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和尚上将许世友
[打印本页]
作者:
志和
时间:
2025-4-27 04:53:47
标题:
和尚上将许世友
和尚上将许世友
2025-04-26 08:00
发布于:天津市
开国元勋许世友,因为曾在少林寺学武被称为“和尚上将”,毛泽东对他赞不绝口。少林寺出身的许世友脾气火爆一点就着。在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的脾气收敛了许多,那么许世友的儿女到底做了什么,惹得他大发雷霆?
1906年,许世友出生在湖河南省一个小乡村里。许世友8岁的时候,因家庭贫寒被送去少林寺学武。在少林寺修行八年之后,许世友得知母亲病重,便想要返回家乡探望。但受到了寺院住持的拒绝,住持认为许世友既然已经入了佛门就不应该再为其他事情分心,可许世友执意回乡,住持不愿放弃许世友这个好弟子,就故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只要许世友可以打败寺中所有的师兄弟,就放他离开。许世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住持看出他难掩锋芒和赤诚孝心,就算勉强留他在寺内也没有用,所以没有过多刁难他,就放他下山了。下山前住持再三告诫许世友不能仗着自己的武艺胡作非为,可往往天不遂人愿。
就是这次返乡看望母亲,改变了许世友的一生。在返回乡下的途中,许世友因为受不了地主儿子的故意欺辱,失手误伤他,被迫出逃。在背井离乡后,许世友走投无路,只能去当兵。一开始,许世友到吴佩孚的军队当兵,因为他武艺高强又作战勇猛很快便被升为了连长。但是对于当时军队里喜功爱财的歪风邪气,许世友感到非常不满。
之后,许世友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便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朋友告诉他,加入共产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时都有可能被抓去坐牢,甚至会因此丢掉性命,但许世友毫不畏惧。1926年,许世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又加上汪精卫叛变,我党受到重创。但在此紧要关头,许世友却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之后还参加了黄麻起义。
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为许世友在战场上勇猛拼杀,屡挫强敌,这样不怕死的行为使他声名远扬。因此毛主席虽然还没有见过许世友,却对他很是欣赏。在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大军没有充足的粮草,很多士兵都饿着肚子。许世友将自己的战马杀了,分给士兵们充饥。
1935年,毛主席与许世友第一次见面。毛主席问起许世友的名字,许世友回答说,自己的名字是父母起的,在家里排行“仕”字辈,父母取了一个“友”字,就叫许仕友了。但在自己认识字后,才知道“仕”字是当官的意思,于是便想把名字改成“士友”,意思是红军战士的朋友,也更符合自己的身份。毛主席听后觉得很有意思,就对他说:“为什么不把战士的‘士’改为世界的‘世’呢,你现在是军长,不是战士了,我们的口号是:把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所以你应该是世界之友,这样不是更好吗?”从这之后,许世友的名字便响彻大江南北。
在长征结束后,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想要南下建立新的“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党中央对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批判,但由于部分激烈的言辞,使许世友很不痛快。许世友脾气火爆,性子直率,便决定离开延安,到四川去打游击。许世友与自己的人商议之后,制定好离开的计划。可是消息泄漏,许世友等人被抓了起来。在如何处置许世友的问题上,党中央甚至提出了枪毙的意见,但好在毛主席有惜才之心,否决了这一提议,才保住了许世友的性命。最后在毛主席的提议和劝说下,军事法庭鉴于许世友之前有大功,便从轻发落,开除党籍,判处有期徒刑。
在事情平息后,毛主席去看望身在狱中的许世友。但是此时的许世友仍然十分愤怒,思想受到了动摇,但毛主席并未因此迁怒于许世友,仍多次看望他。毛主席告诉许世友,张国焘之前对党的发展确实有功劳,但是想要分裂组织就是错误的行为,张国焘的错误也不应该由别人来承担。许世友渐渐平息了愤怒,毛主席趁机把张国焘错误决定的危害、影响一一向许世友讲明,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许世友的欣赏。许世友醍醐灌顶,终于明白了自己错误,也清楚地知道了分裂的危害,他向毛主席表明,自己一定会把毛主席的话讲给大家听,让那些搞鬼的人站不住脚。经过这次谈话,许世友与毛主席好像千里马遇上了伯乐,双方都对彼此惺惺相惜。1937年,在毛主席的提议下,撤销了对许世友等人的禁闭,在这之后也恢复了许世友的党籍。
在抗日战争开始后,许世友主动请缨去前线参加战争。许世友虽然性情直率,胆子大,但他并不是没有半点谋略的人。在与日军对战时,许世友多次用计谋取得胜利,大大降低了我军的损耗,可以说是胆大心细。之后许世友更是率领军队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扭转了胶东地区胶着的抗日局面。
1942年,毛主席力排众议,任命许世友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也没有令毛主席失望,在山东地区,他多次率部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山东抗日迎来了新局面,胶东地区的战争局势因此被扭转。在许世友担任胶东军区司令时期,指挥军队先后收复多个县城城市。解放战争开始后,许世友仍然贯彻胆大心细的路线,多次与国民党军队作战都不落下风。
