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词一首流传千古,男子读了大笑,女子看后生气
[打印本页]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1-22 13:24:22
标题: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词一首流传千古,男子读了大笑,女子看后生气
苏轼劝好友戒色,写词一首流传千古,男子读了大笑,女子看后生气
2025-01-22 11:30
发布于:天津市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我们看到的是景还是物或者是一个人,好看的东西人人都会乐于去多看几眼,这是一种对美的欣赏,同时还能让自己身心愉悦。
但是一旦对这种美的欣赏过度并产生拥有的想法,那就是另一种性质,大家都称之为“色”,然而,关于这个“色”古代便有不少文人对此有过描述与劝诫。
“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这便是诗仙李白对“色”这方面,在他的《感兴六首》中有所表述。然而,不止李白,苏轼也在这方面有所表达。
苏轼在发现好友在男女之情这方面颇为放荡不羁,便为此好友当即作诗一首,然而这首诗最后也被千古流传,可是这首诗同样也令男人读了笑,女人读了生气。
苏轼交友甚为广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横跨各个领域。这也使他在当时宋朝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历史剧《苏东坡》剧照
正是由于他的才情使他结交了众多好友,也让他的人缘变得十分的好。不论他是被贬还是升迁,他都总会有一群小迷妹或者小迷弟。
苏轼也正是因为自己为人豪爽,接地气,他的朋友天南海北都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大概是由于苏轼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及在诗词歌赋各方面的造诣,使他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混得如鱼得水。
大家可能也由此而误以为,苏轼所结交之人都是如他一般“八面玲珑”之人,并且无可挑剔,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连苏轼也有自己的不足支持,更何况是所结交的人,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点点小毛病或者一丢丢小癖好。
当然,俗话说:朋友可以很多,但真心的就寥寥几个。这也同样适用于苏轼的交友现状。他虽有众多好友,可能得苏轼提点指教的却为数不多。
现在我们要说的这位苏轼友人便是一位受到苏轼“关注”的人,当然这也并非是一件好事儿。至少对于这位友人来说,确实是因为自己做事太过从而让苏轼对他有所看法。
作诗相劝王友道
苏轼本身也不是一个多事好事之人,但如果遇到自己深感不平,或者看到自己觉得不合乎情理之事,他便会直言相劝。
当然,这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了,但由于他每次劝诫他人都会使用他超高的文化水平,因此这样的情商也不会让被他劝诫的人心生埋怨。
其中“一树梨花压海棠”便是他对友人老牛吃嫩草的讥讽之言,又如“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便是他对王安石变法的一种嘲讽,这也导致他引火上身,卷入乌台诗案,惨遭被贬。
苏轼乌台诗案被释放
那么这位友人又是为何被苏轼所“教育”的呢?上述所说,苏轼交友颇广,因此他的友人在从事任何职业都有存在,包括那些佛家道教他都有所结识之人。
一次,苏轼在江西庐山游玩时,乘兴去拜访了他在庐山的各位道友,其中就有一位道友名叫王友道。
苏轼在《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便展现出了他对道教文化方面的见解。而在与庐山道友即兴交谈讨论之中,他渐渐注意到这位友人王友道在女色方面颇为沉迷。
要知道苏轼这位叫王友道的友人是一个修行之人。而修行之人最为讲究“清心寡欲”而他却好近女色,着实不合乎情理。
正是如此,这让苏轼着实看不顺眼。便想提醒一下他,但若是直言以对,这种个人作风的问题着实会让人尴尬,于是他便想到给这位友人作首诗,通过这样方式来表达其中含义。
正所谓“先扬后抑”在他的这首诗中,他先是将这位友人进行了一番吹捧和夸赞:“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将其比做天上下凡的仙人,来赞美他清新脱俗同时也有仙人般的气质样貌。
这一番铺垫之后,他开始进入了主题“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在这最后一段之中,他表明风流则会使道家的修行变得不再纯洁,不管往后再怎么修炼也已无法改变。
最后一句,他通过借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来对王友道进行告诫。要知道,司马相如虽与卓文君恩爱情长,他以此告诫王友道不要如同司马相如一样贪恋儿女情长,这会使他的修炼被其拖累,无法完成。
其实苏轼也拥有过自己的挚爱,他也有为女子而作肉麻情诗《南乡子?有感》便是他描写自己亡妻王闰的一首著作。
他在他的所有对妻子所作的情诗之中无不透露对其妻子浓浓的爱意,当然,这仅仅是对于他的妻子,他也是一位“宠妻狂魔”。
但是,苏轼这样的一个男人,他心中有国有抱负也有理想,对于他的情感之事,他唯有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思念与惆怅。
但其豁达个性,他决不允许自己有多余时间为自己个人情感而去哀伤遗憾,他更多的是将心思放在去关心国家之事,人民之事之上。当然,也将其多余情感与时间分配在他的美食和诗词歌赋的创作之上。
结语
正是如此,这首诗歌更是站在他个人角度去创作,虽然男子汉大丈夫须有一番作为,但他却忽略了女子的感受。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话剧现场
诗中提及的卓文君,她作为一个女性当然也希望能够与自己所爱之人琴瑟和鸣,恩爱绵长,因此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才是她一生所求。
任何一个女子也都如同卓文君一样,渴望一份真挚的感情,“一生一世一双人”是古往今来无数少女所向往追求的至真至爱。
然而,苏轼在这首劝诫王友道的诗中却认为司马相如近女色,卓文君对司马相如前途的发展是一种阻碍与限制。
就这样,在他的言论之中,透露出的内容是对两人爱情的批判与警示,这怎能让女子阅读之后还能心平气和的呢,生气都还算是好的了。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