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最霸气的十句诗词,气势恢宏,境界深远,不可不读!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5-2-4 09:16:34     标题: 毛主席最霸气的十句诗词,气势恢宏,境界深远,不可不读!

毛主席最霸气的十句诗词,气势恢宏,境界深远,不可不读!                                                                       2024-12-29 11:48                                        

发布于:天津市
   
毛主席的诗词气势恢宏,境界深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论毛泽东诗词时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外国友人则盛赞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毛诗的影响可谓广泛而深远。今天,从毛主席的诗词中摘选了十句经典,以飨读者。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在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家乡,去往广州工作的路上,路过长沙的时候重游橘子洲,心中有感而发创作的。
当时,望着湘江上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想到了当下的革命现状,内心感慨颇多,便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首词。
全词意境非常壮丽美好,感情也非常奔腾豪放,能充分代表毛泽东词作的豪迈风格。
每每读到此词,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心中的豪迈豁达以及作者对于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词作的下半部分着重议论和抒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赞扬了当代英雄,表现出当下广大人民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雄心壮志。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主席众多词作中最精湛的一篇。
仅仅46个音阶,创造了如此壮美浓烈、雄浑高远、乐感深沉、意蕴丰厚又气象万千的画面,词中无一情字,却处处关情。
关于《忆秦娥·娄山关》,毛主席后来也有一个自注,他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于是,他在途中所见,是“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在这幅画面里,没有明亮的色彩,没有鲜艳的红旗,没有响亮的音响,没有高亢洪亮的军号。
然而,尽管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诗人仍矢志“而今迈步从头越”,雄心脱怀而出。
但他也不盲目乐观,深知前面仍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又归入顿挫,从而深化了悲壮的意境。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天,毛主席来到黄鹤楼,此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的前夕。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毛主席深感忧虑:中国革命何去何从?
面对苍茫空阔的楚天,惊涛拍岸的长江,毛主席诗兴咏动,吟出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菩萨蛮·黄鹤楼》。
该词开篇就从大处落笔,惊涛骇浪,泱泱大观;
接着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苍茫胜境;
继而括隐神话传说,而又赋予现实意义;
最后通过特定动作与特定情境相关联,吐露出了胸中的虹霓,抒发了登临的感受。
该词虽篇幅不长,但收摄风云,囊括古今,其包容量是无限辽阔宏大的,具有尺幅千里的壮观。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重回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看到眼前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挥笔写下这一壮丽的诗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既彰显了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又抒发了革命者奋发向上的豪迈气势。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上旬,红四军决定在福建上杭召开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毛主席赴会途中,看到仲秋时节的闽西山区,金菊怒放,芳香四溢,感慨万千,情涌笔端。
“战地黄花分外香”,意思是战场上的黄花格外清香。
这既是对菊花的赞美,更是对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的赞颂。没有“战地”,也就没有“分外香”的“黄花”。
只有亲身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的人,才能感受到战后和平环境的格外亲切,昂首的黄花别样芬芳。

而“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是毛主席以独特的审美观,由衷地赞美秋风的劲厉。
革命者战斗的性格,决定了他更喜欢劲厉,所以才有了“秋风劲”、“万里霜”。
二者预示了革命的光明前途,抒发了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最后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作者: 岚影    时间: 2025-2-6 14:17:22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