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如何评价农民?76年前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为农民定基调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4-12-26 06:32:57     标题: 毛主席如何评价农民?76年前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为农民定基调

毛主席如何评价农民?76年前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为农民定基调                                                                     2024-12-16 11:15                                        

发布于:天津市
   
       中国拥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国。自然,农民阶级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甘于奉献的农民阶级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农民为主体,召开秋收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时期,农民阶层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政策,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农民变身抗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畏牺牲,甘于奉献。
毛泽东可谓是调研中国农民群体,关注农民运动的先驱。
那么,在75年前,毛主席是怎样评价农民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呢?

中共七大,毛泽东为农民定基调
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该份报告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民生、工业、外交等多方面内容,而农民阶层在报告中占有一定篇幅,表现出了毛泽东对农民阶层的重视与期望。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说:“农民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四亿五千万的人口中,大约有三亿六千万为农民。发展现代工业离不开产业工人,但城市中有限的工人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自然需要从其他群体中寻找劳动力来源。
三亿六千万的农民就是城市工人的基础,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从农民转变到工人。
中国想要强盛,发展现代化,建设大都市,需要经过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漫长进程。

毛泽东在报告中说“农民是工业市场的主体。”量变足以引起质变,即使农村经济比较低落,农村阶层普遍贫困,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尤其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农村更是为中国工业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正如毛泽东所言“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
农村不仅是经济市场,同时还是原材料的供应者。为市场扩大、原料供应、工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是穿起军服的农民,他们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敌。”毛泽东在报告中说。
漫长的抗日史在中国谱写了一曲悲歌,留下无数英雄史诗。而更多的是沉默着的无名英雄,他们来自农村,保家卫国。

农村是他们的出生地,中国是他们的根。在国家危难时刻,在民族危亡之时,农民毫无畏惧,放下锄头,穿上军装。誓死抵抗侵略者,保卫家园,保卫中国。即使未参军,也会通过其他方式为抗日军队提供情报,掩护撤退。
毛泽东在报告中说:“农民,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
最彻底的革命民主派应该是无产阶级,而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则应属于农民。除了具有封建特征的富农之外,大多数农民都相应中国共产党号召,要求“耕者有其田”。
而在其他政治方面,三亿九千万人口的农民阶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他们的呼声,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所不能忽视的。如果忽略农民的要求,则会一事无成。

毛泽东还说“农民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
当时中国仅有少数人读书识字,多数处于文盲状态,尤其是农村。而要发展文化事业,则绕不开在广大的农村开展扫盲运动,提高农民识字率。
此外大众文艺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农民阶层。文艺事业扎根越深,才能越加繁荣,只有深入农村基层,抓住农民群体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文艺事业的高度。
向下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汲取足够养分,让文化的枝叶更加茂盛。

这几方面都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既是毛主席对农民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评价,也是当时社会对农民群体最精辟的见解。
而这一切并非源于空想,而是由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对农村与农民进行大量研究形成的。
从嘉兴红船到中共七大会场,从《民众的大联合》到《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始终将农民阶级作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进行农村实地调研,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民阶级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立足国情,毛泽东关注农民阶层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军事、政治力量比较薄弱,需要依靠他方合作才能良好发展。
毛泽东看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本质,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农民阶层的力量。

毛泽东是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的农家子弟,对于农民和农村自然更加亲切与热爱,对农民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191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某种程度上,同时也是毛泽东对于农民问题研究与重视的开始。
他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呼吁农民阶层应当联合、合作,变成一个整体与地主阶层作斗争,争取正当利益。
特别是在中共三大会议中,毛泽东正式论述了农民运动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在中共三大会议之前,国共合作、工人运动等革命方式多次被提及和讨论,唯有农民运动似乎是一个新想法、新问题,但其实毛泽东多次呼吁重视农民运动。

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真知,毛泽东以往对于农民运动的认识仍局限于理论,只有真正开展农民运动,他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老家休养身体,在此期间,他仍不忘农民问题。组织了韶山农民运动,这次运动重塑了他对农民阶层和农民运动的看法。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郑重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明确地说道,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层在数量上一直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农民支持国民革命则国民革命可成功矣。
1926年成立的中国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被任命为书记。在毛泽东的全面领导下,中央农民委员会以湘、鄂、赣、豫四省为核心向周围省份辐射,掀起一股中国农民运动的热潮。
农民与农村呈现出新面貌,农民联合起来打倒劣绅与不法地主,真正实现自主权利。

