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差异地理】高考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关于差异性的知识点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远山    时间: 2024-10-20 09:02:02     标题: 【差异地理】高考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关于差异性的知识点总结

【差异地理】高考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关于差异性的知识点总结                  

2024-10-20 00:01                                        

发布于:广东省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同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不一样的。问题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质、地貌、水、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一系列要素,我们不可能把全世界每个地方的每一种要素都拿来比较,了解他们之间的所有差异。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只能去认识那些最直观、最显而易见的差异。在众多的自然地理要素中,肉眼可见的就是温带荒漠、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冰原、热带雨林等自然景观。我们把这些景观统称为“自然带”。
不同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有的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叫做 地域分异规律或 地带性;有的没有规律,叫做 非地带性。我们学习两个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一个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世界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


学习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规律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世界自然带的分布。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世界气候分布示意图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气候分布图是我们学大气圈的时候应该掌握的内容,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同学们也 要记忆自然带的名称和分布。

世界气候分布示意图

世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所有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存在对应关系。部分自然带的名称跟气候类型的名称也是一样的,如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雨林气候。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几个点:
①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是热带荒漠带;
②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④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⑤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为了帮助大家记忆,这里再解释几句。
热带沙漠气候非常干旱,但是干旱的结果是形成荒漠,但不一定是沙漠,因为沙漠只是荒漠的一种类型。下面四幅图都属于荒漠,但只有第一幅图是沙漠。因此与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而非热带沙漠带。




地中海气候是一种偏干旱的气候,尤其是夏季,炎热干燥且太阳辐射强,因此植物面临缺水、晒伤两个问题。为了保水、防晒,植物叶片的表皮一般都比较厚,因此叶片就比较硬。所以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不干旱,因此植物不必担心缺水的问题,可以长阔叶。但这两种气候冬季气温都不高,所以植物在冬季都不能“常绿”,因此这两种气候对应的自然带类型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雨季植被茂盛,旱季则枝叶稀疏、草木枯黄,因此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距海遥远降水少。离海洋相对近一点的地区降水还不算特别少,可以长草,形成温带草原带;距海非常遥远的地区气候更加干旱,形成温带荒漠带。因此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

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 纬度地带性、纬度分异规律,是指随着纬度的变化(南北变化)自然带表现出有规律的递变。自然带产生递变的原因是 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因此热带自然带依次过渡到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自然带。
(二)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 经度地带性、经度分异规律,是指随着经度的变化(东西变化)自然带表现出有规律的递变。自然带产生递变的原因是 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是中纬度地区),因此自然带由沿海地区的森林依次过渡到内陆地区的草原和荒漠。低纬地区陆地面积小,海洋占比大,因此基本没有降水很少的地区,水分变化不明显,体现不出经度地带性。高纬地区气候寒冷,只能发育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和冰原,而且高纬地区蒸发弱,植物生长慢、需水少,即便是内陆地区水分也是够植物生长的,因此经度分异规律也不明显。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也叫垂直地带性,是指随着海拔升高,自然带发生有规律的递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海拔升高,温度会逐步降低,当然水分等因素也有一些影响。


关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把握以下几点,考试基本就能应对自如。
1. 山地的纬度和相对高度决定自然带的数量
山地的 相对高度是指山顶和山脚的高差,相对高度越大,从山脚到山顶的气温变化越大,自然带变化也越明显。纬度决定山脚的温度,纬度越低山脚温度越高, 基带(山体最下方的自然带)越接近热带自然带。

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图
相对高度越高、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典型的例子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靠近赤道的地方,海拔将近6000米。低纬度决定了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和热带稀树草原带;极大的相对高度使得自然带自下而上层层递变,山顶甚至出现了积雪冰川。
相对高度小的山,自然带不可能丰富。假设乞力马扎罗山相对高度只有500米,那最多也就是出现两个自然带。纬度高的山,自然带也不可能丰富。假设把乞力马扎罗山搬到南极去,那无论是山顶还是山脚都会是积雪,完全不会有自然带的变化。
2. 通过基带确定山地所处的纬度

