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杨开慧
人来客往,烟袋斜街的风味饮食也跟着发展起来。史料记载过二十四家,譬如义和轩酒馆、李二炸虾铺、震阳春烧饼铺、王金波早点铺、何记兄弟扠子火烧与炸泡二果子,等等。尤其是杨记酒楼,有临河第一楼之美誉。
据说新中国建立之初,一个深夜,烟袋斜街走来一群人,当中的一位满面笑容,高谈阔论。他回忆几十年前在北京打工时,一个月的薪水是八块大洋。经常路过烟袋斜街,还在街边的包子铺买过热包子充饥。回味无穷啊。看来这是个老牌北漂。不知你是否猜出来了,他的名字叫毛泽东。湖南青年毛泽东1918年8月19日首次抵达北京,与蔡和森一起投宿鼓楼东豆腐池胡同9号【今15号】的恩师杨昌济家里,在杨宅南房靠院门的单间住过一段时间。直至后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临时工作,才搬到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今为吉安左巷8号】。当时他已和恩师的女儿杨开慧谈恋爱,往返时自然路过烟袋斜街。难怪他对烟袋斜街别有一番感情。他常和杨开慧在这条街上散步呢。
烟袋斜街的那家包子铺,早就关门了。不知店名叫什么?如果有心人查找到相关资料,在原址仿其旧制再开一家,用上毛泽东爱吃并难忘的北京包子之类广告语,没准生意会很好。并不逊色于天津的狗不理呢。名人效应嘛。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不就因毛泽东年轻时吃过而成为名牌嘛。文革中还把毛泽东重返时的夸赞刻在墙上:“最高指示: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那么好吃。”
我费老大劲儿翻旧书,得知当时烟袋斜街确有一家小有名气的包子铺,叫东顺成。不知毛泽东 是否在这家店里买的包子?
烟袋斜街,曾留下过毛泽东的身影与脚印。这么一个典故却没很多人知道。如今,烟袋斜街上的密集过客,大都慕名而来泡吧或购物的,对这条街的烟云往事并不了解多少,或并不真感兴趣。他们常常只关注物质层面的现实,来休闲的,来享乐的。
烟袋斜街,往事并不如烟,往事不该如烟。
岂止是包子铺没有了,烟袋斜街惟一营业至今的老字号只有鑫园澡堂。传说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干儿子创办的。当年也该算是高消费之地。只不过现在的面积大为缩小,已不见雍容华贵。好多老北京来烟袋斜街访旧,只记得也只认得这家澡堂。回忆起年轻时在这栋老房子里泡过澡,难免有沧桑之感。水如时光,时光如水。
鑫园澡堂隔壁原有龙王庙。庙小,庙门前的一口井却极有名。《马可·波罗游记》写到过,元大都斜街有一口井是铜井,井口井栏皆包铜,即指此井。看来这个著名的老外也在斜街这口井里照过自己的影子。有井水处不仅有柳永词,还有关汉卿的元曲乃至《马可·波罗游记》。半个多世纪前,龙王庙尚存,由奎家老夫妇看守,香火不断。后来老夫妇相继辞世,人去庙空。最终,庙毁井填,成了鑫园澡堂堆煤的杂物间。古迹被现实挤兑得只剩下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传说。
在斜街,比龙王庙幸运一些的古迹是广福观。总算存留至今。据徐文玉先生讲解往事:地安门外火神庙田子久羽化后,就由广福观的住持孟明慧道长担任华北道教总会的负责人。可见广福观是有影响的道家庙宇。观内曾设有“安庆水会”。相当于后来的自来水公司吧。
烟袋斜街是老北京的一个梦,终于醒来了。
老北京的街道大多横平竖直,斜街很少。烟袋斜街就像是一个意外。它是为了牵就左近的什刹海而倾斜的。因为河岸是曲折的。依水而建的房屋和街巷就这样被改变了方向。而它又改变了我的方向。我在半梦半醒之间走着。说不清是在走向清朝还是明朝?也许比明清更远?
