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既生瑜,何生亮:麦克阿瑟并非不能打,只是遇到彭大将军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3 天前
标题:
既生瑜,何生亮:麦克阿瑟并非不能打,只是遇到彭大将军
既生瑜,何生亮:麦克阿瑟并非不能打,只是遇到彭大将军
2024-11-12 18:30
发布于:天津市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无视国际规则,堂而皇之地迅速纠结联合军队,公然干涉朝鲜的国内内政。整个联合军队的总司令,就由当时威名远扬的麦克阿瑟担任。
在这位傲慢的将领出征的同时,《纽约时报》便很快发表了一篇专门吹捧麦克阿瑟的社评,内容热情洋溢,认为美国能拥有这样的将领实乃国家之福。
文章中曾毫不掩饰地称赞道:
“麦克阿瑟是这个世界上能够统治美国这个自由不羁民族的最佳人选,作为战略家,他不仅深谋远虑,而且才华也是无人能及的。即使面对困难和绝境,他也丝毫不显畏惧,始终能够保持着莫大的耐心与沉着的气质。”
就是这样一位被他忠诚的信徒传得神乎其神的人物,在朝鲜战争的战场上,却丢尽颜面,名誉扫地。而同他在战场上博弈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彭德怀彭老总。
也许在未交手之前,这位军事家眼中的彭德怀不堪一击,但现实却令他大跌眼镜,他不仅败了,而且败得相当彻底,至此一生黯淡无光。
彭德怀:鸡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1898年,在湖南省湘潭县下面的一个破旧茅草屋内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哭声,一名新生婴儿在家人的期盼下呱呱坠地,而正是这一声啼哭,为这个贫苦家庭送来了无尽的希望。
作为三代单传家庭中的穷小子,一家人自然是捧在手心里呵护着,但好景不长,在彭德怀八岁那年,母亲便不幸染病撒手人寰了,而父亲身子向来也不太好,一直卧床养着。
看着家中年幼的弟弟,乞讨度日的祖母,为了能在这乱世之中求生存,年仅八岁的彭德怀只得辍学,去山上打柴、放牛,下煤窑做苦工,来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
但天不遂人愿,在彭德怀15岁那年,湘潭地区大旱,百姓食不果腹,饥民遍地。年少的彭德怀为了能在这饥荒中求得生存,便参与了饥民所组织“闹粜”活动,因此而被当地官府通缉。
为了摆脱当地官府的通缉,年少的彭德怀无奈之下,只得告别故土,带着童年苦难的回忆,远走他乡。正是这次出走,造就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彪炳史册的彭大元帅。
身在异乡故土,尚不到18岁的彭德怀在思量再三之后,便加入了湘军,成了一名普通的二等兵。身在行伍之中的彭德怀展露了极高的领导天赋,很快便从一名不起眼的小兵晋升到了湘军劲旅独立第五师的团长一职。
虽说职位晋升很快,但此时的彭德怀内心却十分迷茫,身在湘军之中他和当时的无数仁人志士一样,都在探寻着如何拯救众生于水火之中。尽管在湘军中他也曾杀恶霸,组织救济当地贫民,搞士兵自治,但却始终看不到曙光。
俗话说,三十而立,直到1928年,30岁的彭德怀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转折点。正是这年,他遇到了共产党,找到了组织,迎来了人生中的曙光。
1928年7月,彭德怀在组织的倡导下,毅然决定在湖南平江城率领手下人起义,创建了最初的红五军,后率众奔赴井冈山,投入了党和组织的怀抱,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1928年至1953年,25年间彭德怀始终处在战争阵地的最前沿,长征之路上留有他的脚印,陕甘宁边区常浮现他的身影。
无论是担当抗日战争八路军的副总司令,还是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这位出身贫寒之家的将领始终能够保持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朝鲜战争爆发后,彭德怀再次临危受命,带军支援朝鲜,将嚣张的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赶回了三八线,不仅恢复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也为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麦克阿瑟:世家大族中的佼佼者
1880年,在美国南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座军营里,传来一阵阵新生婴儿的啼哭声。一位年轻的母亲把那婴儿抱进怀里,目光柔和地望着婴儿那稚嫩的脸庞,满是柔情。
而这名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正是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少将和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叱咤太平洋的盟军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一出生便在军营中成长的麦克阿瑟虽然一声战功卓越,但却也受到了世人颇多的议论,难以用死板的条条框框去定义他。
麦克阿瑟一出生便站在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配合着其聪颖的天资、与众不同的家教,使他相较于同龄人而言,显得更加坚毅、果断且高傲。
