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他凭一首《虞美人》惊艳千年,却因陷害苏轼,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打印本页]
作者:
潇潇雨
时间:
2024-12-13 06:25:49
标题:
他凭一首《虞美人》惊艳千年,却因陷害苏轼,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他凭一首《虞美人》惊艳千年,却因陷害苏轼,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2024-12-11 13:15
发布于:天津市
他凭一首《虞美人》惊艳千年,却因陷害苏轼,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虞美人》原来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用作词牌名,据说取名于项羽的宠姬虞姬。
这个词牌的曲调或高亢激昂,或低沉委婉,经李煜之手发扬光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确,现在一提到《虞美人》,大家都会想到李煜的词,无人能出其右。
直到几百年后一首词的出现,才分得一点光辉,这首词便是宋代词人舒亶(dǎn)的《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这首词是舒亶词中的名篇,千年以来,为人们所乐道。
《听秋声馆词话》评价此词:“纵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语。”
这并非夸大其词。古今的宋词选本大都收录了这首词。
我们来看看词人笔下的意境:
荷花凋落净尽,冷清清的湖面上,只剩下天空的倒影。夕阳西下,晚风吹起了万迭寒波。
一双燕子掠过水面,远远地飞开去,倒像是紧贴着寒云飞翔似的。在小楼东畔,我独自一人倚栏而立,默默观赏。
哦,如同浮云流水一般短暂的人生,看来注定了在喝酒中度过。转眼之间,汴京道上已满是白皑皑的积雪。
我的好朋友,什么时候你会到高台上去游玩呢?请采折一枝梅花,把它连同江南春天的消息一道寄来!
作者客居京城,却无所事事,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给朋友写信,往往用“乏善可陈”四个字就打发过去了,但作者却写成了一首词。
他先从秋天写起,秋天他是孤独而且寂寞的;
然后又写到冬天,当京城里满街白雪的时候,他在无聊地喝酒打发光阴;
最后他写到春天——冬天里期待着的春天。
虽然同样是“乏善可陈”,但通过词中形象的铺陈,孤寂与无聊被写得那么优美,而对春天即新的一年抱着的希望显得更美。
这可是简单四个字的套话根本不能相比的。
这样的一首词,读来清远豪迈,写下这首词的人,也该是高洁坦荡吧?
答案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舒亶(dǎn),字信道,是新党诗人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在1065年的礼部会试中名列榜首,以状元身份进入仕途,文才被众口称赞。
舒亶因为才干备受王安石的赏识,1074年后屡受擢升,由秦奉路提刑而为提举两浙常平,再任监察御史。
从秦汉时开始,“御史”就是专门的监察性官职,号为“治官之官”,首要功能是替皇帝监察百官。
西汉时的御史府内有很多柏树,几千只乌鸦,每天黄昏,黑压压一片群鸦归,蔚为大观,御史府因此又被称为“乌台”。
“乌台”,这也是“乌台诗案”名字的由来。
在“乌台诗案”中,舒亶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害得苏轼差点一命呜呼。
因为懂诗,舒亶的揭发特别狠毒。苏轼的诗中有一句“此心唯有蛰龙知”,大意是说,你不知道我的根什么样,只有地底下的那条龙才知道。
舒亶抓住了一点:“陛下飞龙在天你却不敬,反而求蛰龙?”不可谓不狠毒!
皇帝就算再爱苏轼的才华,也受不了舒亶这样的小人添油加醋,愤怒之下将苏轼下入大狱之中。
舒亶,也就因为陷害苏轼而被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了!
后来,在一次弹劾官员的过程中,舒亶被人抓住了小辫子,皇帝顺应民意将其免职。
灰溜溜回家时,舒亶四十二岁,给自己的房子起名“懒堂”,以示心灰意懒。《虞美人》一词,就是这段时间写的,词中可看不出他有多沮丧。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如果按照舒亶当御史时咬人的逻辑,这几句完全可以理解为贼心不死,呼朋引类,企图卷土重来。
当然,这也是不无可能的。但我决定,不作如是想。因为,我不想对不起那样美好的词境,那样清澈的句子。
冰天雪地里的一枝梅,我们知道那洁白下面可能隐藏着垃圾,但又怎么样呢?至少,梅花在那里。
这个世界,才不会像诗词中写的那样好。
可是,美好干净的词句,能够帮助我们抵挡黑暗与肮脏,保有希望与梦想。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