1948年,许世友被毛主席亲自任命为解放济南的指挥。许世友在接到命令后,认真观察了济南的城防,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力量,做出了详细周密的计划,制定独特的战术。在作战过程中,他随机应变,稳定军心,最终在八天时间里就攻克了济南,解放了济南人民。战争结束后,毛主席更是亲自到济南面见许世友,听他汇报解放济南的情况,毛主席与许世友的革命情谊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屡建战功。
1955年,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战士们对于许世友可是“又爱又怕”,怕的是许世友在饭桌上的劝酒习惯。原来,许世友酒量大,还喜欢拉别人陪自己一起喝,时间长了,将士们都有些受不住了。周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并没有直接严厉地告诫许世友,而是采用了刚柔并济的策略。一次,许世友到北京开会,周总理便邀请他一起吃饭,说要与他比拼酒量。许世友对自己的酒量很有信心,就答应了。但是在饭桌上一杯接一杯的酒下肚,许世友竟然很快不敌周总理,只好认输。周总理这时告诉许世友,在部队里不要逼其他同志喝酒,喝酒是消遣,强人所难只会伤了同志之间的和气。许世友这才知道周总理的用意,也就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这句话用来形容许世友再合适不过了。许世友虽然是我党的高级将领,但是从来没有利用职位给自己谋取半点福利。在生活中,许世友和妻子的日常用品几乎都是公家按照规定派发的,没有什么私人财产。
许世友也十分不喜欢有人托关系办事。曾经许世友的妻子有两个侄女想要当兵,就来找许世友帮忙。许世友说,当兵保家卫国自己很赞成,但是要符合招兵的条件才行,自己不能帮忙。许世友也从来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跟随许世友多年的秘书只见过许世友收过三次礼物。一次是许世友到农场视察工作,临走时工作人员送了一捆甘蔗,回来后,许世友将这捆甘蔗分给了别人。第二次是一个许世友的同乡给他带了两瓶酒,许世友把这两瓶酒带到了食堂,分给了工作人员。第三次是老家的人来看望许世友,给他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许世友也把这些东西拿到了食堂分享。
许世友一共有七个儿女,他对子女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因为许世友在部队里成长,所以他觉得部队是一个可以培养人、锻炼人的好地方,所以就想让子女都进入部队。但是许世友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和职位就给子女开后门。许世友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进了部队就是部队的人了,路要由自己走。许世友的孩子也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许世友的大儿子许光在参军后,从来没有表明自己是许世友的儿子。在部队里,他吃苦耐劳,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很快就晋升为舰艇长。但就在这时,许世友想要让许光回到家乡替自己照顾年迈的母亲。许光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收拾东西后回来了家乡新县。在新县,许光妥贴地照顾起奶奶的衣食起居。之后,也为除了奶奶之外的几位亲人和红军遗孀养老送终。谈起这件事情,许光平静地说,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1979年,许世友罕见地大发雷霆,要开除女儿徐华山的军籍。原来,当时的徐华山在南京空军部门工作,在结婚后,按照规定徐华山有三个月的假期,但是徐华山并没有及时归队。当时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许世友得知情况后非常生气,马上下令寻找徐华山的下落,让她在三天之内返回部队,不然就开除她的军籍。徐华山清楚父亲的脾气,说一不二,火速赶回了部队。
有一天,许世友跟往常一样主持军区干部会议。会议结束后,有人告诉许世友,他的儿子许建军,因为违反军纪被青海军区抓起来关进了监狱。许世友听闻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说要去枪毙了许建军。在许世友心里,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是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是现在却犯了错误,许世友非常自责,反复询问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徐建军被捕入狱后,许世友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随着年龄的增加,许世友的身体一天天的垮了,他在病床上,希望最后可以再见自己的儿子一面。以许世友的身份,想要父子相见,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许世友最终还是不愿意滥用职权。后来许建军的事情调查清楚后,远在青海的许建军,星夜兼程赶往医院。但等他来到医院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开了,最终父子二人还是没能见上一面。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将军与世长辞。许世友的一生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脚步,为国为民,不给自己谋取半分利益。在他死后,唯一的愿望是希望自己可以埋在母亲身边。许世友年幼离开家乡,他说自己活着报效祖国,死了希望可以守在母亲身边。虽然当时国家提倡火葬,但是在许世友的恳切申请下,中央领导考虑到许世友的赫赫战功和一片孝心,最终破格同意了许世友的申请。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