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平子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出生在六十年代的画家赵景岩通过儿时——长大——后来——现在,等递进式延伸,把乡愁这一主题在几个时序里贯穿,借旧屋石房、磨碾鸡舍、老树明月等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流露出画家敏感的生活状态和对旧事的深切怀念,透视出画家多情且深沉的情怀。赵景岩的水墨世界,凝固着中国北方旧日农村最本真的生命温度。这位扎根于生活的画家,以八、九十年代转型期的中国农耕文明为蓝本,用水墨重构了集体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他的笔墨既非古代的文人野逸,亦非现代那种革命浪漫主义激情,而是在炊烟与明月交织的情境里,找到了水墨介入现实的全新方法。
当中国水墨画坛在当代浪潮的冲击下注重形式革新与观念前卫之时,赵景岩悄然执笔,将饱含深情的目光投向了时光深处的北方农村田园。他用水墨编织出一幅幅七、八十年代北方乡村的风情画卷,那些沉寂于记忆角落的犁铧、粮囤、土墙、炊烟,在他的笔下被重新唤醒,焕发出质朴而隽永的光彩。赵景岩的艺术,是一场对农耕文明温情的回望,更是水墨语言在乡土题材中一次意境深邃的诗意栖居。
然而,赵景岩高明之处,远不止于对田园风物的忠实记录。他更是一位以水墨为表现语言,在乡土题材上演奏出深邃意境的诗人。他的画作,深得传统文人画“以形写神”的精髓。他擅于在看似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超越具象的诗意瞬间,夕阳熔金,老者的背影投射在石阶之上,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柴草的芳香与归家的安宁。没有喧嚣的叙事,唯有宁静的暮色与温馨在墨色在交融中弥漫开来,尤为珍贵的是,赵景岩的作品中流淌着一种温暖而质朴的生活趣味,这在传统文人山水的高蹈意境之外开辟了新的审美维度。他善于捕捉乡村生活中那些充满人情味的细节与瞬间:孩童嬉戏的笑容,老农叼着旱烟袋的神态,几只小鸡争食的憨态,甚至土狗警惕张望的模样。这些充满生命活力的细节,通过画家敏锐的观察和略带夸张的笔触表现出来,使得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温度,他的画是充满烟火气的田园诗。
赵景岩出生在北京的农村,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这些细微的历史震颤,都被他转化为水墨语言的实验。他的表达有别于同时期画家对"伤痕主义"的集体凝视,赵景岩选择用水墨的浑厚质感来表现对那个时代的深刻记忆。在他的笔下,老鹰捉小鸡的儿时游戏,青春少女的曼妙背影、驻杖老人的佝偻身躯,林间亲密拥吻的情侣、冬日带孩子回娘家的妇女,还有老少三代一起推磨的温馨场面……林林种种,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和水墨淋漓的表现无不透露出画家对过往生活深深的眷恋。房舍以重笔勾勒,似北宋皴法的当代转译;而树木则以篆书笔意写出,纵横交错的线条构成秩序的美学。脚手架和城市建筑以及公园里惬意休闲的展现,构成了过去与现在生活巨大变化的暗喻,这种将社会变迁转化为笔墨程式的智慧,使他的作品超越了风俗画范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
画家赵景岩丰富了传统山水画的视觉范式,在田园情系列作品中多角度,大视野,以浪漫的方式叙述全景式的旧日农村和现代都市生活。这种突破性源于心灵深处的力量,读赵景岩的画会陷入回忆,那些熟悉的场景让观者共情,仿佛置身事内,不知觉的会心一笑,会莫名的感伤,会忽然的感慨,他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重回童年的绝佳途径,他笔下的铺陈仿佛一帧帧旧照片具有金属般的质感,在叠加的墨色中,儿时的梦渐行渐近…
在赵景岩的笔墨世界里,日常物象的文化隐喻比比皆是,雪夜的一轮明月承载着历史的重量,石磨的凿痕镌刻着记忆的年轮,拾级而上的古老石阶被解构成琴键般的韵律结构,既保持物象的识别度,又形成类似蒙德里安的抽象构成。农具与作物的并置不再是简单的场景道具,而升华为农耕文明基因的视觉图码。
当我们将赵景岩的水墨田园系列作品铺展为历史长卷,会发现那些佝偻的脊背、青春的倩影、辛勤的劳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农村一个时代的视觉史诗。他的笔墨既保存着古老的历史脉动,又回荡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颤音。在这些被定格的场景里,水墨不再是遁世的文人游戏,而成为记录文明转型的视觉画卷——那些在宣纸上渐渐晕开的,不仅是墨色,更是一个画家的心迹留痕,更是一个民族记忆的艺术显现。
