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6年前,河南女孩不顾反对嫁给黑人,婚后发现丈夫竟是奥巴马弟弟
[打印本页]
作者:
紫蝶
时间:
2025-5-31 04:47:57
标题:
16年前,河南女孩不顾反对嫁给黑人,婚后发现丈夫竟是奥巴马弟弟
16年前,河南女孩不顾反对嫁给黑人,婚后发现丈夫竟是奥巴马弟弟
2025-05-30 12:33
发布于:天津市
2008年,奥巴马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与此同时,身在中国河南的刘雪华站在电视前,看着那个黑人总统的形象,目光又不自觉地转向身边的丈夫马克。此刻,她的心里竟涌起一股恍若隔世的感觉。
六年前,马克的美国事业陷入低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则漂洋过海而来的广告,便决定到中国一试。没想到,他一到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竟被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吸引,最终下定决心定居下来。就在这里,他邂逅了刘雪华——一个在茶馆工作的中国姑娘,渐渐地,他们的爱情悄然生长。刘雪华毫不犹豫地嫁给了他,而为了这段感情,马克选择了入赘河南。婚后不久,刘雪华才得知,她的丈夫竟是奥巴马的亲弟弟。
马克出生于1965年,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那时的他,还是马克·奥巴马。小时候的马克并不知道自己有其他兄弟姐妹,他的童年充满了父亲的暴躁和母亲的哭泣,家中始终弥漫着酒气,直到父母的离婚,才终于打破了这段充满冲突和痛苦的生活。
马克的母亲露丝曾被马克父亲老奥巴马的浪漫与幽默吸引,毅然决定与他结婚,甚至放弃了家人和朋友的反对,跟随他远赴肯尼亚。然而,马克的父亲,老奥巴马,在与露丝结婚之前,已经有过两段婚姻,并育有两个儿子。老奥巴马出身于肯尼亚的一个贫困家庭,但他聪明机智,能够在生活中抓住机会。大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成为这所大学招收的首位黑人学生。
他在美国的日子过得并不平顺。第一任妻子在他赴美深造后生下了一个儿子,而当她期待丈夫学成归来时,老奥巴马却早已另有新欢。后来,在夏威夷大学,老奥巴马与白人女孩邓纳姆相识,彼此深深吸引,最终结婚并生下了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然而,在奥巴马年幼时,父亲便离开了家庭,去哈佛大学深造,留下母亲与孩子。
这段异地婚姻逐渐裂开,其中有客观的空间和时间隔阂,也有新的恋情悄然滋生。那时,老奥巴马遇到了马克的母亲露丝。她也决定追随他回到肯尼亚,生下了马克。但遗憾的是,老奥巴马在事业上一直难以有所突破,屡屡碰壁。酗酒、家庭暴力,给马克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家庭的温暖无法享受,作为黑人与白人混血的他,在学校里也常常感受到排挤。马克的肤色呈现巧克力色,这使得他在种族纷争严重的年代成为了异类。
大约4岁时,马克的母亲无法再忍受老奥巴马的暴力,最终决定带着他离开。而这一切,成为了马克不愿回忆的黑暗时光。马克在继父身上终于找到了父爱,继父的呵护和支持让马克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也让他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奥巴马·荻善九”。然而,好景不长,马克的生父老奥巴马因酗酒发生车祸,不幸去世。
马克天生聪慧,他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在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布朗大学,主修物理和数学。尽管小时候的阴影无法完全抹去,但未来的光明却让他逐渐走出了阴霾。就在他几乎忘记了生父的时候,未来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造访他,并告诉他自己就是他哥哥。两人见面并没有情感的碰撞,反而因为奥巴马不断询问父亲的事,令马克感到厌烦。他坦言,自己对于父亲的记忆,只有暴力与酗酒。而奥巴马所记得的,只有十岁时父亲陪伴他度过的那几天愉快时光。
尽管兄弟两人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但几年来他们通过邮件偶尔沟通。直到马克考上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后,兄弟俩才有了更多联系。马克从斯坦福毕业后,开始在加州工作,而奥巴马则继续他的政治之路。2001年,美国的局势发生了剧烈动荡,马克所在的通讯公司也遭遇困境,公司的收益急剧下滑,马克也未能躲过裁员的风波。
就在他陷入迷茫时,马克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则来自中国的招聘信息。这条信息让他萌生了前往中国发展的想法。正值2000年初,国内的外教职位并不多,深圳的一所学校给马克提供了优渥的待遇,这对当时迷茫的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然而,来到中国后,马克被这里的工作氛围和孩子们的天真快乐深深打动,这些他在美国从未享受过的幸福感,促使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度。
