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生之路,艰辛异常,唯有自力更生,方能渡过苦海。”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始终在为自己打气鼓劲,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承受着无尽的苦难,同时也品尝着胜利的甘甜。
众多的人们,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依然在追逐创业的梦,执着于致富之道,仿佛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
然而,待到古稀之年,人们才会恍然大悟,人生终究是不自由的,那些沉重的苦难,往往难以自我救赎。
中年男性的心灵之旅,正如张爱玲所言:“步入中年的男子,常常感受到孤独的侵袭,因为他每当他睁开双眼,四周都是需要他支撑的灵魂,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让他倚靠的港湾。”
的确,当中年降临,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年幼的子女,旁边有伴侣相伴,他们无不依赖着你的力量,生活的重压似乎愈发沉重。
然而,被人依赖,实际上是一份珍贵的幸福。这象征着,在这个家庭中,你是至关重要的存在,所有人的生活都围绕着你的轴心旋转。
那些依赖你的人,亦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你支持,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岁月流转,当生命的钟摆指向古稀之年,依赖你的人逐渐减少,那份孤独和苦涩便愈发深刻,且无法逆转。
你的父母,已无法再依赖你,他们已经永远地离你远去。剩下的只是一杯黄土,你可能连祭拜的机会都失去了。正如农村的一句俗语所言:“七十不登山,八十不戴孝。”
你的兄弟姐妹,也一个个离你而去。不必忧虑,他们不会再向你伸手借钱,也不会与你争夺家产。当然,他们也无力再为你提供依靠。
你的朋友、长辈,亦如秋叶般逐渐凋零。从此,这个世界上,不再有那颗真正疼爱你的心。
或许,你的老伴也会先行一步。那个你原本打算携手共度一生的人,终究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彼此不再依赖,成了生活的常态。尽管世界依旧繁华喧嚣,但你却感到自己仿佛孤立无援,如同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中独自飘零。
02 承受身体病痛的苦,自己从此生死坦然。在健康之时,人们总是渴望生命能够延续至无尽,视长寿为一种难得的幸运。
然而,一旦健康从指尖滑落,再去奢求长寿,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我的外婆,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九十多道痕迹,但她的身体却如风中残烛,疾病缠身,每隔三五天便需住院治疗。
外婆居于乡间小村,每次前往卫生院都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崎岖小路,且必须有子女的陪伴。
我的几位舅舅,各自忙碌于自己的小家庭,他们哪里有足够的时间始终关照老人的健康?每一次送外婆前往医院,都因医药费用和陪护问题而争执不休。
外婆身体上的痛苦之外,还要忍受子女们的争吵,这无疑给她的心灵带来了更大的创伤。
在那些苦不堪言的日子里,外婆常常哀叹:“我真是希望能够早日离去,免得再受这份罪。”
显然,当人们失去了健康的基石,生命的延续似乎只剩下不断增加的苦难。在这样的晚年,哪里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随着病痛的持久和频繁,人们开始感到生活的乏味,生命似乎触手可及,生死变得不得不面对。恐惧和悲观的情绪如同潮水般涌来,让人无法抗拒,只愿早点迎接生命的终章。
03 承受身无分文的苦,自己从此无欲无求。随着时间的流逝,步入暮年的人们会渐渐意识到,金钱已不再专属自己,房产亦然。即便是那辆曾引以为豪的座驾,也无力驾驭。
在六十余载的年纪,人们往往紧握着财富,认为只要手握足够的资金,晚年便无忧无虑,还能为后代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
然而,一旦迈入七十岁,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财富便变得无法掌控。
某一日起,你将存折交给了子女,将房产也让渡于他们,连同故乡的那几亩贫瘠的土地,以及城中的几套家具,一并交付。
当然,子女们看到你日益衰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也会主动过问你的财务状况。即使你心中略有抵触,但子女们仍会如此坚持。
你的财富,终究不再属于你。
你的一日三餐,全由子女们精心准备并送达;水电费用、医疗开销,也都由他们承担。
财富已不再,但你却并未感到痛苦,因为你已清晰看到了生命的终点,只剩下寥寥数日,还要那么多财富又有何用?
一生都在追求无欲无求的生活,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才真正实现了这一愿望。
04 承受老来糊涂的苦,自己从此脱离时代。邻居张老先生,步入古稀之年,不幸患上了痴呆症。
儿女们忧心忡忡,生怕他迷失方向,不是将他紧闭在家中,便是外出时紧紧牵着他的手。
昔日的张老先生,曾是短视频的爱好者,歌声嘹亮,算账无误,且嗜书如命。他还常常为小区内的老人们解决各种电器难题,深受大家尊敬。
曾以为,张老先生是与时代同步前进的典范。然而,最终他却被时代无情地遗弃了。
的确,时代在变迁,而老人却陷入了混沌,他们的思维永远定格在过去的某一年;或许,老人的思维正在逐渐退化,正如古语所说:“老同小,小同老”。
当然,也有许多老人,不得不使用老年手机,与外界的信息完全隔绝,早早地被时代边缘化。当他们的思维开始模糊,便成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人们应当锐意进取,这是生命的动力。但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停止追求,这并非精神衰颓,而是无奈的宿命。
人生在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片茫然。其中的辛酸,只有老人自己能够体会,而外人往往误以为他们在倚老卖老。
唐代高僧尚颜,曾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里,漫步于乡间小路,目睹村里的老人们辛勤劳作,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感慨万千:“笑看长安名利场,繁华皆是马蹄踏。”
人至暮年,终究要淡泊名利,返璞归真,习惯简单朴素的生活。
追逐的物质,无非是为了果腹温饱。一旦生活的必需品都已具备,再去追求更多,只会带来痛苦,显得多余。
当人步入古稀之后,与其让痛苦纠缠,不如轻轻地放下。
人生走到最后,挥一挥手,不带去一丝云彩,便是最好的归宿。
时光荏苒,只要今天还能睁开双眼,就应当珍惜当下,勿让纷扰太多。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