基带就是山体最下方的自然带,或者说是山麓的自然带。一般来说,山麓地区和周边海拔相近,自然带类型应当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看基带确定山体所处的纬度。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和热带稀树草原带,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乞力马扎罗山一定位于比较靠近赤道的地方。事实上,乞力马扎罗山确实位于0~3°S之间。
这一条有的题目会挖一个“坑”。比如说题目给出的山的山脚位于河谷之中,海拔低于周边地区。因为河谷地区可能形成与周边地区不一样的小气候,因此这座山的基带就与周边地区不同,我们就不能通过看这个基带确定该山地所处的位置。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再往上看一个自然带,这个自然带的海拔高度与周边地区就一样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自然带确定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
3. 阳坡植被自然带分布比阴坡高;迎风坡植被自然带分布比背风坡低
对于植被自然带来说,热量是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阳坡比阴坡温暖,植被自然带分布较阴坡高;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热量条件差,且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有增温效果,因此迎风坡植被自然带分布较背风坡低。
4.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雪线是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也就是终年积雪区的下限。我们前面说,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但是 对于雪线来说,热量和水分可以说是同等重要。雪线高低取决于降雪量和消融量的对比。阳坡热量条件好,积雪融化快,雪线比阴坡高;迎风坡降雪多,雪线比背风坡低。

四、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就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不规律的地方。非地带性的例子有很多。

1. 南半球缺乏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这是因为南半球中高纬度基本都是海洋。
2.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出现热带雨林气候(带)
这些地方都有暖流经过,且都是信风的迎风坡,因此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带)。
3.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的气候(自然带)分布呈狭长状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大陆西岸的气候会受到盛行风的影响,但科迪勒拉山系限制了盛行风的影响范围,使得这些气候只能在山系西侧沿海地区呈长条状分布。
4. 南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温带荒漠带
该地区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5. 热带沙漠气候因寒流向海边、低纬延伸
副热带大陆西岸地区通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但不管是美洲、非洲还是澳大利亚的沙漠都是直逼海岸,不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因为副热带大陆西岸都有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强大的寒流甚至能把热带沙漠气候扩展到更低的纬度。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就是在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下扩展到了接近赤道的地方。

纳米布沙漠
6. 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带)
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从纬度来看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地势较高,气温有所降低,空气受热上升动力不足。因此只有在比较热的月份才表现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其余月份则相对少雨,这就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推荐关注地理图文
7. 欧洲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纬度较高
欧洲在温暖的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下,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更高,因此亚寒带针叶林带只有在北欧才能见到。
一、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尺度上。 只有在一定尺度的地域层面上,并使用区域比较的方法才能发现或归纳地域内的相对同质性或一致性,进而探索地域间存在的差异性。地理学家指出认识区域差异的空间尺度主要有全球、大陆与大洋、区域及地方: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差异,而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差异的尺度要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二、准确理解元素迁移,首先需要有一个基本认知,即元素迁移反映的是微观的物质迁移。 由于自然环境中不同地域之间的介质动力(太阳能在地球表层分布不均、生物群落不同、人类影响程度不同、水化学环境不同)等存在差异,地表化学元素的集散过程及集散程度出现较为显著的差异,进而塑造不同的自然景观。
三、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存在差异。
在湿润区,钠、钾、钙、镁等都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在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钠、钾淋溶,钙、镁等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在干旱区,钠、钾、钙、镁等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
四、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一是 太阳能按纬度分布不均及与之有关的许多现象按纬度有规律地分异,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地带性因素;二是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球内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因素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它决定自然地理现象的大规模分异。
在整个地表分化成大洋和大陆的基础上,随着空间尺度的逐渐缩小,大洋和大陆内部也各有自己的地域分异规律(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大洋的表层与底层)。
从整个大陆尺度看,自然环境存在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自然环境的这种地域差异性空间分布规律就是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理解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二是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前者就是以往所讲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后者即曾经提到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又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需要说明的是, “经度地带性”的说法在科学界并不能够完全立得住,所以更多时候被称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与此相对应的是,纬度地带性也被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学界最新研究和论点,故将其两者统称为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 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