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58年,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给张国焘的生活补助?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5-2-9 07:35:56
标题:
1958年,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给张国焘的生活补助?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5-2-9 07:36 编辑
1958年,毛主席是如何批示给张国焘的生活补助?
2025-01-31 13:30
发布于:天津市
1960年,毛主席的老朋友,也就是写下《红星照耀中国》的斯诺再一次来到了中国,和毛主席亲切的交谈着,在采访中,斯诺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
“你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主席点了一根烟,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老朋友的是红军刚刚结束长征那会儿的草地分兵事件,当时在党内这件事情闹得很厉害,几乎快要造成了党的分裂,而在此过程中站在毛主席对立面的,便是张国焘。
历史证明了毛主席选择的正确性,而张国焘更是在抗战的关键时候,选择了叛逃出党,并且被开除了党籍。
这些都是为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远在香港的张国焘还有一份申请回国并且乞求一些生活补助的报告投递到了中央,对于这件事,一向对他叛逃行为不齿的毛主席,又是如何进行批示的呢?
叛逃后的颠沛流离
要说起张国焘这份申请,故事还得从他当时的惊天叛逃开始说起。
1936年十月,张国焘最终在众叛亲离下,被迫放弃了他南下另立中央的计划,然后来到了陕北接受党中央对于他这一分裂主义的批评。
在充分发扬“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的基础上,我党经过讨论,还是任命张国焘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这充分体现了我党领袖的博大胸怀,也让张国焘后面的一系列行径变得更加的不可理喻。
1938年四月,借着祭黄帝陵这件事,张国焘立刻将党纪抛在了脑后,毅然决然的叛逃出了延安,几位中央领导听说了这件事,惊讶的说不出话来,立刻写了一封信,表示对他的挽留和劝阻,但是张国焘却是充耳不闻。
随后他便在国民党政府的安排下来到了武汉,当时周恩来正好也在武汉,听说了这件事,更是多次上门表示对张国焘的挽留和劝阻,而张国焘只是含糊其辞,在另一面又加快了叛逃出党的步伐。
见多次劝阻挽留无效,党中央只得宣布了将张国焘开除出党的决定,并在不久之后,将张国焘当时还在怀孕的妻子送到了他身边,不可不谓是仁至义尽。
在张国焘叛逃出党后,国民党政府一下子如获至宝,以为张国焘作为中共建党的元老级人物,并且长期在党内身居高位,肯定在中共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以张国焘在投奔国民党的一开始,便执行起了专门从事对中共党组织进行渗透的任务。
国民党一开始极为重视这一任务,对于张国焘也是大力支持,要什么给什么,也让张国焘享受到了在党中央所没有的待遇。但是好景不长,一方面是张国焘虽然长期在党内担任高管要职。
但是在与中央闹矛盾后,基本上一直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接触不到什么高级机密;而另一方面,由于党中央强大的凝聚力,也让张国焘基本上成了光杆司令,以前的老部下只是忠于党,并不忠于他本人。
随着张国焘工作的止步不前,国民党内部对他的耐心也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耐心没有了,待遇自然也肯定会急速下降,特别是他还是一个有着背叛前科的人,就算是在国民党内部,看不起、不放心他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所以当他没有了利用价值后,他逐渐成了一个摆设,而待遇也是一落千丈。
后来国民党战败,张国焘更是先跑到了台湾,但是因为他已经毫无价值,国民党自然也不会给他安排工作,甚至还把分给他的房子给收回了,迫于无奈,他又在1949年的时候去了香港。
一份来自香港的报告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张国焘却也很难称得上到了香港就“活”了。他当时化名为“凯音”租住在香港的一座老式的破旧老楼里,香港的房价大家是极为清楚的。
在当时张国焘面临的就是三室一厅月租金6000港元的状况,这无疑让本来就囊中羞涩的张国焘更是捉襟见肘。
在香港,张国焘一度与人合伙,办起了一个叫《中国之声》的杂志,这杂志主要内容便是刊登一些反共的言论,但是因为张国焘的性格因素,很快张国焘就与合伙人产生了矛盾,杂志社也宣告解散。
当时又正好逢抗美援朝期间,国际金价大涨,为了赚点钱,张国焘就决定趁着这个时间赚上一些,但是他介入的时间太晚了,战争已经进行到了末尾,这位想要借着发战争财的人最后也只能自食其果。
屋漏偏逢连阴雨,妻子杨子烈又在买菜时摔倒在地,摔坏了臀盘骨,这一下子又面临着高昂的治疗费用。
投资失败,仕途不顺,又面对着一大家子人的生计,张国焘一下子发了愁,这时候,他脑子里自然想到了曾经的党组织。
