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遵义会议是我党命运的转折点 会上是谁力挺毛主席重拾军事指挥权?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5-1-19 13:41:18     标题: 遵义会议是我党命运的转折点 会上是谁力挺毛主席重拾军事指挥权?

遵义会议是我党命运的转折点 会上是谁力挺毛主席重拾军事指挥权?                                                               2025-01-19 10:32                                        

发布于:天津市
   
     因博古与李德指挥失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中央红军从8万人锐减至3万,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被迫走上长征之路。为救红军于水火,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党中央对之前的失败进行了总结,解除了博古与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后,毛主席开始领导中央红军扭转战局。可以说遵义会议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命运,然而在遵义会议上,是谁力挺毛主席收回了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呢?

长征出发前,中央最高领导层决定,中央政治局委员随各军团行动。毛主席提出要与王稼祥、张闻天一路,这样可以在途中与他们交流自己的作战方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王稼祥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长征途中便与毛主席研究如何才能走出现在的困境。二人对之前的失败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毛主席指出,红军打仗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照搬外国的作战经验,如果走教条主义军事路线那是必然行不通的。通过交流王稼祥对毛泽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因行军过程中通迅设备大量损坏,而且周围全是大山,红军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少了共产国际的束缚,毛主席得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部署。1934年12月12日,毛主席建议修改原来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方针,改向贵州挺进。当地敌人兵力较弱,有利于开辟新根据地。在碰头会上,这个建议也得到了王稼祥和张闻天的支持。
这期间,由于身体原因,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相继上了担架。即便这样,他们也经常在担架上开会交流,通过不断沟通,三人建立了反对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的阵线。分兵后他们又分别找到朱德、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传达自己的想法。经过秘密商议后,三个人确定了在遵义开会时的两个行事方针:第一,在会上只谈军事问题,不讨论政治问题;第二,各军团领导人都要来参会,以此来增加毛主席的支持人数。同时由张闻天执笔,书写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报告提纲。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会议开始后,博古首先作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总结报告,但在报告中,他避重就轻一味强调客观原因,将失败的原因总结为敌人实力太强,完全没有提及自己错误指挥的问题。随后周恩来在作副报告时表示,本次失败客观上是有一定原因,但在军事上犯的错误更为严重。
张闻天在周恩来作完报告后站起来对博古的报告进行批判。在张闻天的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博古的报告只是找理由为自己开脱错误,红军接连失利正是由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造成,不要总是将失败原因归咎为敌人太过强大。同时对二人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方针进行批评。在张闻天作完一个小时的报告后,第一天会议结束。
第二天会议开始毛主席首先发言,毛主席毫不客气地对李德进行批评,并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指出战争中他们所犯的教条主义,及长征中他们所犯的逃跑主义错误,在场的将领无不信服地点头。但此刻会场上也出现了两种对立思想与方针路线。
这时聂荣臻接过话,他表示同意毛泽东的观点,认为李德在指挥方面有很大问题,在战争中李德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又什么都管不好,简直就是在瞎指挥。关键时刻,王稼祥也站出来力挺毛主席,表示十分赞同毛主席的发言,并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是因指挥失误造成的,不能将责任推到敌人身上。出现问题应该多从主观问题上找原因,不能一味地强调客观因素。随后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也纷纷表示支持。这时王稼祥再次发言,他认为中国工农红军由毛泽东来领导是最合适的,并建议取消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

会议来到第三天,周恩来首先确定了本次失败正是由指挥不当造成的,并表示知道问题所在就应进行改正,同时建议将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听罢周恩来发言,博古、李德十分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周恩来会有这样的举动,但在场的其他人纷纷鼓掌表示赞同。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本次会议对错误思想与路线进行了纠正,最关键的是,毛主席再次成为了红军最高军事指挥人员,同时也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流血牺牲,可以说遵义会议是我党生死攸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毛主席每每回忆起遵义会议时,都会感慨王稼祥在关键时候的挺身而出。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