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他是王安石的弟弟,写下一首伤春词,美妙又新颖,堪称经典
[打印本页]
作者:
诗蕊
时间:
2025-5-13 08:30:52
标题:
他是王安石的弟弟,写下一首伤春词,美妙又新颖,堪称经典
他是王安石的弟弟,写下一首伤春词,美妙又新颖,堪称经典
2025-04-16 17:34
发布于:四川省
春天是美好的,可也是短暂的,仿佛做了一场稍纵即逝的美梦。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宋代王安国的一首
《清平乐·春晚》
,去感受那年的暮春时节,诗人的无奈与叹息。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开篇诗人便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拉来了序幕,从莺声写起,先声夺人,既点明了词的主题 “春晚”,又迅速将读者带入到一种惜春的情感氛围中。
纵使黄莺唱个不停,也终将无法留住这美好的春光。
“费尽”
二字,写出了想要留而又留不住的无力感,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失落,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不舍。
黄莺啼叫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了黄莺身上。
明明是自己不舍春的离去,偏偏借黄莺之口,苦心挽留,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让这首伤春词变得饶有韵味。
“费尽”与“留春不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黄莺的努力与春天离去的决然,让整首词的情感变得更加有张力。
也强化了春去匆匆的意境,进一步渲染了整首词的伤春氛围,为下文情感做了有力的铺垫。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这句为词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残败的春日图景。
昨夜南园雨疏风骤,那曾经娇艳的花儿,如今已是满地脏污的残红。
“满地残红”
四个字写出了万花凋谢的狼藉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不禁为这逝去的美好而惋惜。
“宫锦污”
这个比喻极为精妙,将残花比作被玷污的宫锦,既写出了繁花曾经的华丽绚烂。
又强调了如今的破败不堪,强化了美好破碎的痛惜之感,营造出一种凄美、忧伤的意境。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词人由前句的视觉转向了听觉,正在他看到满地的落花惆怅忧伤之时,听到了远处传来小怜的琵琶声。
那弦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意,哀婉而又动人,此时春宵已逝,万千情思,翻越千里关山,追随游子,飘向天涯。
“小怜”
本是北齐后主高纬宠妃冯淑妃,叫冯小怜,特别善于弹琵琶,这里借指歌女。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最后这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杨花来表达词人自己的风骨与人生态度。
只见那杨花随风飞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却始终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词人以杨花自比,表明自己不愿迎合权贵、随波逐流,趋炎附势。而是追求一种自在、洒脱的生活境界。
愿你我都能活的坦荡,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左右,坚守本真,在平凡日子里,寻得内心的自在与平静。
《清平乐·春晚》
宋代.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