在西点军校读书期间,他曾在学员队中荣获最高军阶,但这绝非偶然,事实上其平时表现相较于他人来讲也是相当优异的。
自西点军校毕业之后,麦克阿瑟在父亲的影响下,曾从事情报工作。
后很幸运地被陆军参谋部看中,由于在墨西哥、法国等地表现英勇无畏,年纪轻轻的他便成为了美军中的准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麦克阿瑟一路顺风顺水,扶摇直上。
1919年,39岁的他便成为了西点军校的校长,在任时曾对学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举措使这所死气沉沉、即将垮台学校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925年,作为陆军少将的麦克阿瑟先后在国内第3军区和驻菲律宾的美军中任司令。1930年8月,受胡佛总统任命出任陆军参谋长一职,任职期间,为美军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8月,麦克阿瑟自美国陆军退役,但在12月又接到任命,担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并着手组建菲律宾陆军。
不过所有这些,都抵不上麦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占领日本期间所创造的战绩,那是他事业中真正的辉煌,至今仍有人对他的这些事迹大加赞赏。
1941年7月,二战爆发后,麦克阿瑟重新回到军中,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身份继续为国效力。
12月,麦克阿瑟所组建的空军在日本军队的狂轰滥炸中摧毁殆尽,他只得带着残存的陆军退守至巴丹半岛,在这座小岛上如困兽般同日军周旋。
1942年3月,他只身冲出日军封锁,前往澳大利亚,以后的日子中,为了重返巴丹一雪前耻,麦克阿瑟步步为营,指挥部队实施了五十多次两栖登陆。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1945年3月2日,这位桀骜不驯的王者率领着他的"巴丹帮",沿着曾经落荒而逃的路线,再次杀回了科雷希多岛。
随着麦克阿瑟的英勇拼杀,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
1942年3月,麦克阿瑟如愿获得了他盼望许久的国会荣誉勋章;1944年12月,被晋升至陆军五星上将;1945年8月,被任命为他日思夜想的盟军最高统帅。
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乘坐专机抵达日本,在众人的注视下,极为潇洒地为他的辉煌远征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9月2日,作为胜利方,他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庄严地举行了受降仪式,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
但这位战功卓越常胜将军,反共意识却相当强烈,他视朝鲜战争为两大意识形态之间的大决战,因此极力主张对朝鲜内战进行干涉。
在朝鲜战场上,一向刚愎自用的他,对于他人的合理劝阻常不闻不问,在军事行动上也总是一意孤行,指挥军队在敌我双方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冒进北上,最终被志愿军迎头痛击,自食了苦果。
朝鲜战争中的生死较量:骄兵必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李承晚的军队不堪一击,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般,很快便攻破了汉城。之后,更是一鼓作气,将南韩逼至半岛东南边的一隅,南韩岌岌可危。
但9月15日,随着麦克阿瑟率领美军在仁川登陆,战争形势很快便发生了逆转。北朝鲜的人民军在敌对势力的合围之下,立刻溃散,节节败退。
在最初,美国出兵仅仅只是想让朝鲜的军队重新回到三八线以北地区,恢复往日所定下的秩序。但随着战争的白热化,贪婪和欲望不断被放大,加之断定中国不可能出兵,遂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规模,赫然向中国发起了挑衅。
麦克阿瑟还曾口出狂言道:“中国军队即使参战,也对我们构不成任何的威胁,他们手中的步枪是无法同我们的飞机、坦克相抗衡的。他们只要敢出兵,那么整个朝鲜战场之上必定躺满中国军人的尸体。”
不仅如此,这位狂妄的将军还曾自信地叫嚣着要打到鸭绿江边上去庆祝圣诞节。
但不幸的是,麦克阿瑟很快便被自己的话啪啪打了脸。
事实上,毛主席很早之前便确立了必须战斗的大局思想。
在他看来,如果对朝鲜生死置之不理,一旦其覆灭,那我国东北地区必然处于危险之中,因此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毛主席毅然决定出兵朝鲜。
10月19日,平壤陷落,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渡过中朝边境的界河鸭绿江。于是,彭德怀同麦克阿瑟的较量就此展开,两者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尽数跃然纸上。
就在当日,彭德怀赶到安东,为尽早同金日成会晤,在身边仅几名随从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深入敌后。
