积累,使他在同龄孩童中脱颖而出,对于四书五经和各种史学经传的熟稔程度在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除此之外,对兵法的研究更是能在战争时期彰显出来。
对知识的渴求促使毛泽东把目光放到了更遥远的地方,少年时期,毛泽东接触了西方文化,再后来,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这更加奠定了毛泽东将会走向革命道路。
毛泽东青年时期,辛亥革命即将在极度动荡的社会中孕育而出。学校里突然来了位年轻军官宣讲,他告诉学校里的中学生们:“我们的皇帝还是一个只有3岁的孩子。”
这一幕深深影响了毛泽东,自此,便立志要报国。然而,初中毕业后的毛泽东发现,外面的社会十分混乱,广阔的世界和社会确实能够增长他的见识,开阔他的眼界,只是,战乱随时可以把一切都顷刻间毁灭。

为了完成志愿,毛泽东尝试了很多方法。
首先,他想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可是,大街上的行人看到身穿军装的自己却面露惧意;去学医,可战乱年间多得是无法求医的穷苦人民;学律师更不是一个好途径,生存温饱都成问题,更不用想律法相关的事情;学会如何制作肥皂或许可以改掉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肮脏的观念……总之,在报国这条路上,毛泽东做了很多尝试。
在湖南师范求学,仍然是毛泽东的一次尝试。在这次尝试中,他遇到了恩师杨昌济,遇到了革命家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至此,他的人生轨迹,彻底地发生了改变。

二、耐心和结合实际
1918年,出国潮流掀起之时,毛泽东也曾动过心,他向老师杨昌济咨询出国意见,杨昌济回复说:“你要是对于学问求知若渴,就算是在国内,一些国外的文化知识也是可以曲线学得,大可不用急着出国求学。”
毛泽东听后,便决心留在中国探求救国之道。
后来,周恩来等人留学回来,众人相聚为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而努力。周恩来曾提出过一个疑问,他认为,共产党员们虽然赤胆忠心,各个水平出众,但是,没有专业的军事方面人才,真打起仗来,谁来领导呢?
当时,毛泽东回答他说:“我们这时候就可以结合我们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力量,农民们受欺压那么多年,就像是铺满中国大地的干柴,只要点燃,无疑就是火势了得的火海了。”

秋收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成功地用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策略是正确的。
毛泽东当年带领共产党走上井冈山,在蒋介石眼里是“仗打不过,要逃到山里当土匪”,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最初,毛泽东率领军队打起的游击战还足以应付。不过,博古坚持使用自己在苏联学习的先进军事理论知识,认为反围剿打游击战很过时,还是阵地战更合适。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损失5万人之多。
不得已之下,毛泽东带领红军开启了长征之路。
由此可见,毛泽东在革命事业中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事情时并不会急躁,他会耐心等待时机,用时间,用能力证明自己。

三、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带兵打仗,远见和胆识常常霸气外漏。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率兵几十万从三个方位攻进延安,这对守军仅有3万的延安来说,攻破指日可待。当时,有一位美国记者,准备从延安撤离之前问毛泽东:“现在看来,共产党的形势很不乐观,未来的路似乎不太光明,以后会如何呢?”
对此,毛泽东只笑着回答:“两年后,我可以邀请你来北京看我。”
紧接着,毛泽东便决定:“蒋介石呢,他向来占领一村一舍后就舍不得丢掉。现在我们先一时放弃延安,当然了,我们早晚还是要把延安拿回来的。”

原来,毛泽东打算从延安撤离,在运动战中不断诱敌,再将其一举歼灭。
毛泽东在此一战中所展现的胆识,其实也有一部分源于他对敌人的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对兵法的参悟,全都运用到了军事上。
不得不说,毛泽东的魄力,更多地表现在他总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且愿意尊重革命战友意见上。周恩来便是在见识到毛泽东在国内大小战役中使用的各种贴合国内实际的打法,而深深折服于毛主席,甚至自叹自己在海外学习的满腹理论知识不如毛主席的实践真知。
此外,在听取各方意见上,毛主席做得也很出色。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就是听取了粟裕的意见,才决定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先让华东野战军在长江北歼灭敌军,之后再说渡江一事。

另外,据叶子龙回忆,毛主席每每起草重要电报,都事先安排他把电报发给周恩来朱德等人,等他们都同意之后再发送出去。
正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足够的远见和魄力,又善于结合实际制定战略,且有着极度顽强的意志和革命热情,才使得毛主席在从来没有上过军校的基础上,拥有超越了毕业于顶尖名校的将帅的军事能力。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