于是他在1951年给弟弟写了一封信,试探性地问能不能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回国进行抚养,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他的弟弟接到这封信后,面对如此敏感的问题,自然不敢私自做主,便直接上交给了国家,此事也如同石沉大海一样,渐渐没了下文。
眼见国内没有回复,日子一天天难过下去的张国焘在1953年又直接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负责人向党中央打了个申请请求回国,当时中央书记处的刘少奇同志向他传达了中央的精神。
中央同意张国焘回国,但是必须要求他进行检讨,而张国焘自然是不愿意的,因此最终也未能达成一致。
两次都未能达成一致的张国焘自然也不能闲着,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而在这时,美国人的橄榄枝主动的抛到了他的面前。当时正值朝鲜战争结束,没有赢得的战争的美国人正想着扳回一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情局对中共领导人的过往生平自然有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和多位中国领导人有着共同工作经历的张国焘自然进入了美国人的视线里。
美国人决定每个月给予他一定的报酬,让他出版一本回忆录,回忆曾经那些一起共事的日子,张国焘当即答应了,并且在未来几年间,每个月都和美国人有着经济上的联系和往来。
在美国人精心安排的“美国亚洲研究中心”的名头下,张国焘提供了大量的我党历代领导人资料和秘密的情报,并且借此牟取了大量的利益,过上了一段还算稳定的生活。
在提供情报的同时,张国焘还利用着自己之前的身份,不断地在外界发表一些对于中国政治局势的评论,以此来榨干自己作为前任中国高层领导这一身份的最后一丝价值。
但是张国焘能掌握的资料早晚有一天会用完,而那时候他又面临着没有收入的局面,因此在几年后,随着美国人对张国焘经济投入的减少,张国焘又开始打起了大陆的主意。在1958年,他又一次委托人向北京表示自己愿意回来为政府做事,并且还提出需要生活补贴的主张。
这样的委托很快被带到了毛主席的书桌上,随着而来的还有一份《关于张国焘最近情况简报》,远在香港的张国焘急切地等待着答复。
主席的回应
当年的事情在一生豁达的主席那里早就已经过去了,甚至在当年张国焘叛逃的最后,他还让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给张国焘带了最后一句话“我们多年生死之交,彼此都要留点余地”,只可惜张国焘没有听从这份忠告。
毛主席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原则上同意他回国并且给予他生活费,但是他又提出了一个要求,那便是“建议张国焘与美国人断绝关系。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考虑给个人生活补贴”。
这样的指示无疑是戳中了张国焘的内心。
张国焘很快便在别人的传话下得知了中央对于自己的态度,而张国焘并不愿意隔断自己同美国人的联系,因此他最后一丝回归大陆的可能也不了了之。
其实这样的回应是在毛主席的意料之中的,在多年的交往之中,毛主席已经看透了张国焘的为人。
他是很有能力,根据地的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但是他的缺点便是私心太重。
他本是一个富家子弟,而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逐渐产生了极大的权力欲望,特别是看到中央红军长征过后的人马不足,自己又兵强马壮,一些不该有的军阀思想便开始抬头,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
在回归中央后,眼见党中央再也无法满足自己的私欲,张国焘便不顾廉耻的在祭拜黄帝陵的时候向跪着国民党中央要员请求搭救,并且在蒋介石面前表示自己“糊涂多年”,这充分体现了张国焘身上没有信仰、只想着往上爬的一面。
就是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放弃自己和美国人的私下联系,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自己曾经的对手呢,他唯一想要的不过是两头下注、左右横跳,给自己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罢了。
后来,由于害怕内地的风波冲击到香港,张国焘一家人不得不移居加拿大,但是在加拿大工作的儿子无力赡养他,于是他只好住进了当地的养老院。
在养老院苟延残喘十年后,在加拿大一个很冷的日子里,这位曾经中共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张国焘,被冻死在多伦多附近的一家养老院。
参考文献
[1]马雅伦.张国焘“南下”错误性质之管见[J].甘肃理论学刊,2006(05):76-78.
[2]石仲泉.雪山下红军喜相逢和草地行张国焘闹分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30(02):1-16.
[3]苏若群.长征期间张国焘分裂事件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启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10(02):65-73.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