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他打响“抗战第一枪”,是毛主席眼里的世界名人,却因降日被误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志和
时间:
2025-1-28 06:23:13
标题:
他打响“抗战第一枪”,是毛主席眼里的世界名人,却因降日被误解
他打响“抗战第一枪”,是毛主席眼里的世界名人,却因降日被误解
2025-01-26 13:00
发布于:天津市
引言
1931年,日本借口两个士兵失踪,炮轰东北军大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寇,正是国人抵御外辱之时,结果却出人意料。
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判断失误,加之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数十万精锐部队,居然不放一枪一炮就退出了东北,将数百万公里的富饶土地白白让于日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日寇快速侵占了沈阳、长春、吉林等地,下一步就要进军黑龙江。
值此危难时刻,黑河警备司令
马占山
临危受命担任
黑龙江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他向全国发布电报:
“如果日军侵犯国家疆土,必定全力保卫。”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留守官员临阵倒戈,纷纷接受日寇的统治。
日寇为了减少损失,特意派劣绅赵仲仁来劝降,但遭到马占山的严辞拒绝,他表示:
“身为一省主席,肩负守土的责任,决不可能投降。”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马占山不可能投降,而且他又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更不可能轻易放弃这块土地。
一、占山为王受招安
马占山是满族人,于1885年出生于奉天怀德(今公主岭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因为父母没什么文化,就给他取了土匪式的名字
“马占山”
。
老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马占山年幼时家里条件艰苦,为了分担家庭的重担,在他7岁时,就开始给当地的大地主姜顺家放马。
长期的养马生活,也让他学会了不俗的骑马技能。
清末的世道对于穷人来说过于艰难,以至于长大后的马占山果然人如其名,占山为王成为了土匪。
1903年,18岁的马占山弄丢了一匹马,这让大地主姜顺暴跳如雷,大骂:
“马占山就是酒囊饭袋,连一匹马都看不好。”
在他看来,一匹马可比一个人金贵多了,将马占山一顿打骂后,又把他扭送进官府,诬告他盗马。
马占山赔不起马,也请不起人打官司。
最终在官府和地主的逼迫下,他凭着一腔怒火跑到山上落草为寇,坐实了马占山这个名字。
当了土匪,确实没有人敢再随便欺压他。
而且凭着精湛的马术,和敢打敢杀的性格,马占山很快在土匪窝里混成了小头领。
此刻,他的“前途”看似不错,但如果不是被逼无奈,马占山打心底里不想当土匪,他深知这个行当不是长久之计。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外国纷争,却发生在我国东北的战争,当地遭受波及的民众高达数十万。
龙兴之地被战火波及,清政府不得不加强防务,当时有许多山头的土匪,被朝廷招安作为防御力量。
1905年,马占山带领手下接受了怀德县衙的招安。
就这样,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从马倌到土匪,再摇身一变成为正经军官,不得不说世事无常。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余波席卷东北,虽然这里是满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但也面临着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此时,马占山投靠在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
吴俊升
麾下。
这个时期,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此后十年,中华民国成了北洋军阀割据的天下。
吴俊升这一系为奉系军阀,他本人还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7位结拜兄弟之一。
马占山能力出众,在吴俊升的手下做事,很快受到器重。没过多久,他就从底层哨长升官到连长、营长、团长。
随着几次直奉战争的开打,马占山的地位逐步高升,到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时,马占山已经是东北陆军骑兵第17师第5旅旅长。
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临危受命,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二、坚决抗日假投降
看着日寇的肆意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同僚的退却与叛变,马占山内心愤慨不已。
他带着手下兄弟和重新招募的爱国军人,在江桥与日寇展开殊死对战。
