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张国焘因王明叛变,毛主席倍受王明打压,王明到底凭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5-1-23 06:58:25     标题: 张国焘因王明叛变,毛主席倍受王明打压,王明到底凭什么

张国焘因王明叛变,毛主席倍受王明打压,王明到底凭什么                                                                       2025-01-13 11:00                                        

发布于:天津市
   
陈绍禹(即王明)为斯大林主持的第三国际内中国党的代表,其在党内权势高,气焰凌人。
当时中共中央提出让王明到革命根据地去工作,但他不愿意,愿意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
王明对从欧美经莫斯科回国的一些人讲过,在中国搞革命活动,领导工作只能从上边来做,从上边去领导容易得多,在下边作实际工作困难太大,有力使不上,有本事施展不开。
王明常说,领导革命需要有核心力量,没有这种核心,没有骨干力量支持你,无论你怎么正确,你的主张也推行不开,得不到拥护。

领导核心的形成,是从斗争中来的。
所以,1929年王明回国后,不愿到基层工作,坚持要留在中央机关,一心一意想当领袖。他既害怕白色恐怖,又害怕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
但就是这样的人竟然是一个左倾思想极其严重的人,他的那种要把苏联成功革命的理论教条式地搬到中国,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再加上他本就不喜欢到群众中去工作,总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以至于他的思想荼毒了很多我党内的同志,尤其像张国焘这种人。
与其说张国焘因王明叛变,不如说张国焘正好利用了王明左倾思想为己所用,大量清除异己,将党内的中坚力量也一起铲除,为自己另立中央打下基础。
总之,我党内的两个恶人是张国焘和王明。

“左”倾路线居于统治地位
在党的历史发展中,错误路线占领导地位有好几个时期:首先是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陈独秀右倾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然后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期的连续几次的“左”倾路线居于统治地位,特别是王明“左”倾路线最典型,时间最长。
那时在白区斗争中,刘少奇同志坚持正确主张,受到压制,被撤职。
在中央苏区,毛主席和一些与他一道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同“左”倾路线进行艰难的斗争,也受到打击。

其他地方都有抵制“左”倾路线的情绪和斗争。
因为党内“左”倾路线不符合实际,所以总有人起来抵制和反对,甚至在“左”倾路线的领导人中间有时也有反对“左”倾的举动。
比如
张闻天
同志,那时确实执行“左”倾路线,但他在上海发表过一篇严肃地批评文艺界“左”倾关门主义的文章,说明在他的思想上是有矛盾的。

正因为在“左”倾路线统治下,党内已经存在着反“左”的情绪和主张,并且在实际斗争中愈来愈发展,所以
遵义会议
改变错误路线的领导立刻受到广大党员和红军指战员的拥护。
当然,也要看到尽管“左”倾路线的统治改变了,人们在思想理论认识上的提高却需要一个过程。
到毛主席在延安发动整风运动、反对“三风”时,对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才在全党得到统一的深刻的认识。
这次整风运动也受到全党的热烈拥护。

拉山头
长征期间,张国焘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拉出大部队,违抗中央北上方针,南下川康,拥兵自重,甚至公然另立中央,造成党内严重的分裂危机。

张国焘从建党时起,一直在党内居于重要地位,但他分裂不了党,只得取消自立的中央。
他虽然心怀不满,但在党内彻底孤立了,最后只身投入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怀抱。
抗日战争初期,王明从苏联回国,自恃有共产国际的支持,以党的领袖自居,妄图控制在武汉的长江局,把它当成全党的中心。
这实际上是进行分裂党的活动。
他的右倾投降主义虽然局部地使党的工作遭到许多损失,但他也分裂不了党。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一个人跑到苏联去,写些反党的书直到死去。
党遇到过这些分裂的危机,但始终没有分裂。

战斗与战略
西方军界有句名言:“战略上的失误是不可以用战斗上的胜利来弥补的。”
日本奇袭珍珠港
是海空配合作战极为成功的范例,却是战略上最糟糕的臭棋,激起美国倾力报复。

