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盲目乐观着:经过八年艰苦抗战,我们打败了日本。但如果实事求是地说起来,真的是我们打败了日本吗?我们真的是胜利者吗?一个胜利者,居然在胜利的前十几天,在莫斯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苏联战后享有在长春铁路、旅顺、大连的特权,承认外蒙古的独立,用此条件请苏联参战——我们的胜利之日,竟是我国的当时政府丧权辱国之时,天底下哪有这样的胜利者?一个胜利者,胜利之后始终没能有一兵一卒踏上失败者的领土,这是一种怎样的胜利啊!不要忘了,在投降前的几个月,日军还连克数省,打得中国兵溃百万;在投降之时,日军还占领着中国的大片国土,百万日军还驻扎在中国的国土上,若不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他们怎么会失败呢?这是中国的幸运,更是一种侥幸,占了因人成事的便宜,我们确实是胜利了,但胜利得让人没有心理准备,甚或有些滑稽可笑,这样的胜利既不能让失败者心悦诚服,也不能让胜利者问心无愧。
如果非要说中国的抗战取得了胜利,那也只能是“惨胜”,那是非常凄凉和悲壮的一件事情。
可是我们有些不肖子孙却完全把抗战娱乐化了。看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好像抗战并不艰苦,相反还很搞笑很好玩似的。但实际上冀中平原的抗战异常艰苦惨烈,日本人的“三光”政策主要就是针对冀中解放区,日本鬼子在这里经常进行“大扫荡”和“铁壁合围”,制造了大片的“无人区”,解放区的军民伤亡惨重。而敌后游击战中的中国军民如果一次能消灭10人以上的日本兵无疑就是一次重大胜利。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确实大长中国人的志气,中国军队以少胜多,鬼子一个个倒下去,看得痛快淋漓,但这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实际情况是,松山要塞守卫日军只有1200人,中国却动用了两个军、三个师、八个团,共3万多人,打了90多天,伤亡过万人才拿下来。蒋介石为此大怒,据说还枪毙了一个团长。
就拿主旋律最引以为傲的“平型关大捷”来说吧,实际歼灭日军不过1000人左右,而且还是日军的后勤部队,八路军是居高临下打早有准备的伏击战,而日军是仓促应战,我方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就这八路军也伤亡了近900人。蒋介石电贺“歼敌1万人”,只不过是在“亡国论”甚嚣尘上的大环境里“鼓舞士气”所用的策略而已,不能当真,后来改为“歼敌3000人”的说法现在基本上也被推翻了。至于1940年的百团大战,日军伤亡7000余人,伪军伤亡1.8万人,而八路军伤亡惨重达到了1.7万人,实际上还是伤亡了3.5万中国人。当然这对于武器低劣的共产党军队来说已经够了不起了,而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成绩就更令人羞愧。
9·18事变,攻城的日军只有500人,而沈阳北大营有中国守军1万人,最后被日军击溃;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总兵力不过区区2万人,东北军却有20万人之多,还有300架飞机,近百辆坦克,后来被封为民族英雄的张学良当时竟然一枪不发,当了个长跑将军,从沈阳一直跑到西安,以致短短4个月日本就占领了东北全境,这片富饶的土地是日本陆地面积的两倍多。7·7卢沟桥事变,日军在平津驻军只有5774人(精确数字),中国有守军10万余人;济南保卫战,韩复榘有4个军十几万人,但韩复榘放弃抵抗一路狂奔,拱手把山东让给了日本人。
上海保卫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日军对国军基本上都是以一当十,日军在计算日中军队战斗力时就是按1:10的比例计算的,如果100名日军面对1000名国军,日军就敢打;如果面对900名国军,日军就会毫不犹豫的开战。我们也不要再夸耀什么台儿庄大捷了,此战中国军人的牺牲精神可嘉,但最终还是被打败了。中国军队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最后一直退到西南;中国政府也从南京迁到武汉再迁到重庆。
整个二战,日本死亡不过185万人,这其中有20万平民是美国原子弹炸死的,有8万日军是苏联红军集中歼灭的(俘虏了60万人),剩下的是死在东南亚战场和美日海战中,在中国战场战死的日军不过40多万人,加上病死或其他非战斗减员,至多死在中国的日本人不会超过60万人,而中国军民死亡了3000万人,就这还不包括汉奸在内,难道汉奸就不是中国人了吗?
真正的历史事实是,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最后能取得胜利,完全是因为有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苏联150万红军的帮助。如果没有那些国际援助,仅凭中国和日本“单挑”,即便再打个八年恐怕也难取胜,说不定,中国大陆也会像台湾、东北一样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不要忘了,这样的历史曾经在中国屡次上演。
我这样说并不是要灭中国人的志气长日本人的威风,史实如此,我们就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可悲的是,国人受“高大上”的历史“正面宣传”教育太久太深,已经不能真正地以史为鉴,我们不是常批评日本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不以史为鉴吗?日本人是该反省历史,反省一下军国主义给他国和本国人民带来的灾难,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该反省历史吗?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为什么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差点沦为小日本的殖民地呢?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