江桥是日寇通往黑龙江的必经之地。
1931年11月,日寇派出先遣军1300多人,在飞机的援护下,直扑中国军队驻地大兴站。
此时,马占山早就在这里集结了人马,还设置了三道防线等着日本人上钩。
日寇先遣军到来,战火一触即发。
随着马占山一方的猛烈攻击,先遣军很快全军覆没,遭此重击的日本人恼羞成怒,下令不顾一切代价拿下江桥。
此时,46岁的马占山率领2万多将士,同日寇血战三天三夜,双方你来我往,寸土必争。
陷入僵持之后的十多天里,日军又相继投送数万部队,再配以飞机、大炮以及装甲车进入战场。
马占山部虽然多次打退了日寇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没有支援,无奈败退。
江桥抗战
是日本侵略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抗战,是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马占山的名字,随着这场战役变得人尽皆知。
他抗战守土的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特别是
江桥抗战
以报纸的形式在全国传播以后,文艺界纷纷写诗作文赞扬他抗击日军的行为。
上海的烟草公司,也生产
“马占山香烟”
,以宣传他的抗日精神。
全国各地的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为马占山捐款捐物,支援其抗战;
还有许多青年和学生组织起
“援马抗日团”
,他们投笔从戎,抗日保国。
虽然马占山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就连蒋介石也对他连番表扬,还给他加官进爵;
但他公然违反“不抵抗”政策,且私自带兵与日寇交战也是事实。
最终,即便有蒋介石的命令,让张学良给其提供支援,但这支孤旅实际上什么也没等到。
马占山在江桥抗战失败后,只能率领部队退往海伦。
此时,他的处境十分艰难,外部有日寇围堵,内部缺乏各种物资。
虽然陆续得到了许多爱国群众的支持,但对战争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对于日寇,马占山也不过是一个“硬骨头”,虽然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但他已是国民党的弃子了,根本就不足为虑。
日本人更希望的是对马占山进行诱降。
一方面,如果将马占山这样顽固的反抗者诱降成功,必然会极大的瓦解中国人的反抗意志;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马占山在他们看来,诱降的可能性很高。
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刚入伙当土匪的马占山就给日本人做过事;劝降马占山的韩云阶等人就是亲日派的汉奸,也不被其抵触。
日本人甚至认为,马占山本人对于日本并不厌恶,只是出于自身的职位和道德的裹挟,才选择抗日。因此,日本人采用了各种手段,加紧对马占山的诱降。
1931年12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
坂垣征四郎
、特务部长
驹井德三
带领记者团前往海伦,与马占山公开会面,并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的密谈。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人对马占山进行了各种威逼利诱,他只好暂时妥协,在事后的记者采访中声称
“对日军没有敌意”
。
随着局势的变化,马占山的处境越加困难。
日本持续对东北增兵,使得整个东三省除了海伦等寥寥几个地区外,其余近乎全部沦陷。
1932年1月,日本人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攻占上海,在当地大肆烧杀抢掠,既是打击国人的反抗意志,也是对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匪出身的马占山也顾不了太多,他决定用“假投降”的方式来求取一线生机。
这个决定遭到他的参谋谢珂的反对,他劝阻马占山说道:
“主席的名誉是将士拥护出来的,如对日屈服,使援助我们的人将大失所望。现在我们遇有何种困难,或走到任何地方,也有人帮助接济,大家全不愿对日投降,请好好地考虑考虑。”
马占山则回应:
“我看不行了,非想法子,不缓和一下全军有覆灭可能,我决心假投降,同小鬼子较一较智能。”
在一番争论之后,马占山最终还是决定“投降”。
1932年2月,马占山出席了伪满洲国成立大典。
日本操纵的《盛京时报》对此事大肆渲染,还将
马占山
与
臧式毅、张景惠、熙洽
四人,称为伪满洲国的“开国四元勋”,在全国推广宣传。
在日本人的推波助澜下,马占山投降的消息迅速传播。
不管他的投降是真是假,日本人都要将“马占山降日”弄成事实。
一时间,全国舆论哗然,马占山随即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和谩骂,其抗日英雄的形象迅速坍塌。
三、辗转抗战路艰难
对于国人的谩骂,马占山十分难过,事后他跟结拜大哥张殿九谈及此事时,40多岁的马占山哭得泣不成声。
对于缺少支援的马占山来说,日本人实力强大,一时的“诈降”不过是斗争的策略罢了,可没想到全国民众对他的批判这么大。
1932年4月,马占山自投降以来过了两个月,期间他利用日本人给的职位,筹资了大量金钱和物资,而后使计摆脱日本人的控制,悄悄地带着部队离开齐齐哈尔。
马占山反正成功,他立刻将此事通电全国。