这次战斗胜利等于宣告了“大日本帝国”在战略上必败。
中国共产党刚开始进行武装斗争时,毛泽东在战略谋划方面便高人一筹。
当党内其他主要领导人忙于筹划在这个或那个大城市暴动时,这位“湖南农王”却提出“上山学匪”,要“同山大王交朋友”,由此走上开辟农村根据地之路。
解决了战略谋划,贯彻的保障又是正确的战术,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中便探索出“十六字诀”,从而能发挥特长,避开短处,一次次挫败强敌。
后来王明、博古等从莫斯科回来的熟读马列书籍的人担任了领导,却让全党和全军陷入危机,直至遵义会议推举毛泽东领导红军后才转危为安。

例如毛泽东与张国焘在会师后,分别提出“北上”和“南下”不同的战略方向,一度还出现红军的分裂。
可是无情的现实很快说明,北上陕甘地区打开了发展局面,还有利于接近抗日前线。
南下藏族少数民族区,既不能发展队伍,也解决不了部队给养,最后红四方面军包括张国焘本人也不能不北上。谁的战略方针正确,不是一目了然吗?
张国焘在通南巴苏区,对内对外都是在执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不过两三年时间,把苏区搞得民穷财尽,又受到四川军阀的多方围攻。
尽管取得了一些胜利,也无力再坚持下去了。
当红四方面军向嘉陵江以西转移时,收到中央来电。
张国焘决定放弃通南巴苏区,到川西北去。

矛盾激化
由此可见,红四方面军退出通南巴苏区,虽然是为了与中央红军会合而进行的转移。
但张国焘在政治上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自己的干部。
在军事上搞阵地防御,与敌人拼消耗。
其结果是早晚要被迫退出苏区根据地。
而张国焘认为:四方面军是为了与中央会合才放弃通南巴的,责任在中央。
芦花会议
在没有决议的情况下结束了,中央领导人与张国焘之间不但没有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反而矛盾更加激化。
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中央争夺权力的行动日趋升级。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这种情形表明,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党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清除那些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不可救药者,纯洁自己的队伍。
它能够在党内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错误。
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单纯农民起义,像太平天国那样,内部闹分裂,最终失败。
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对党内犯错误的人的正确的办法和政策。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虽然是在1942年整风时才提出来的,但实际上从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已经这样做了。

改了就是好同志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党历史上,在王明、张国焘错误路线下,搞审干肃反,伤害了很多好同志。
特别是随便杀人,杀戒一开就难以收住,错杀了很多好同志,有血的教训。
只要有人在,错了好纠正,人杀了,头是不能再长出来的。
真正的特务也一个不杀,就是王实味也不准杀。
后来,蒋介石进攻陕甘宁边区,在敌人追击中,王实味多次耍无赖,于是在途中把他枪毙了。事后,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杀王实味是错误的。

总论
谈起延安整风,曾经长期战斗在陕北根据地的老同志更感到亲切。
省革委会副主任黄静波是多年在陕北根据地工作的。
1939年,毛泽东同志曾在一块漂白布上亲笔题写了“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八个字赠给他。每当他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这个题词的时候,就受到极大的鼓舞。
黄静波同志说,在整风中,我们根据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陕北根据地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分析。
在整风之前,陕北根据地也吃尽了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苦头。

王明以“左”得不可再左的面目出现,把陕北根据地在土改中对地主不搞肉体消灭,给富农以生活出路,污蔑为“富农路线”。
把不轻易冒险攻打大城市,坚持农村割据,坚持游击战争,攻击为“梢山主义”,对党员、干部打得打,关的关,杀的杀,甚至把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艰苦斗争、受到人民爱戴的刘志丹等同志诬为反革命,关押起来,弄得陕甘宁根据地几乎被葬送。
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及时纠正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救出了刘志丹等同志。

这时,根据地的干部和群众从心底里喊出:是党中央、毛主席救了陕甘宁的革命,救了大批党的好干部。
在整风中,大家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系列讲话,对王明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清算,分清了路线是非。
大家从切身的感受中体会到,毛主席的路线是我们党唯一正确的路线,只有跟着毛主席,才能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前进。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