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中国老龄基金会呼吁:变被动“养老”转为主动“享老” [打印本页]
作者: zxcvb 时间: 2015-10-20 03:49:48 标题: 中国老龄基金会呼吁:变被动“养老”转为主动“享老”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0-20 03:56 编辑
中国老龄基金会呼吁:变被动“养老”转为主动“享老”
光明网北京10月15日电(梁捷)重阳节来临之际,由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指导,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北京迷影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梦·享老梦我的生活我做主国人享老倡导分享会”,15日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举办。会上提出了“享老”理念。
红遍网络的“花甲背包客”张广柱、王钟津在做《享老梦-挑战》演讲。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已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养老问题形势严峻。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养老基础设施、行业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在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也降低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我们倡导老年人创新养老理念,变被动“养老”转为主动“享老”,我们希望借这场分享会,呼吁老年人主动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一颗进取的心,注重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健康,激活人生,探索人生新活法。
分享会主要分为理念分享和享老达人表演两部分,在理念分享部分,大会从不同角度出发为国人构建“中国梦,享老梦”:邀请红遍网络的“花甲背包客”张广柱、王钟津做《享老梦-挑战》演讲,邀请台湾著名作家、芳香疗法大师、被誉为“生活家”的金韵蓉做《享老梦-活法》演讲,邀请知名公益人物红蜡烛奶奶彭世治做《享老梦-公益》演讲,邀请在老年人临床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王光涛医生以中年人的视角做《享老梦-规划》演讲。
在表演部分,邀请了多位享老达人参与:70多岁依然身材保持良好的瑜伽达人梁老师、被称为“老年街舞第一人”,75岁的武英热舞一曲;有88岁还热衷创新的李安格,带来老年京剧创新合唱;还有80岁能做倒立动作的范老爷子等精彩表演;还特别邀请平均年龄在近60岁,被称为“帅酷老男孩”的乐队老爷车乐队演奏热烈的拉丁风格乐曲《玛尼娅娜》;邀请知名养心疗愈音乐团体三藏梵音带来歌曲互动引导《蓝大衣》、《愿你幸福》,现场引导感恩父母;邀请国内知名男低音歌手赵鹏深情演唱《当你老了》,致我们的父母以及正在老去的我们。
原民政部副部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出席大会并致辞,并与与会嘉宾一起发布“享老宣言”。
北京迷影时代创始人李曼华认为,“在习惯于使用‘养老’词汇的中国,‘享老’是一个新鲜词。但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变,享老是大势所趋。”
据悉,李曼华及团队七年来坚持专注老年题材创作,拍摄了多部老年题材作品,包括电影、纪录片、图片摄影,并举办多场公益展览活动,积极倡导享老主义。2014年完成首部享老纪录电影《金色时光》,成为首部全国院线上映的老年题材纪录电影。该电影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推荐优秀纪录片,第三十届中国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奖。
作者: zxcvb 时间: 2015-10-20 03:51:08 标题: 青岛市填补医保与养老间政策空白调查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0-20 03:52 编辑
青岛市填补医保与养老间政策空白调查
让失能与半失能老人有尊严走完生命旅程--青岛市填补医保与养老间政策空白调查
新华网济南10月19日电(记者徐冰、张旭东)10月21日是重阳节,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备受瞩目,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面临“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困境。为此,青岛市将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延伸,探索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以化解难题,努力填补医保与养老间的政策空白。
探索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解决“失能难题”
全国老龄办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达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19.5%。
青岛市市北区海伦路街道的退休老人孙守荣,今年83岁高龄,身患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梗等多种慢性疾病。2011年老人在家中不慎摔伤造成右侧股骨骨折,出院后长期在家卧床。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女儿只好辞去工作,回家专门照料老人的生活。
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耿成亮说,越来越多的失能老人面临养老和医疗“两难”:去医院养不了老,到养老院就不了医,很多老人因患多种严重慢性疾病而常年卧床。他们最需要的是“医养结合”式的长期、持续医疗照护。
在10多年探索基础上,青岛市2012年7月推出实施覆盖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今年1月惠及农村居民。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是依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而独立架构的一项“子制度”。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架构内,实行医、护保障适度分离。基本医疗保险侧重保障参保人“病有所医”,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侧重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病有所护”,这是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丰富、拓展和完善。
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全新诠释“老有所养”
青岛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实施3年来,已有约4万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享受了护理保险待遇,平均年龄80.2岁,支出护理保险资金9亿多元,8000多名临终关怀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最后旅程。
据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统计,享受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患者个人自负比例仅10%,年人均负担1400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住院难、看病贵”问题。
青岛市市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主要收护长期卧床、绝症晚期和植物人等处于临终关怀状态老人。孙守荣老人于2012年底入住这家老年护理院,院方为其提供医养结合的护理保障,大大减轻了家人的陪护和经济负担。
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统计,目前青岛市各类护理服务机构已发展到500余家,民营护理服务机构占95%,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人员已近万人。其中,提供“专护”和“院护”服务的护理机构50余家,提供“家护”和“巡护”服务的护理机构500余家。
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设计亟待完善
长期护理保险被国外称为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之后的“第六大保险”,青岛市的探索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山东已在全省推广青岛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地方改革探索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例如,社会保险属于国家立法权限,地方无权突破,只能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完善,在保障范围和项目上不能突破医保目录和医疗护理范畴,更不能用于支付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费用等。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到青岛专门调研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专家指出,从长远看我国应建立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把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纳入保障范围,这还需要解决许多制度设计问题。
一是模式问题。单纯国家社保模式,国家难以背负,单纯商业保险模式低收入群体难以覆盖,可以考虑采取国家保基本与商业保补充相结合的模式。
二是筹资问题。建立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理论上应当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当前各级财政民生支出不断加大,需要对这方面的支出以及可持续支付能力深入论证。
三是部门协作问题。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设计中,养老问题涉及民政部门,医疗护理涉及卫生部门,医保进入涉及人社部门,资金支持涉及财政部门,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各部门拓宽视野,主动寻找政策接口,提高政策协同力度。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应警惕一些地方护理院故意模糊养老和护理概念,进一步健全机制,强化监管,避免恶意套取医保资金,保障基金安全。
作者: zxcvb 时间: 2015-10-20 03:52:36 标题: 湖北保康县政协调研“医养结合型”养老工作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0-20 03:58 编辑
湖北保康县政协调研“医养结合型”养老工作2015年10月12日 08:00:53来源:人民政协报
本报讯日前,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政协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就“医养结合型”养老工作到县城关镇卫生院颐养中心进行专题调研。委员们建议,强化政府引导,将推行“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工作纳入县“十三五”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养老护理人才。(王清杰)
作者: zxcvb 时间: 2015-10-20 04:02:31 标题: 城市“老漂族”:何时他乡变故乡?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5-10-20 04:04 编辑
城市“老漂族”:何时他乡变故乡?