尽管在中共三大,农民阶层已经正式进入当时中共中央领导层的视野。但是国民大革命后期,毛泽东对于农民问题的论述和判断,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反驳和责难。
为了真正研究明白农民问题,发挥农民阶层作用,他开始了对农民阶层的考察。
1927年,毛泽东通过一个月的时间,考察了位于湖南的长沙、衡山、湘潭、湘乡、醴陵五县,真正用双脚亲自丈量了七百多公里的距离。
一袭蓝布长衫、一把油纸伞、一双朴素的草鞋,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完成,有力回击了当时对农民运动的反对和责难。
通过这次考察,毛泽东发现当时的农民运动非常成功,贫民阶层成为运动的主力,爆发出以往不可想象的力量。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农民群体进行了秋收起义,进而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性思想,更是开辟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毛泽东的领导与推动下,无数的农村被开辟成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既是帮助农民群体翻身做主人,也帮中国共产党赢得农民阶层的民心,为中国土地革命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秋收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近现代所进行的革命,所进行的战争,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农民运动和农民战争。农民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不能忘记农民群体的作用与分量。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国民革命也宣告破产。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湘赣边界农民的大力支持与拥护下,中国共产党发动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结束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具有历史意义,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尝试。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面貌,农民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开启了新篇章。
秋收起义后,陕、豫、鄂、赣、粤及直隶等省份相继开始武装起义活动,但大部分以失败而告终。
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意识到,想要获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回到仍显空白的农村地区,将农村化为革命的坚实阵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越来越多的革命根据地相继诞生。比如湘鄂西、鄂豫皖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琼崖根据地等等。
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短短时间,中国已建立了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部队壮大到十万人,其他武装部队也有三万人之多,农村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积蓄力量的主战场。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革命力量的增强,毛泽东更加重视革命根据地的扩大和建设。
立足中国国情,综合考察研究和理论总结,提出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将农村作为革命的主阵地,重视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参与根据地建设。
通过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农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愈来愈密切,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与中华民族的未来愈来愈密切。

土地革命,赢得农民即赢得中国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期间曾经论述过: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土地革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农民阶级的支持下,所进行的反对封建地主,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运动。
农民特别是贫下中农,在土地革命中展现出来强大的革命力和战斗力。以顽强的意志、铁血的斗争、动人的品质而鼓舞人心,而助推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打土豪,分田地”是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打倒土豪劣绅,维护农民群体正当利益,赢得革命根据地的民心。而革命根据地的农民阶层,也会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共产党的政策。

广大农民参加红军。
中国的农民占据全国大约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除了转化为工人外,也为红军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为广大贫下中农获得土地,支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应得的收获。
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壮年,也会主动积极请求加入红军队伍,为中国革命事业添砖加瓦。红军的队伍不断扩大,力量不断增长。

帮助红军渡过险境。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力量仍然薄弱,遭受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等多方势力的迫害。依靠广大的农民,广阔的农村战场,红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
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红军与农民群众之间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中广为流传。比如半条棉被、一带干粮等等,可见农民群众在共产党发展历史中,在中国革命前进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助推根据地发展。
依托农村、依靠农民,形成了众多的革命根据地。通过土地革命,农民翻身获得土地,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在经济上,形成了完善、流畅、健全的商贸体系,为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力量。在政治上,根据地农民群众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熏陶,成为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坚定支持力量。在军事上,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与更加先进的军事设备。

浴血奋战,农民变身抗日主力军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用血与肉铸成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牺牲了几千万的同胞,而这其中大部分是农民群众。
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共产党依托农民和农村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通过正面战场牵制敌人主力的时候,共产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数不胜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根据地,给予日军深刻的教训。

驻扎日军大部分力量的大城市和主要县城,军备精良,战斗力强,不宜通过正面力量进行交锋。中国共产党另辟蹊径,通过围绕城市与县城的大量农村,建立根据地,实行与日军进行游击战的灵活战术。
地道战,帮助抗日军队战胜侵略军。除了帮助建立根据地外,农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明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道战等新战术。错综复杂、四通八达的地道,既可攻又可守,使得日军晕头转向,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奉献自己,保护抗日部队。抗日战争过程中,八路军与农民群众之间彼此相通,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抗日军队,许多农民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

农民群众崔洛唐在缺食少粮的寒冬时节,仍然主动照顾八路军伤员,将自己的粮食都留给八路军。
甚至同妻儿一起出去讨饭,也要保证伤员的健康。抗日战争期间还有着无数这种温情故事,感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建立地方民兵组织。抗日战场上除了八路军等正式军队,还有不穿军装的地方民兵组织,这些地方民兵组织主要由农民群众组成。民兵组织在配合正面战场和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语
毛泽东是重视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是考察中国农民运动的实践者,是带领中国农民群体开展斗争的革命者。自毛泽东开始,中国农民有了新身份,新地位,新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民更是占据着总人口的大多数。积水成河,积沙成堆,庞大数量的农民群体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力量。
在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在土地革命中,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农民展示出强大的凝聚力,甘于奉献的品质,奇思妙想的智慧,永不后退的胆魄。
这些,值得后世去思考,去感恩,去学习,去怀念。
参考文献
[1]肖湘娜.《大革命前后风起云涌的工农运动》[J].新湘评论.2021(7):5.
[2]卢荻.《毛泽东在中共三大前后的历史贡献》[J].岭南文史.2021(6):8.
[3]崔禄春.《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基本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5):3.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