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和刘伯承都是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传奇将领与革命家,二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
延安时期,刘伯承因为眼部有伤,经常戴着一副深色墨镜,再加上他冷峻的表情,总是给人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觉。但是一旦他走进朱德的屋里,立刻就改变了冷峻的模样,变得开朗和幽默,不光话多,而且嗓门非常的大。
由于两人的年纪相近,刘伯承和朱德的关系非常的融洽。有时候,他们一起研究工作到凌晨,刘伯承见太晚了就不回去了,直接就跟朱德睡在一个炕头上。
就是这样两个亲如兄弟的人,谁又能想到他们曾经在战场上也有过一场你死我活的交战。
朱德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曾经是国民党中声名显赫的将军。早年,他曾经参与过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革命,还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战争,之后又参加了维护共和的护法运动。
而朱德与刘伯承的这次交战就发生在护法运动之后,当时朱德在滇军当中任团长,刘伯承则负责率领川东护国军,他们共同北上讨伐袁世凯,成为了反对复辟的中流砥柱。
可是就是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却在最后演变成了军阀之间的派系斗争。
当时的川军提出了“川人治川,驱逐客军”的口号,为此刘伯承所在的军队向进入四川的朱德部队发起了进攻,朱德和刘伯承此时各为其主,都拿出最强的本领血拼到底!
最终,朱德的队伍节节败退,一直退回到滇军的大本营昆明,才得以保全。
刘伯承与朱德的这场血拼,就是当时整个中国军阀割据局面的缩影。当时的军阀之间混战不断,而这种局面受害最大的就是苍茫中华大地上的普通老百姓们。无数烈士以血祭中华的护国、护法战争无奈地失败于军阀混战的局面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加以领导,才会令局面混乱不堪。
几年之后,朱德和刘伯承各自在军队中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不约而同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了华夏苍生的幸福,他们断然拒绝国民党优厚的仕途承诺,先后走进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行列。
1926年,朱德从苏联回国来参加北伐战争,而在四川遇上的第一个合作者就是曾经在战场上争锋相对的刘伯承。他受到党的指示,特地从上海赶到四川,为的就是协助朱德策划军事起义。二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冰释前嫌,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1927年,朱德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成为了人民军队最早的缔造者之一。
从此,朱德和刘伯承两个人就再也没有分开过!在中央苏区,朱德是红军总司令,而刘伯承是总参谋长。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后,朱德又和刘伯承精诚团结,与不断进行分裂活动的张国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抗日时期,他们又共同战斗在抗日救亡的大旗之下,朱德是八路军总司令,而刘伯承则是一二九师师长。
多年以后,当朱德再次谈起跟刘伯承交战的那段往事,他坦然地说:“以前我和刘伯承都是旧式军人,一个在云南,一个在四川,我们之间打过仗,各自走的路也不尽相同,但是殊路同归,我们一起抛弃了以前的荣华富贵,找到了崭新的人生道路。有的人做了军阀陷入泥潭,但最终找到了新的道路;也有人看到了新的道路,却因为过去中毒太深而不能自拔。许多国民党军人先头是革命的,后来抵挡不住金钱和权势的诱惑,逐渐发展成了新军阀。而我们就属于找到并且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的那类人。”
后来朱德充满哲理地说道:“旧式军人不要紧,军阀也不要紧,那是历史时代所赋予的特定身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紧的是你在特定的时代里追求什么?个人权欲还是民众利益?追求不同,最后的结局就不同。我和刘伯承在特定时代中有一样的追求,最终我们走到了一起。”
总结:
毛主席曾经在《矛盾论》当中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双方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而朱德和刘伯承就是最为贴切的例子,有谁能想到,曾经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的两个人会在日后成为最为亲密无间的战友。曾经作为旧式军人的两个人会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大救星,一起为了全中国最底层老百姓的最根本利益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工农红军能走上正轨的军事道路,既来自于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领导,也同样与朱德、刘伯承这样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革命军人分不开。
朱德与刘伯承的加入,不仅带来了救国救民的赤胆忠心,更是带来了训练部队和建设部队的科学办法,并且在不断的军事实践当中为中国找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军事体系。
在他们的带领下,人民军队才能为中华大地换上新颜,让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遭遇了一百多年的苦难之后再度焕发生机!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