然而之前的投降,让他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完全破灭,全国人民对他失去信任,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提出质疑,认为这是日本人的阴谋。
马占山本人也失去了原本的军事号召力。
当他再度抗日时,其所能统率的武装力量,除了部分东北军外,很多原黑龙江省的部队都不再听他指挥。
尽管如此,他还是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在哈尔滨组建东北救国抗日联军。只是重新组合的部队中,原属于马占山部的士兵只占少部分。
即便遭到全国人民的误解,马占山还是发电表示
:
“与日周旋,虽马革裹尸,亦所不惜。”
此刻意识到被欺骗的日本人恼羞成怒,当即派遣大军,对重举抗日大旗的马占山部进行围剿。
在之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日军先后发动八次围剿,但均被马占山的部队打退。
不过马占山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加上孤军无援,伤亡惨重。
1932年11月,近乎弹尽粮绝的马占山,试图进行最后一搏,他再次组织大军,反攻占据齐齐哈尔的日寇,可惜最终仍没有成功。
12月,马占山耗尽所有,无奈之下只好率领残部退入苏联境内。
至此,他在东北的抗日之举宣告失败。
1933年6月,马占山从苏联辗转到欧洲,再回到上海。
他来这里有个重要目的,那就是找蒋介石借兵抗日。
此时,蒋介石因要围剿红军,所以在江西庐山部署作战,马占山又奔赴江西,亲自去庐山请缨抗日,结果不出意外的被拒绝了。
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现在最想铲除的是红军,为此他甚至发出“不抵抗”的命令,主动让东北军退出东北,就因怕惹来日本人,给他“剿匪”大计节外生枝。
对于马占山这个公然和他对着干的“刺头”,哪怕他再有能力,蒋介石也不敢让他领兵,更别说马占山还不是他的嫡系。
在接下来一年里,马占山多次上门请缨,但无一不遭到拒绝,到后面蒋介石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就将他晾在外面。
最终,马占山因无事可做,只得退回天津租界,做他的“寓公”去了。
可曾经被他戏耍的日本人并不准备放过他。
最开始天津特务站的日本人,准备找人将他刺杀,结果因杀手敬佩马占山是抗日英雄,不忍心动手,反而将刺杀计划提前通知他,让马占山有了防备。
日本特务随后又将目标放在了马占山的儿子身上,但依旧没有成功。
后来马占山多次请缨抗日的事被张学良知道,对于这个老部下,张学良准备委以重任,让他担任抗日援绥骑兵集团军总指挥。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马占山当时正巧在西安,也参与了事变,但他从大局出发,劝诫张学良不要杀蒋介石,杀蒋可能引发内乱,给日寇可乘之机。
确定国共联合抗日后,蒋介石被放回南京,但同行的张学良从此被软禁了起来,马占山担任骑兵总指挥的事也成了泡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
在国家危难时刻,马占山终于获得领兵机会,年过半百的他重返战场,与傅作义等人奋斗在抗日前线。
尽管国共两党阵营不同,但对于从“918事变”以来,一直坚持抗战的马占山,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敬意。
1938年8月,马占山访问延安时,毛主席亲致欢迎词
,
并称赞他:
“在中国,有许多出名的人,马将军是因为抗日而闻名的世界名人。”
对于共产党的理念,马占山也是认可的,他在东北抗日时,队伍中就有共产党的同志,他们也是少有的能坚定抗日的战友。
1945年,日本投降,14年的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掀起内战。
马占山在解放战争期间,不断地为和平奔走。
1948年底,劝告傅作义放弃抵抗的有识之士里就有马占山,他们的努力实现了北平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老当益壮的马占山还准备给毛主席写请愿书,去朝鲜参战。
然而主席考虑到他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便拒绝了他的请战,反而专门给他打来电话,邀请他参加这次的政协会议,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马占山对于毛主席的重视十分高兴,可多年戎马生涯已经透支了他的身体,1950年11月,65岁的马占山在北京病逝。
时隔70多年,在北京西郊的万安公墓,每到清明节,这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英雄墓前,总会摆满鲜花和祭品。
人类或许是健忘的,但对于英雄的记忆,刻骨铭心!
备注:
虽然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失败了,但该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百科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团长王铁汉率领爱国官兵,面对猖狂来犯的日军英勇抗击,打响了中国14年抗战第一枪,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人民网
关于“第一枪”的定义虽有不同,但马占山的抗战意义非凡,否则也不会被日寇重视、抹黑。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