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这两位元勋人物,都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谁的话更有依据?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5-1-2 06:17:46
标题:
这两位元勋人物,都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谁的话更有依据?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5-1-2 06:19 编辑
这两位元勋人物,都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谁的话更有依据?
2024-12-27 11:52
发布于:天津市
小平同志是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也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实在战争年代,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队人才,作为“刘邓大军”的政委,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有过显赫功绩。建国后邓公曾经表示:比起搞经济,打仗才是我的专长。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
这件事,应该说讲的是事实,也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认可的。因为在淮海战役期间,小平同志负责整体协调两大野战军,是中央钦点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关于淮海战役的指挥问题,历史上有过不少争论,但任何论点总要有具体依据作为支撑:至少从职务角度和工作职责而言,他是淮海战役的负责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从其他一些角度来看,这一说法在军内未得到最广泛的认可。比如直脾气的三野元勋谭震林同志,就曾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给予了否定。三野(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时有40多万大军参战,中野只有约12万人。谭震林认为华野部队不能算邓公实际指挥的,上述提法对华野的广大指战员(尤其粟裕)不够重视。
谭震林敢这么讲,还是有发言权的。因为当年的总前委五人组里面,也包含了谭震林同志。他和粟裕一直在华野指挥作战,真正的华野司令员陈老总正兼任中野第一副司令,和刘伯承、小平同志在一起。这个总前委名义上是指挥中枢,但直到战役后期才第一次见面开会,期间的很多作战部署,都是粟裕同志直接请示中央军委,由毛主席批复的。总前委基本给予放权,邓公也专门就此给毛主席发过电报,建议中央直接指导华野作战。那么总前委真正起了多少军事指挥作用呢?或许要打个问号。
1978年,著名编导石征先计划制作一部记录淮海战役的片子。为此他申请采访军事科学院的粟裕大将,因为粟裕是淮海战役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将领,能够讲出更多的战场细节。粟裕大将素来身体不好,工作人员只给了石征先20分钟的采访时间。但粟裕得知情况后笑着说:那个要求无效!你不用在意时间。粟裕还邀请石征先留下来一起吃午饭,显然大将有不少话要坦露心扉。
粟裕和石征先的对话,实际持续了近4个小时。粟裕的第一句话就令对方感到吃惊,大将开门见山地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这在以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并且邓公也讲过类似的话。粟裕一向为人低调,建国后从来不主动谈淮海战役,但这一次却罕见“开戒”,石征先拿出本子认真记录了下来。
最早向中央军委提出发动淮海战役的,就是粟裕本人;而随着战场形势变化,“小淮海”演变为“大淮海”,成了歼敌55万多人的大捷。粟裕立了头功,这是毛主席亲口讲出来的。并且1961年毛主席会见已退役的英国元帅蒙德马利时,又再次提道:你说的这场淮海战役,就是粟裕指挥的,他是我最会打仗的战友。所以,“粟裕指挥淮海战役”,同样也有伟人的背书。
这两个情况看似有些矛盾,但也不难理解。就好比一个大型项目,资历和职务更高的干部是责任人,具体推进项目的则另有一员先锋大将。就淮海战役的总体情况来看,责任人是总前委书记邓公,落实项目的人是粟裕。两位元勋的说法各有出处和道理,至于哪一种更为军事和历史爱好者所接受,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在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保障了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