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小时候有多聪明,恩师回忆一件事表示: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2025-5-1 09:02:08     标题: 毛主席小时候有多聪明,恩师回忆一件事表示: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毛主席小时候有多聪明,恩师回忆一件事表示: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2025-04-30 16:00                                        

发布于:天津市
   
                                    

古往今来,被冠以“神童”之名的人物不胜枚举,记述他们事迹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其中有被人熟知的司马光砸缸救人,还有让堂堂孔子不耻为师的项橐,包括聪明的曹冲巧妙称象,包括6岁写下《咏鹅》的骆宾王等等。
这些人在孩童时代就展现出高人一等的能力,可以说是被上天眷顾的一类人了。
近代史上很多伟人在小时候也很与众不同,
比如毛主席,他小的时候不但聪明,而且深受老师的喜爱,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爷爷,父亲和母亲
毛主席出生于1893年的湖南湘潭,他的祖父叫毛翼臣,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和兄弟分家后,搬到了韶山冲,自建茅屋居住。
虽然勤劳肯干,但是一生处于贫困当中。主席的父亲名叫毛顺生,农民出身的他,命运却和先人不同。
因为他读过私塾,又在外面当过兵,
所以无论是文化程度和眼界见识上都不可同日而语。也是在他这一代,靠着一些小生意赚到了钱。
不但生活富足,而且把之前典当出去的祖田都赎了回来。
主席在提到自己的母亲时,给与了高度的赞扬,他说:“
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不损人而利己的和损己利人的,我母亲就是第三种人。

如果说是谁培养出了毛主席从小秉承正义,良善和公心的话,那这个人非他的母亲莫属。毛主席的母亲姓文,
在以前家中不富裕的时候,任劳任怨;而在家境改善后,又常常拿家中的粮食接济穷人,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
在毛主席年幼的时候,因为母亲要照顾弟弟,所以他就成了一个整天在外面疯玩的淘气鬼。可奇怪的是,
这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于学习文化知识却非常的着迷。
当时他的舅舅在本地开私塾,每次开讲的时候,他都准时去偷听课程。甚至有一次,他进入教室坐在别人的位置上,因为这件事还和人家吵了起来。舅舅看他这么爱学习,只好给他单独安排了一个旁听的座位。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因为从小就在舅舅身边学习,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很多超前的文化课程。
甚至在学习的时候,已经会使用《康熙字典》来查询生字了。这也大大加快了他学习其他课程的进程,慢慢的他也培养出了自学的习惯。
在他八岁的时候,家人把他送到另一所私塾去学习。在入学的时候,因为对于简单的入门课程早已熟悉,所以老师也就单独给他加了更多内容。
在教授《三字经》,《论语》,《孟子》等课业内容时,老师发现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大声朗读,感到很奇怪。于是教育他读书需要下功夫,不能偷懒。主席听完没有说话,这样老师就更加生气了,于是罚他全文背诵,背不下来就受罚。

谁知一个仅仅八岁的孩子,张口就一字不差的把文章背下来了。
老师一见惊为天人,于是找到他的父母,夸他是位天才。其实这些内容主席早已烂熟于心,早就可以倒背如流了。
除了学习上,在管理能力上他也同样不凡。小时候因为家家户户都要养牛,所以这些上学堂的孩子们的另一个工作就是放牛。可是总有一些孩子因为贪玩,放任牛毁坏庄稼被家长责骂。
于是毛主席把孩子们分为两班,一班看牛,一班玩耍,过一段时间轮换。
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不耽误玩耍。
这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为他赢得了一个“牛司令”的美名。

一件小事显智慧
因为毛主席聪慧过人,又总是不按套路出牌,经常性的搅乱课堂秩序,所以屡次被教书先生退学。家里面的父母对他也无可奈何,只好让他去亲戚店里帮忙,暂时歇了送他读书的念头。
这时一位远近闻名的老师毛宇居找到毛家,在毛主席父亲面前说他是慕名而来,这个孩子聪明过人,将来一定是位人才,并毛遂自荐,愿意让主席跟着他学习。
毛家人见他语言诚恳,只好同意,于是毛宇居成为了毛主席一生很重要的一位老师。
对于主席的聪明才智和顽劣的性格,毛宇居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准备了,可谁知他还是低估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
因为他有自学的习惯,读书又多,所以平时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因为过于简单,很难让他提起兴趣

于是在上课的时候,他常常趁老师不备,在下面偷偷的看杂书,如《水浒传》等等;
有时还逃课出去摘果子,爬山和游泳。他的所作所为终于激怒了儒雅的毛宇居,于是想出了个难题考考他。
根据毛宇居后来的回忆:一次毛主席又在课上看杂书,被老师捉到,毛宇居要他以水井为题即兴作诗一首,如果作的好,就可以免于受罚。
毛主席略一沉思,作出一首诗: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中水,永远养不长”
毛宇居听完后大为惊讶,他的惊讶不止于这个孩子的急智,还在于这简单诗句中所包含的宏大志向。

结语
从毛主席的童年可以看出,虽然有的人天资聪慧,可是一个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更加重要。
从他父亲的那一辈开始,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认识,才促成了对子女在教育方面的过人认知。
这一点对于现在的家庭教育,同样具有警示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