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为什么人们认为毛主席的能力已经强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5-2-8 10:57:38     标题: 为什么人们认为毛主席的能力已经强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为什么人们认为毛主席的能力已经强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2025-02-07 17:00                                        

发布于:天津市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开始长征,在抵达陕北后,有感而发,作诗一首。多年后,再看这首诗,仍旧觉得气势恢宏,可以想见当年毛主席那无人能及的风采。
在中国的5000年历史中,出现过无数的强者,他们都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但在世界互通往来的今天,能称得上强者,寥寥无几。

美国人曾评选过现代史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100人,排在首位的,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
,他之所以备受全世界的仰慕,是因为他是个当之无愧的强者。
兵者,国家大事
如果没有毛主席,历史的走向或许要更加的难测,时局也会更加的艰难。在那段布满愁云惨雾的岁月里,毛主席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冲破的黑暗。

在四周布满白色恐怖时,毛主席还能建立统一战线,并且战胜了
王明等人的右倾主义,保住了共产党的正确方针和领导权。

外敌入侵时,毛主席极力促成国共合作,联蒋抗日
。又指挥全军把山地游击战运作为主要战略。
毛主席曾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他的正确领导下,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曾有官方统计,毛主席这一生,
共指挥过超过422场战争,几乎从无败绩
!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备受全世界敬仰的原因。
有野心的人会崇拜强者,即便是曾经如日中天的美国和苏联,都无比敬仰毛主席。他们曾说过:
不怕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就怕中国军人毛泽东思想化

毛主席是农民出身,他这一生真正做到了廉洁奉公。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深深影响了中国和每一个身处乱世的人民。

1927年,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南京政府和武汉政府相继发动叛变,并且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在8月7日的会议中,中共中央决定妥协,是毛主席坚定的站出来,喊出了那句“
枪杆子里出政权”。
因为这句话,毛主席的政治委员职务被撤,但即便是这样,毛主席仍旧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中国不能照搬俄国的革命路线,而应该看清现实。

这是一个改变共产党命运的决定,而这将是个了不起的开端。
随着红军的建立,共产党的力量也在不断的扩大中。在南昌起义之后,毛主席前往文家庄支持了
秋收起义

他很清楚当时共产党的力量,于是便提出了“
农村包围城市
”的方针。当时中心城市被敌人占领,但农村是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地方。保存力量,发展农民革命才是最终的出路。

1927年9月29日,由于秋收起义的失败,导致队伍由原先的5000人折损到不到1000人的规模。
随后毛主席带领这群人来到江西吉永永新县的三湾村,并且在这里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
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不仅确定了日后的行动路线,同时还建立党代表制,为共产党创建了一支有纪律,有血性的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

这是军队跟随毛主席前往
井冈山
,并和以南昌起义为主的军队会师,形成了一支由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在革命道路上,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在革命前期,红军面临无数次生死抉择。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这条道路上,曾出现了像
王明,张国焘
这样的人。无论是
右倾思想,还是企图另立中央,分裂政府的做法
,都让共产党接受着重重考验。

毛主席则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曾说:
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
因为毛主席的坚持,才有了
反围剿的胜利
,才有了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
等等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载入史册的战争。
反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占领了东北。在此情形之下,共产党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
毛主席率先进行抗日
,将救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国民党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们多次无视毛主席发出的“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主张,频频向共产党发起进攻。
1936年,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这和毛主席“
中日必有一战
”的思想不谋而合。毛主席和周恩来在事发之后,制定计划
合作解决了西安事变
,并且让蒋介石同意抗日。

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面对强敌,但日本来势汹汹,上海、北京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让人们意识到,
不把日本人赶走,中国将永无宁日

1937年8月25日,毛主席和国民党召开了
洛川会议
,确定了两党统一战线的目标。与此同时,日本在占领了北京和天津之后,向着山西进军。
为了阻拦日本人的进攻,毛主席让115师前往平型关御敌。在启程之前,毛主席曾详细的制定了平型关战役的战略,他主张打
游击战
,利用平型关的地形来攻击日本人。

最后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彻底消灭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同时也鼓舞了中国战士们的士气。
1938年,毛主席曾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写下了
《论持久战》
的长篇演讲稿。这篇稿子在抗日战争期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直到几十年后,人们重读这篇文章时,仍然会被毛主席的高瞻远瞩震撼到。他在文章中写道到:“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
。”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急于发动内战,当时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就连美国媒体都夸赞毛主席有“弥天大勇”。
重庆谈判过后,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毛主席则率先察觉蒋介石的狼子野心,他认为蒋介石不会这么轻易的放弃,因此共产党需要提前布局。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946年夏天,蒋介石发起了全面进攻
,因为有美国的支持,国民党的军队从装备到人数,都远远超过了解放军。

