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建设大三线——毛主席高瞻远瞩制定出的惠及子孙万代的大战略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4-12-26 06:27:51
标题:
建设大三线——毛主席高瞻远瞩制定出的惠及子孙万代的大战略
建设大三线——毛主席高瞻远瞩制定出的惠及子孙万代的大战略
2024-12-10 15:15
发布于:天津市
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学习苏联为主,因为苏联已经“建成了光明灿烂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当时苏联援助中国是诚心诚意的,但苏联人的援助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他们搞建设的思路和习惯。
当时的苏联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要想快速发展,必须集中在沿海和东北地区搞建设。这也导致了中国在制定“一五”计划时,就是围绕着苏联援建的 156 项工程为中心展开。苏联专家的意见是,把援建中国的项目集中在中国的东北和沿海大中城市。这样各方面配套条件较好,又可与苏联的工业建设相联系。
但是毛泽东却不完全赞成苏联的意见。他认为如果把工程全部集中在东北和沿海大城市,对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和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不利。尤其是把国防工业建在与朝鲜相邻的东北地区和易受美蒋飞机袭击的沿海大城市,是很不妥当的。
毛主席在和周总理、陈云等人商讨后,认为在经济建设问题上,我们要考虑中国的实际,不能完全按照苏联的意见办。他们说得对的,要听;不对的,就不要听,要有我们自己的主张。毛泽东最后确定了既要尊重苏联专家的意见,又要有自己的主张的原则。
什么叫自己的主张呢?那就是156 个建设项目不能全部放在沿海和东北地区,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正在进行的时候。要安排一批项目到西部。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方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反复协商,最后决定 将21 项民用工业企业和部分国防工业企业建在西部地区。
一五和二五期间,我国的飞机、坦克、火炮、舰艇等重型武器生产基地都部署在西部地区。西安、重庆、成都、太原、兰州等西部大城市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1964 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向中苏边界大量派兵,苏联的部分战略导弹也指向了我国大城市和重要军事设施。而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失败后,把中国当作主要敌人之一,对我国实行了紧缩包围圈的政策,在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军事基地,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
面对这些威胁,毛主席表示:‘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为了对付“鬼”,毛泽东作出了两个决策:一是中国也要搞一点原子弹,二是扎扎实实搞三线建设。因为我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处于苏联打击范围之内,沿海工业城市则处在美蒋航空兵力打击范围之内。一旦战争爆发,我国大部分工业基础将毁于一旦。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64 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从 1965 年起把沿海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和西北地区搬迁,当年新建项目则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区。
三线建设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成效。到1965 年4 月,中国的战略资源大多已经向西部和西南地区转移完毕。所以周总理才有底气请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向美国总统约翰逊传话: “如果美国把战争强加给中国,中国将奋起抵抗,战斗到底。不管来多少人,用什么武器,包括核子武器在内,可以肯定地说,它进得来,出不去,必将被消灭在中国。”这个话不仅是说给美国人的,也是说给苏联人的,更是说给蒋介石集团的。
党中央做出进行三线建设的决策后,毛泽东对三线建设问题十分关心。他说:”必须把三线的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搞起来,这样,军事工业才有基础。如果不把攀枝花的钢铁厂搞起来,我睡不着觉。“
毛主席为三线建设制定的方针是:“大分散、小集中”,要“依山傍水扎大营”。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确定建设项目,要使三线建设的企业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要远离大中城市,分散布点,做到即使在打核战争的情况下,这些工厂和科研单位也打不烂、炸不垮,能继续坚持生产和科研,支援前线。
在做出三线建设的决策之后,一批国内最优秀的科学家如钱三强、邓稼先等被选派到三线建设中去。中央先后成立了西南、西北、中南三个三线建设委员会,三线建设项目也都设立了指挥部。经过几年的努力,三线建设已达到了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的目的。在遇到外来侵略时,达到了打不垮、炸不烂、能长期支持战争要求。
三线建设最大的作用是调整了国家经济布局,使得工业片面集中在沿海城市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在全国形成了地方工业的完整、配套的体系。通过三线建设, 我国在西部地区建成了 1100 多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基本形成了交通、电力、煤炭、化工、石油、建材、钢铁等生产部门相互配套的体系。毛主席搞三线建设留下的物质遗产,至今仍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毛主席三线建设的眼光和气魄,惠及子孙万代。三线建设在今天仍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功绩都给了充分肯定,正是在三线建设遗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党中央于 1999 年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今天,三线地区仍有两千多家大中型企业,与此有关的人口近千万,三线调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现中西部发展战略的核心,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这一切,都要感谢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胸怀天下的气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