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总理反对,伟人指出缘由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5-2-15 09:49:21
标题: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总理反对,伟人指出缘由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25-2-15 09:50 编辑
中南海为何不挂“中央人民政府”牌匾!周总理反对,伟人指出缘由
2025-02-14 17:00
发布于:天津市
文|夏夜芦苇荡
编辑|夏夜芦苇荡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9年,在
新中国成立之后
,国内绝大多数机关政府
都在门口挂上了匾额
,可党中央办公地点中南海却
仍未有牌匾
。
于是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
齐燕铭
便寻来了
一块上好的金丝楠木
,做了一块“贵气逼人”的牌匾,上面写着
“中央人民政府”
六个大字。
可这块牌匾却因
周总理等多位官员的反对
而始终
没能挂在中南海的大门上
,取而代之的是一块以红色为底色,
题字“为人民服务”的影壁
。这是为何?
毛主席道出了缘由
……
未曾回复的报告
1949年,在香山的双清别墅内,毛主席收到了
时任北京市长叶剑英
的报告,该报告只有一个意图——劝毛主席
离开双清别墅,住进中南海
。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统称,在辽代是
京城北郊的游乐之地
,明清时期成为
皇家御用花园
,在此期间进行了
多次扩建和改建。
但毛主席却
不愿住进这里
,比起这个历代皇帝的“赏乐之地”,他更希望
在香山的双清别墅中为人民服务
。
事实上,双清别墅淡雅幽静,环境也
并不逊于中南海
,且毛主席也已经
熟悉了香山的环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为何叶剑英还要劝他住进中南海
呢?
其一是因为双清别墅所在的香山
距离北京较远
,其二则是因为香山
别墅面积很大
,四面
没有围墙
,因此安全方面
并不是很到位
。
入住北平以来,住在香山别墅的毛主席每天都要
在香山和北平城之间来回奔波
,有时一天只要一个来回,有时一天却要两个来回,当时的交通也
并不是非常方便
,实在太耽误时间。
因此叶剑英才
打报告劝他搬去中南海
。
而且彼时的中南海
并非无人居住
,周总理和
其他几位中央领导都住在其中
。
起初,周总理也
并未入住中南海
。原本他让齐燕铭接收中南海时,并
没有想过将那里作为办公地
,只是因为有段时间
忙于筹备政协会议
。
在连续多日频繁的
往返香山和北平城
后,周总理觉得
实在太过耽误时间
了,有时他会在北平城
办公到晚上
,晚上的
路实在不太好走
,于是他索性
就在中南海找个地方住下
了。
开国大典之后,他和夫人邓颖超一起
住在了中南海的西花厅
,那里有着格外漂亮的海棠花,看着
便让人心旷神怡
。
当听闻叶剑英提议让毛主席住进来时,
周总理是支持的
,可叶剑英的报告却迟迟
没能等来回应
。于是,他特意前往香山去催。
少数服从多数
“我不搬。”
无论叶剑英怎么劝,毛主席就是
不愿搬到中南海去
,将其送走之后,他很严肃的对周总理说:“
我不愿意做皇帝,剑英真是固执
。”
周总理笑着回应他说:“你应该听听‘父母官’的。”
周总理明白他坚持的缘由,中南海不仅
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御苑
,而且还
曾被袁世凯占用
,做了一段时间的
北洋政府
。但如果能够住进中南海,不仅
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了,也
不用太过操劳
了。
可对毛主席来说,这是
原则问题
,他不做皇帝,也
不会搬进中南海
。
叶剑英劝过,周总理劝过,毛主席就是
不为所动
,为了他的安全着想,周总理又
找来了朱德总司令
。
“毛主席每天都要
往返香山和北平城
,辛苦不说,还
太不安全了
,让他住到中南海,我们才
好高枕无忧
啊。”周总理对朱德总司令说。
理确实是这么个理,相较于四面没有围墙的双清别墅来说,
四面都是高墙的中南海着实安全
很多。
于是党中央便就毛主席是否入住中南海
这件事展开了投票
,最后毛主席
不得已少数服从多数
,住进了中南海。
搬进中南海时,又工作人员
为他处理院中的杂草
,毛主席拒绝了。
他说,
别伤了无辜性命
。
自然的景致,他很喜欢。
小草茁壮成长
,毛主席累了就会到园中看看他们,让自己更加清醒。有人在他的门前
摆放了漂亮鲜艳的鲜花
,他说:
“这些还是不要摆了吧,
之前这里是公园
,如何
美化我们不做修正
,如今我住在这里,
不如摆些松柏
?”