在美国,由于肤色的原因,马克时常感到自己被排斥。他无法在白人主导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也无法完全融入黑人聚集的社区。无论他有多高的学历,或者能弹钢琴,也始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然而在中国,他发现这些烦恼全都消失了。无论语言障碍如何,当地人总是充满了真诚的善意,这让马克深深体会到了这个国家的温暖。他开始自学中文,为了更好地融入这里的文化,马克还学习了品茶,并发现茶馆是一个自学中文的好地方。在这里,马克经常见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商议事宜,成了马克自然沉浸在语言环境中的好去处。
刘雪华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认识了马克。当时,她正在茶馆工作,而马克频繁的光顾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对外国人习惯去咖啡馆的印象产生了疑问,然而马克竟然喜欢喝茶,并且还在努力学习中文。最初,刘雪华没有多加理会,直到她发现马克的中文笔记中出现了许多错误,才忍不住纠正了他。马克欣喜地接受了帮助,并频繁向刘雪华请教。这段意外的帮助让马克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温暖。
最终,马克向刘雪华提出,能否成为她的中文老师。虽然起初刘雪华拒绝了,但马克的坚持和善良感动了她。刘雪华接下了这份工作,开始教授马克中文。而令人惊讶的是,马克不但学中文非常迅速,还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古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甚至能够独立解读古诗,揭示诗中的深意。
随着两人接触的时间逐渐增加,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升温。刘雪华和马克的爱情,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两人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段感情,确立恋爱关系后,马克立刻给母亲打了电话,介绍了刘雪华。刘雪华则带着马克回到河南老家,想将他介绍给父母。然而,面对一个黑人准女婿,刘雪华的父母显然感到无法接受。他们担心刘雪华是否被马克欺骗,也害怕她一旦结婚,就要远嫁美国,久别重逢。
刘雪华的父母始终不能理解马克的选择,因此最初坚决反对。此时,奥巴马从美国致电马克,邀请他回美国参与政治,并帮助自己竞选总统。这对马克来说,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然而,为了留在中国与刘雪华一起生活,马克拒绝了奥巴马的邀请,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让刘雪华远嫁美国,并承诺会在中国扎根。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最终,刘雪华的父母同意了这桩婚事。
2008年,马克和刘雪华在河南举行了传统的中式婚礼,正式成为了河南女婿。与此同时,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然而,马克从未向外人提起自己与奥巴马的关系,直到婚后,刘雪华偶然发现奥巴马给马克发了一封祝贺邮件,这让她大吃一惊。马克淡然回应道:“不管我哥哥是谁,我所选择的生活不会改变。”
婚后不久,刘雪华和马克回到了深圳,开始从事商业咨询工作,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事业蒸蒸日上。马克的中文水平也不断提高,日常交流不再是问题,甚至对中国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句,觉得其充满了浪漫和深意。
随着奥巴马竞选成功,国内外媒体开始关注奥巴马的亲兄弟们。报道中提到了马克和刘雪华在河南的婚姻,并引发了广泛关注。马克和刘雪华成为了媒体的焦点。面对记者们的提问,马克坚定地表示,自己不会离开中国,因为这里让他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也治愈了他过去的痛苦。
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特地安排时间与马克和刘雪华见面并合影。那张合影很快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此后,奥巴马多次邀请马克回美国帮助自己,但每次都被婉拒。
在事业逐步稳定后,马克终于抽出时间,将自己童年的痛苦与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从内罗毕到深圳》。这本书以自传体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他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书中温柔、跳舞的姑娘就是刘雪华,而那群善良的孩子则是马克在中国遇到的纯洁灵魂的缩影。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