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说白了,压岁钱就该归属于孩子。
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在以前,压岁钱,其实叫压祟钱。压岁钱,不仅仅寓意着长辈保佑晚辈健康,更多的是承载一种祝福,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小妖怪,每到大年三十夜,就出来害人。
它一摸熟睡的孩子,孩子就会大哭,生病,好好的孩子也会变成傻子。
人们害怕“祟”出来作怪,便通宵点亮灯火不睡,这就是守祟(守岁)。
有这么一家人,大年三十晚上,孩子把用红纸包着的八枚铜钱,放在了枕边。
半夜,“祟”来了!孩子的枕边竟裂出一道亮光,“祟”尖叫着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两人把用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争相模仿,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
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
3岁:辨认纸币和硬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财商,他们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钱财,让钱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食品。
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自己的钱"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的购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如卖旧报获得报酬。
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留着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了解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