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一天要吃掉一万五千斤粮食!井冈山根据地是如何被毛泽东盘活的?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2025-5-23 14:03:36
标题:
一天要吃掉一万五千斤粮食!井冈山根据地是如何被毛泽东盘活的?
一天要吃掉一万五千斤粮食!井冈山根据地是如何被毛泽东盘活的?
2025-05-22 14:39
发布于:天津市
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近千人的队伍在这里安营扎寨,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井冈山群山环绕,地形险峻,生活极其困难。当地百姓本就困顿不堪,突然间出现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按照每个战士每天消耗1.5斤粮食计算,这支队伍的粮食需求每天高达1500斤。这对井冈山本就贫困的居民来说,无疑加重了负担。
为了保障这支革命队伍的粮食供应,毛泽东等领导人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向当地百姓征收公粮;另一方面,红军通过打击土豪,没收地主的粮食资源,甚至有时进攻外部区域,抢夺地主的粮食。这些措施在初期减轻了粮食供应的压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更加严峻。8个月后,朱毛会师,红四军成立,队伍一举增至近万人,每天粮食消耗达到1.5万斤。这使得原本贫困的井冈山人民负担加重,给毛泽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领导能力,他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解决了部队的粮食问题。首先,毛泽东积极推动土地革命。他深知红军能够赢得百姓的支持,离不开为贫苦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他领导红军在永新、宁冈、遂川、茶陵等县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十七条分田政策》,并根据政策将地主的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这些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增,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此外,分得土地的农民还积极向政府交纳公粮,极大缓解了粮食短缺的情况。
接下来,毛泽东组织红军将士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红军的首要任务是打仗,保卫根据地。然而,战斗之余,毛泽东号召战士们支援农业生产。他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劳动,甚至帮助孤寡老人和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收割庄稼。他的行为激励了将士们纷纷投入到田间劳作,大家都在毛泽东的示范下为农业生产贡献力量。边界政府还动员妇女参与农业生产,弥补了因年轻男子参战而缺乏的劳动力,确保了农业生产不受影响。
此外,边界政府也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土地革命虽然让许多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但很多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或劳动力。为此,政府积极协调资源,组织农民组建耕田队,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困难。
井冈山的水利设施极为薄弱,边界政府则迅速采取行动,修建牛路,组织群众开凿水渠。红军帮助当地村民修建了两条牛路,极大改善了交通条件,还在一心乡开挖水渠,灌溉了300多亩土地。
粮食问题依然是困扰根据地的最大难题。根据地资源有限,而当地大部分人民贫困,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队伍。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采取了多种办法解决粮食问题。红军不仅通过打土豪、征粮等手段获取粮食,还通过向外筹款来弥补粮食不足。筹款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派款、没收地主粮食和财物、罚款和挖窖等。通过这些手段,红军为自己争取到了大量粮食和资金。
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红军还组织民兵和将士挑粮。特别是宁冈的工农兵政府,集合各方粮食资源,并将粮食运送上山。这项任务非常艰巨,但红军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成功地将30多万斤粮食送上了井冈山,保障了红军的基本生存。
为了减轻井冈山的压力,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还决定将一些队伍撤回湘南,继续开展革命活动。这样不仅减轻了根据地的负担,还扩大了革命的势力范围。
尽管井冈山面积狭小,人口稀少,但毛泽东凭借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领导力,成功地解决了根据地的粮食危机,保持了红军的战斗力,并为未来的革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