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志愿军的“最狠连长”,带着1个连葬送敌军3个师,回国后当上师长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志    时间: 2025-5-27 07:09:17     标题: 志愿军的“最狠连长”,带着1个连葬送敌军3个师,回国后当上师长

志愿军的“最狠连长”,带着1个连葬送敌军3个师,回国后当上师长                                                                2025-05-26 14:00                                        

发布于:天津市
   
      1950年,时任第9军团20军60师178团连长的毛张苗,原本预定前往台湾执行任务,但却突然接到了一项新的命令,要求他带领部队前往东北。等毛张苗随军抵达东北,他才得知部队的目标是朝鲜,敌人是当时的世界超级军事强国——美国。

毛张苗的部队进入朝鲜的时机正巧与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相吻合。毛张苗跟随第9兵团进入了长津湖战场,这里即将爆发一场轰动全球的著名战役。毛张苗带领5连进入1355.7高地后,迅速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准备迎接敌军的猛烈进攻。然而,这场战斗的真正难题不仅仅是美军的强大火力,极其严寒的天气以及由于仓促入朝导致的保暖工作不到位,成了导致志愿军大规模减员的重要原因。
1355.7高地位于古土水地区,海拔超过一千米,昼夜温差巨大。原本就非常寒冷的天气在这种条件下对我军士兵构成了更大的威胁。面对零下40多度的低温,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根本无法抵御严寒。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士兵们即使能打赢战斗,也可能因冻伤而失去战斗力。

冻伤的情况非常严峻,远不仅仅是毛张苗领导的5连面临这种困境。虽然整个部队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毛张苗作为连长,自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在意识到保暖问题的严重性后,毛张苗决定带领战士们修建地下掩体。掩体不仅可以有效抵挡美军的炮火,还能起到御寒作用,实为一举两得。然而,实践中他们发现,挖掘地下掩体困难重重。低温下,松软的土地已经冻得异常坚硬,战士们的手几乎都冻僵了,手上还磨破了皮。尽管如此,毛张苗依然坚持带领队员们克服困难,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战士们流血总比在战场上丧命要好。

与此同时,毛张苗还让全连的棉被集中起来,并将每两名士兵分配一条棉被。剩余的棉被则由毛张苗亲自带领部队改制成棉手套、棉帽、棉袜等御寒装备,确保每个战士都能尽量避免冻伤。根据当时的一些资料,冻伤最常发生在耳朵和手部,毛张苗的这一举措不仅能提高战士们的生存几率,还极大减少了冻伤的发生,从而保持了部队的战斗力。

很快,美军的特遣队开始对5连阵地发动猛烈攻击,阵地遭到了密集的轰炸。随后,美军的装甲车和步兵开始发起突击,5连的阵地瞬间陷入困境。由于装备不如敌人,5连的防线在美军的猛烈火力下逐渐崩溃,战士们不得不开始撤退。与此同时,4连的阵地也失守,4连的战士开始撤退。面对这种局面,毛张苗冷静地判断战况,果断决定暂时不撤退,他认为仍然有机会反击。他一方面组织5连战士展开反攻,另一方面阻止了部分4连战士的撤退,两支队伍汇聚一处,最终成功夺回阵地,截断了美军陆战一师的退路,打破了敌人的逃生计划。
仅仅几个月后,毛张苗再次接到命令,率部前往南岭五马峙地区展开深度穿插行动。该地区是军事重地,几乎是敌人的大后方。毛张苗带领部队急行军了三天,行程达到200里,成功潜入了敌人的后方。原定的作战计划中,5连充当了预备队,4连和6连主要负责进攻。然而,4连在行动中迷失了方向。由于制空权的限制,白天只能隐蔽休整,夜间才能继续前进。4连对地形不熟悉,再加上敌人的干扰,最终迷失了方位,导致6连承担了主攻任务,最终通过猛烈攻击将敌人打败。尽管6连胜利,但由于偏离了原计划,5连被紧急调动,承担起了支援任务。

毛张苗带领5连迅速赶到五马峙,按时完成任务,并成功发动突袭,夺回阵地。南朝鲜军的士气大为动摇,一听到后路被截断的消息,指挥官刘载兴甚至慌乱逃窜。虽然南朝鲜军组织了两个师的兵力进行反击,但在毛张苗顽强的防守下,始终无法突破阵地。最终,我军主力部队的夹击之下,南朝鲜军仅剩下2000余人逃回。毛张苗凭借这一战,不仅获得了“尖兵5连”的荣誉,还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并荣获一等功。
毛张苗回国后,继续活跃在军中,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在攻打一江山岛时,他担任副团长,将最为艰难的进攻任务交给了自己曾带领过的5连。尽管遭遇敌军的猛烈炮火,5连依然顶住了压力,成功夺取了目标高地,再次证明了毛张苗的眼光与决策能力。
凭借多次亲自参与战斗,毛张苗在战场上积累了丰富的战功。他的晋升之路也异常迅速,最终晋升为师长,将5连的英勇精神和战斗经验传承给了更多的战士们。



作者: 冷梅    时间: 2025-6-23 04:18:06

好帖!学习!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8-8 06:44:01

好帖!学习!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