国民党的军队外加他们临时征调的一些地方势力兵,一共有
430万的兵力
。而当时解放军只有
127万人

因此在战争初期,蒋介石信心满满的认为,国民党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骄兵必败”,轻敌是战争中的大忌。
1948年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从战争开始时,坐镇陕西延安的毛主席就开始酝酿整个战略。

经过一年的战争,国民党的势力被削弱了很多,到1948年,他们的兵力从最初的
430万人减少到365万。解放军的兵力则有所提升,从最初的127万人发展到后来的280万。
而且当时国民党的势力范围非常大,
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三都在国民党的势力范围之内
。面对这样的局面,几乎当时所有的中共领导都在思考要不要进行决战,要不要主动占领敌人所在的重要城市。

新的局面必须打开,但新的局面也很难打开,毛主席经常对负责带兵的将领说:“
你们应以敌人必然增援为自己作战计划的基础”。
毛主席强调
攻城和打援
,“打援”则是上面所提到的,要
重视敌人的增援力量,如果只是一味地和前线部队做抗争,那么就只能拼人数。
只有想办法将敌人的增援部队也牵制住,才能使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样打起仗来,胜的几率才会更大。

当时毛主席提出,
先去集中兵力攻打敌人的重心城市,如果敌人不救,那解放军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进攻,如果敌人派兵来救,解放军就集中兵力去打援军。
只有确保兵力部署和作战方法上的正确,才能确保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就是毛主席一直强调的战略方针。

从9月开始,三大战役的计划已经在毛主席脑海中成型。他主张将徐向前在攻克临汾时所采用过的
坑道爆破
运用到战争中,来应对蒋介石的武装。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实力相差甚远,只有出其不意,才能取得胜利。
9月16日,解放军发动了
济南战役
,这次共有
11万解放军
集中兵力攻打济南,此时济南作为国民党在山东的最后一个城堡,一定会拼尽全力来守住。

他们增援来救援,则正中解放军下怀。
24日傍晚,解放军歼灭了城内的守军,解放了济南
。同时也拉开了三大战役的序幕。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济南的失败并没有让蒋介石提高警惕,直到此时,他仍旧认为自己胜券在握,因为自己的兵力依然远超解放军。

毛主席非常了解蒋介石,他将
辽沈战役
的开端选择在
锦州
。尽管当时很多人不同意,认为攻打锦州有太多的风险,但最终毛主席力排众议,确定了攻打路线。
先攻打锦州,再攻打山海关、唐山,然后向天津等地迈进。
很快在毛主席的指挥下,
锦州被攻下,紧接着长春解放
,国民党只能一路退往
沈阳
,但解放军一路紧逼,相继解放了
沈阳、营口、锦西
等重要城市。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撤出了东北,双方的交战地也从东北转移到了中原。从
11月起,解放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以徐州为中心向四周开始扩散攻击。
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让国民党羽翼折尽
,中原地区已经解放大半,而国民党的中心城市南京,上海也已经在解放军的掌握之中。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三大战役相辅相成,毛主席早在济南战役时,就已经统筹了全局。

毛主席主张“
隔而不围,围而不打
”,甚至连蒋介石有可能逃跑的路线都想到了,淮海战役时期,毛主席已经在为平津战役做准备。
而蒋介石此时忙的焦头烂额,面对解放军的攻势,他早已经是分身乏术。甚至在绝望之际,蒋介石曾做出了要
主动放弃华北地区
的策略。
平津战役中,主要对付是国民党在
张家口、北平、天津一带的势力
,因为紧挨出海口,这里随时可能成为蒋介石的逃跑路线。

1948年11月,
解放军从东北出发,目的地则是北平、天津等地
。由于解放军行动隐蔽,一直到解放军包围了张家口,国民党才反应过来。
张家口解放之后,北平陷入了被动,傅作义原本想负隅顽抗,但最终还是看清了局势,主动投诚。1949年1月,三大战役进入了收尾工作,中国也迎来了久违的统一和和平。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毛主席这一生中,每一场战役都可谓是轰轰烈烈。

并非军校毕业,也从未接受过正统的军事训练
,仅靠着从小便熟烂于心的《孙子兵法》,便拯救了整个中国,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