来人不解,他解释道:“如今
来我这里的人很多
,各个阶层的都有,如果他们
看我摆放这些鲜花
,上行下效起来,
虚荣之风盛行就不好了
。”
毛主席入住之后,周总理便
搬进了中南海的西花厅内
。
金丝楠木牌匾
西花厅原本是
清代摄政王载沣的西花园
,本该华丽非常,然而在他入住之时,工作人员却大失所望。
由于年久失修,西花厅
十分阴暗潮湿
,一应家具也都
十分老旧
。在这样一个潮湿老旧的地方办公,
怎么能受的了?
于是工作人员多次
提出修缮
西花厅,可周总理
却都拒绝了
,他说,现在国家百废待兴,很多
人民群众还住不上这样的房子呢
,不必修缮。
然而几年之后,周总理因故外出,回来时却
发现西花厅和从前不一样
了。
原来,在他离开的那段时间,工作人员
趁机进行了维修和加固
,除此之外,还铺了地板,更换了地毯、窗帘和吊灯等家具。
周总理看到之后,
并不开心
。
“
老百姓到哪里修缮
,到哪里洗澡,到哪里铺地毯安窗帘?”随后,他命人
将能撤走的家具全都撤走
,随后
还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检讨
。
有这样的主席和总理,是
百姓之福,是人民之幸
。
正因如此,中南海的大门口才
未挂上那块金丝楠木的牌匾
。
周总理看到牌匾的时候
明确表示反对
,他说:“我们
应该和人民站在一起
,而不应将自己高高抬起,这块牌匾
如果挂上了,会和群众产生距离感
。”
在
大部分官员的反对
下,这块牌匾
失去了被挂上的机会
。
张思德同志
而那块刻着“为人民服务”的墙壁,是毛主席
在自己众多手写体中挑选出来的
最好的一幅
。
他是要告诉人民群众,共产党人
并非旧时代的“官老爷”
,每一个党员干部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且
永远都会是为人民服务
。
据考证,
“为人民服务”
这五个字是毛主席一生中
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
,这一标语始终都镌刻在
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心中,根深地固
。
而这句标语最初的由来,是因为一位
名叫张思德的人
。
张思德是一名红军战士,1943年成为毛主席
身边的警卫人员之一
。但没过一年后,他便自行请辞,想要
前往安塞县石峡峪
,参加
生产劳动
。
1944年,中直机关
决定抽调人员前去建设农场
,可整个警卫班
有过开荒种地经验的人并不算多
。
尽管张思德
更愿意待在毛主席身边站岗
,但相较于班里的其他人,张思德有着
十分丰富的开荒种地的经验
,想到生产劳动的艰苦,他毅然决然的
选择了进入大山执行生产任务
。
然而命运的捉弄
却在此刻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
加固一口新炭窑的窑壁
时,炭窑却
突然坍塌
,将他埋在了其中,他的
生命就此终结
。
警卫队队长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
详细询问了其牺牲的经过
,感慨道“张思德
是个好战士
”,随即沉重的问道:
“他的后事,怎么处理的?”
“
就地掩埋
。”来人不假思索的回答。战争年代,大部分战士在参军之日起,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牺牲是常有的事,多数战士都
永远的留在了荒山之中
。
“不行,赶快派人,无论如何也要
将张思德的尸身带出来
,就算
不能让他落叶归根
,我们也
不能把他埋到荒天野地里
。”
毛主席又说:“一定要
把张思德战士的身体洗干净
,给他
穿上新衣服
,入殓之前派战士为他站岗。还有,
给他开个追悼会
,我会
参加,还要讲话
。”
9月8日,毛主席到达了延安,亲自为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题写挽联:
“
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
下午,他和众多中央领导一起,
参加了张思德战士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他发表讲话:
“我们共产党
八路军新四军这个团体
,是
为着解放人民
,为
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的,张思德同志就是其中一个……”
“
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死有重于泰山
。”
追悼会结束后,中央社会部负责人李克农指示
将毛主席在会上的发言整理成文稿
,发表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而后又
转发到各解放区报纸
,毛主席的讲话,再次
引发了党内外人民的思考
。
从那时开始,“为人民服务”便
成了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成了共产党人
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重要标志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
海外网——【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南海正门,影壁上为什么刻的是这五个大字?
人民网——周恩来为何不准在中南海大兴土木?
海外网——毛泽东进北平后为何不愿住中南海?
海外网——毛泽东为何拒绝入住中南海有哪些忌讳?
上观新闻——1944·中南海新华门这五字yyds,笔法也细节高能不愧伟人最佳版本
澎湃新闻——“为人民服务”的来龙去脉
京报网——新华门始建于何时?匾额是谁题写的?揭秘
党史博采——1949年,毛主席和党中央是如何入驻中南海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