赵景岩水墨田园的艺术实践,其意义远超个人风格的建立。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他的价值在于:乡土题材的水墨深度开掘,证明了传统水墨在表现当代乡土生活、承载集体记忆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情感容量,他拓展了水墨画的题材疆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现实生命力。在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的时代, 在传统面临诸多挑战的时代,赵景岩以其勤奋的实践说明,传统笔墨功底的积累,不仅不是创新的桎梏,反而是表达当代情感、塑造新意境的坚实基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的古法服务于今情,从而焕发出强大的情感力量。他的画作中流淌的宁静、质朴、勤劳、乐观与生生不息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内核。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赵景岩的田园风情守护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吸引我们不断的精神返乡。
赵景岩:满族1962年生于北京,师从王建国老师,龙瑞老师
1988年《团河宫之春》荣获中华人才杯书画大赛优秀奖
1991年《秋》入选北京青年水墨画展
1993年《一泓春水绕村流》荣获东方杯书画大赛东方奖
1995年《秋风吹过》荣获中国劳动者书画艺术大展一等奖1996年《赵景岩画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6年4月《农家秋韵》入选北京迊春画展
1996年10月《农家秋趣》入选北京美术作品展
1996年11月《农家小景》入选北京青年水墨画展
1997年《秋山牧归》在中国著名画家三峡美术作品展中被授予特别荣誉金奖
1998年《赵景岩彩墨山水画展》在日本名古屋举办
1998年2月《乡村风情》在北京市首届农民书画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1998年9月《乡村小景》被日本王森然纪念馆收藏
1999年中央电视台拍播专题片《一心为家乡作画的农民画家赵景岩》
1999年3月《黄山奇观》荣获北京南海画院首届画师大赛一等奖
1999年9月《山庄秋色》中国美协主办庆祝建国50周年诗书画大奖赛优秀奖
1999年加入北京美协2000年在广东深圳,东莞举办画展并有幸得到了大画家黎雄才,杨之光两位前辈的指导与鼓励
2004年《赵景岩画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2004年8月《再创辉煌》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大展中荣获二等奖(合作)
2004年8月《黄山松峰图》在全国百杰画家现场国画创作大赛中荣获银奖
2004年10月《北京金秋》荣获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国际书画大赛金奖
2005年《瑞雪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11月由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主办的18位中青年实力派画家作品五国巡展,赵景岩巨幅作品4幅入展,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卢浮宫,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德国国家美术馆巡展。入编当代名家作品集并被收藏
2007年7月在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国画创作高研班山水画专业结业
2007年《淳朴依然》入选美好家园和谐社区北京美术作品展
2007年11月《盛夏》《雪霁》入选中国美协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
2007年《深山幽居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中华情画展
2008年《踏雪寻梅》荣获全国国画名家牡丹梅花创作邀请展优秀奖
2009年《卢沟晓月》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1年《瑞雪》荣获新华书画首届国画大赛铜奖
2012年在北京荣宝斋举办画展
2012年在山东朵云轩和新泰市美术馆举办巡展
2012年由收藏天下栏目组拍播专题片
2012年为北京会议中心九号楼创作巨幅作品《瑞雪》(合作)
2014年加入中国美协
2015年结业于导师龙瑞山水画课题班
2016年为北京市政府第三会议室创作巨幅作品《永定河春晖》(合作)
(顿悟斋)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