新华网济南10月19日电(记者叶婧、潘林青)城镇化的进程,不仅让年轻人有了异地寻梦的机会,也让许多老人告别故土,随着年轻人的脚步“漂”到陌生的城市,他们被称为“老漂族”。但是,“住不惯”“处不熟”“诊不便”,成为这一人群普遍面临的现实难题。 记者在传统节日重阳节到来之际,采访了多位老人,听他们反映自己内心的感受、苦闷和期盼。“何处安放我的晚年”,何时不再是“老漂族”心中的困惑?
为了孩子,多少老人告别故土
老家在山东滕州的赵淑桢,到济南已有两年。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她要抓紧时间为一家5口准备早饭。等儿子、儿媳出门上班了,她和老伴就分工合作,完成照顾孙女、买菜做饭、拾掇家务等工作。晚饭过后,把孙女一天换下来的衣物洗干净,再出门在小区里遛弯,然后回家帮着把孙女哄睡。
和赵淑桢相似,64岁的王秀芹是为了照看外孙才从滨州来济南的,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为了给女儿一家当好“后勤部长”,王秀芹格外注意家里成员的口味、喜好。“俺女婿特别爱吃馒头,俺就经常多买些面回家蒸馒头。”
赵淑桢、王秀芹的生活是当今不少老年人生活的缩影。“我国的‘老漂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支援帮助型、投靠子女型、提高生活品质型,其中以支援和投靠类型为主。”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张凤莲说,这些老人大都从农村或者较小城市转移向较大较发达的城市。
在许多城市,“老漂族”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据济南市槐荫区裕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仅在王秀芹生活的小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800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来自外地。
“老漂族”,生活有乐也有坎
记者采访发现,“老漂”生活有苦有乐,虽然他们能够与儿孙住在一起相互照顾、享受天伦之乐,但同时也面临“住不惯”“处不熟”“诊不便”等现实困境。
今年77岁的朱绶玲从云南昆明来山东济南已10多年了,但她依然觉得“住不惯”。“这边爱吃的馒头、窝窝头我之前都没吃过,老家的主食是大米。而且我来济南之前从没见过雪,现在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不适应北方这么冷的冬天了。”朱绶玲说。
不仅如此,不少“老漂”还面临着和街坊四邻“处不熟”的尴尬。“在俺老家,都是一个村的,常常大门不关就去别人家串门、聊天。可到了城里,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一关门谁也不认识谁,话也说不上,啥事儿也干不了,闲得慌。”王秀芹说。
记者发现,由于跨区域就诊有诸多不便,许多“老漂族”医药费用难以报销。“俺户口、医保都在老家,孩子们挣钱不容易,不敢生病,小病小灾的忍忍也没啥。”来自河南新乡的张永凤告诉记者。她所居住的社区中,不少老年人和她有相似的困难,许多外省老年人要么自掏腰包,要么拖延就医。
张凤莲认为,“老漂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自身的心理问题。“子女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照顾孩子、休息,和老年人交流较少;同时,老年人在新环境里又很难建立起完整的社交圈,因此会感到孤独,甚至有一些人可能会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何处安放“老漂族”的晚年?
随着人口流动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老漂族”均不在少数。多位受访者认为,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帮助“老漂族”在异地安享晚年。
业内人士认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帮助“老漂族”融入新环境、安享晚年的途径之一。济南市槐荫区裕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刘云香说,他们专门搭建了弈棋、打牌、跳舞、健身等生活平台,组建了合唱队等社团,把“宅”在家里的“老漂族”请进社区,让他们重新获得归属感。
部分受访老人认为,“老漂族”面临的问题需要配套的社会政策进行疏导和保障,有关部门应为老年人的流动创造客观条件。诸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要尽快实现全国联网,给老年人提供跨区域结算的便利。
还有受访者认为,要让“老漂族”摆脱新环境带来的不适,还需要来自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共同努力。相关专家表示,一方面,子女应多与父母沟通,注意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另一方面,老年人自己也要注意充实自己的晚年。
据了解,山东省老干局正在联合有关部门,准备制定加强老年大学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就是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建设“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让更多老年人能学习知识,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