烟袋斜街始建于元朝。被称作北京最古老的一条斜街。那时的什刹海是京杭大运河的漕运码头,南北货皆在此装卸,其繁华可想而知。烟袋斜街就这样应运而生。只不过当时并不叫烟袋斜街。位于它东北方的鼓楼,也是元代建筑,定时击鼓向全城报时的。旧名齐政楼。站在烟袋斜街东口的旧鼓楼大街上,抬头就能望见鼓楼,我多想听见元大都的晨钟暮鼓。让它成为烟袋斜街的画外音吧。
鼓楼往南至后门桥,自元明清至今都是闹市。老居民津津乐道的“前门、西单、鼓楼前”,三分北京小天下,所谓“鼓楼前”即指商铺林立的旧鼓楼大街。烟袋斜街更是闹市中的闹市。
刻有“烟袋斜街”街名的牌坊,立在旧鼓楼大街西侧,恰巧位于鼓楼和后门桥中间,怎么看都像一部古书的封面。翻开它吧,往里走,一直通向什刹海银锭桥,那是这部书的封底。虽只有几百米,却仿佛能把元明清走遍。书里书外,连接起大千世界。其实,又岂止烟袋斜街如此,北京的几乎每一条老街,都可以当作书来读。从空间里读到了时间,从时间里读到了空间。时空交错的感觉。
朱彝尊《日下旧闻考》记载的鼓楼斜街,是烟袋斜街的原名。元代,鼓楼西大街与鼓楼斜街都是做生意的好地方,合称为斜街市。明代,又叫打鱼厅斜街,想来驻有管理什刹海渔民的部门。清朝入关,定鼎北京,八旗子弟大都有吸旱烟或水烟的嗜好,驻扎在北城一带的镶黄满蒙汉三军尤甚,因而在鼓楼前黄金之地的斜街,一家又一家专售烟具的店铺陆续开张,生意红火。和当今常有的餐饮一条街、电脑一条街等等类似,鼓楼斜街在清代以烟袋一条街著称,索性连名字都改了。烟袋铺高台阶,门前有小走廊,廊下竖起一米五高的木制大烟袋模型,烟袋杆儿是黑油漆的,金锅红里儿,烟锅下方系一块红布,成为醒目的幌子。远远望见,便知道烟袋斜街到了。这条街上,有两家烟袋铺为慈禧太后通洗过水烟袋,老板常骄傲地对八方顾客炫耀,烟袋斜街的名气与地位大有提升,好像真的能通向宫里似的。总而言之,烟袋斜街的商家很会给自已做广告。
辛亥革命使清帝退位,失去权势的八旗王公成为破落贵族,靠变买祖传家产度日。许多古董珍宝流入市面,造成古玩业的空前繁荣。烟袋斜街看不上仅仅卖烟具的薄利了,兼而倒腾文物,一下子冒出了太古斋、敏文斋、宝文斋等一系列日进斗金的古玩店。赢得了小琉璃厂之称。数不清有多少宝贝在这里交易成功。
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经过烟袋斜街,那时还是老样子,显得有些萧条。新世纪后,赶上了大时代,烟袋斜街大变样了。隔一段时间去,便会发现有一些新店开张。再隔一段时间去,又换了招牌。近几年比较稳定。继国子监街之后,烟袋斜街被评为北京的第二条历史文化名街,成为代表北京市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项目。烟袋斜街的发展才定位得很明确。立足于再现老北京民俗。
有一次,诗友通知我晚上去烟袋斜街的某酒吧,参加诗歌朗诵会。想不到诗歌这样的先锋艺术也在老街找到土壤。这些年泡吧,先是迷恋三里屯,接着转移到后海。忽然发现,烟袋斜街的酒吧挺有特色,深巷子里也有酒香啊。以前经过烟袋斜街都是白天,其实它的夜晚同样不能小看。灯火辉煌。这条年轻的老街越来越适合夜游了。
我在鼓楼与后门桥之间走着。在后门桥与银锭桥之间走着。我来回走着。在半梦半醒之间走着。在变与不变之见走着。烟袋斜街似乎每一年都在变。烟袋斜街,又像在以不变应万变。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