此时的彭德怀面容憔悴,面颊消瘦,两眼红肿,一头短而硬的头发已经全部花白,在会见金日成之前,他还特意在一个破瓦盆中洗了把脸,吃了朝鲜的米饭和酸菜。
而与彭德怀这位中国将军在异国土地上孤独地冒险行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争另一方的指挥者麦克阿瑟,此时却远在不见硝烟的东京豪华住宅中享受着奢侈生活。
敌我战争的两位最高指挥官,在大战即将拉开帷幕之时,却身处迥然不同的环境之中,不仅令人唏嘘。
事实上,在麦克阿瑟逍遥地生活在距离前线有1000多公里远的豪宅中时,他的中国对手却正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寻找着战争前线的具体位置。
此时的彭德怀当时也许不知道,或者知道也不能予以理会了,他实际上已经身处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了,但幸运的是他又从层层包围圈中走了出来。
另外,麦克阿瑟骨子中自带的那份自傲,使得其在战争中盲目自信,在军队部署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美军分成了两路,给了彭德怀可乘之机。
自仁川登陆大获全胜后,这位自傲的将军似乎极其痴迷于这种形式,犯了“登陆病”。
他曾要求手下的第十军特地坐船跑到朝鲜的东海岸元山进行登陆,这样一来,强大的美军便分成了互相毫无联系的两股,对向同时进军。
其中前往元山登陆的第十军部队,在未出发前便已经得知其要登陆占领的元山事实上已经被南朝鲜军队所控制,这就使得登陆不再具有先前的意义。
尽管如此,麦克阿瑟却仍旧要求依照原命令行事,这一决定让第十军在风浪中饱受折磨。
不仅如此,就在第十军到达元山港准备登岸时,却无奈地发现港口遍布水雷,扫雷结束之前,根本无法靠岸。
这就导致了美军第十军全体成员在战争的宝贵时间里,只能干瞪眼,无所事事地打打扑克晒太阳,竟有几分旅游的味道。
正是这几天美第十军港口的徘徊,为中国的第四十二军在长津地区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志愿军在赴朝鲜作战的同时,也将优待俘虏的政策带到了这片大地之上。
一般情况下,交战双方在擒获对方士兵作为俘虏时,出于愤恨,经常对被俘虏者实施虐待行为。
但战场之上,每位士兵都身不由己,单纯地针对被俘虏者进行施暴,不仅无法化解矛盾,甚至会变相促进敌人内部的团结,提升对方的战斗力。
因此,对待俘虏的最好办法便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化敌方力量归我方所用,正是这一方针使得解放战争时期不少战俘经过教育改造后,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奉献了不小的力量。
而朝鲜目前的战争是民族的、自由的,如果能够对战俘进行感化教育,必定能将其化为己用。
因此,在11月18日晚上,为诱敌深入,将其成功引至包围圈中,我方人员特地从战俘营选出来27名美军战俘和76名南朝鲜战俘,将他们整顿一番后,优待放出。
在双方交战的前沿阵地,组织实施这次行动的司东初对着即将回归军营的战俘们讲道:“如果你们回去时无法穿越美军所设下的警戒线,那么我们这里随时欢迎大家的到来。”
同时,其他军队也开始陆续释放战俘,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这批战俘将想要传达的信息送达对方军营之中,除了在释放前,志愿军官兵口头上对战俘们所说的“我们并非主力部队,由于没有弹药和物质,我们要撤回国内”等言论外,为了更显真实性,在撤退的路上志愿军不惜丢下了许多枪支和包裹。
另外,为了表达诚意,中国士兵还曾把有病、伤残的俘虏用担架送至阵地的最前沿,在确认安全之后悄然退去,等待对面军队将其接回。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国志愿军一连串的诱惑之下,联合国军出现了我们所期望中的错觉,认为中国军队目前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既不会有支援部队赶来救场,现有的军队也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
不久之后,联合国军便已全部被诱骗至了预定战场。
这里借地势之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九个军已经等候多时,面对兵力分散,侧翼暴露,后方空虚的联合国军,彭德怀梦寐以求的战机就此到来。
在中国军队精心布置这一战局的同时,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却在豪华的府邸悠哉地过起了感恩节,并且大言不惭地表示圣诞节前便可结束战争,让孩子们回家。
而事实上,等待他们的却是志愿军的一顿猛打。
从我国决定派兵支援朝鲜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我国志愿军就打出了几场决定前途命运的漂亮仗,粉碎了美帝速战速决的妄想,将麦克阿瑟所组建的联合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
1951年4月初,麦克阿瑟率领他的军队开始反扑,并再次将战线进到了三八线。
但此刻,美国的最高决策者却已经认为这场战争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为了避免因小失大,美国总统在4月12日解除了麦克阿瑟的全部职务。
尽管如此,回到国内的麦克阿瑟还是受到了来自国人近乎疯狂的追捧,但这依旧无法改变其在朝鲜战场之上败在彭德怀手下的事实,这也成为其人生的一大憾事。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