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红军长征最险一战:苗族神兵攀绝壁,土司暗助破天险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2025-6-6 14:52:19     标题: 红军长征最险一战:苗族神兵攀绝壁,土司暗助破天险

红军长征最险一战:苗族神兵攀绝壁,土司暗助破天险                                                                               2025-06-04 19:17                                        

发布于:湖北省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1935年9月,甘肃俄界。毛主席盯着地图上腊子口的位置,指尖重重敲在岷山山脉的隘口处:"三天内必须拿下这里!"
这个仅有300米长的峡谷,此刻成了红军生死存亡的命门,北上是陕甘宁根据地,南下是茫茫雪山草地,东进有胡宗南重兵堵截,西退则要面对藏区武装。

天险锁喉,红军命悬一线
腊子口,藏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谷最窄处不足3米,两侧峭壁直插云霄,湍急的腊子河在谷底咆哮。
国民党新编14师师长鲁大昌早在此处筑起"铁桶阵":桥头两座花岗岩碉堡居高临下,桥东山梁部署机枪阵地,桥西制高点架起迫击炮,整个防御体系形成交叉火力网。

"子弹打在石头上直冒火星!"红四团老兵王永福回忆,9月16日傍晚,先头部队刚靠近木桥,碉堡里的马克沁重机枪就吐出火舌。
五次冲锋下来,桥头堆满红军战士的遗体,鲁大昌甚至嚣张地用绳子把成捆的手榴弹吊下悬崖,在桥面炸出数米深的弹坑。
绝境逢生,苗族战士显神通
正当红四团团长黄开湘准备组织第六次冲锋时,一个瘦小的身影挤到指挥所前:"报告团长,我能爬上去!"

这个外号"云贵川"的苗族战士,参军前是湘西深山的采药人。他掏出缠着铁钩的竹竿,把绑腿布接成百米长绳,在月光下像猿猴般攀上湿滑的绝壁。
"那面崖壁连山羊都站不住脚!"目睹全程的指导员胡炳云至今惊叹。当云贵川把长绳系在崖顶松树时,桥头激战正酣。
敢死队员背着成捆的手榴弹,踩着战友的肩膀冲过木桥,把"边区造"木柄手榴弹像雨点般扔进碉堡射击孔。鲁大昌做梦也没想到,红军会从他眼皮子底下"冒"出来。
暗线破局,土司智送救命粮
更令人称奇的是,当红军与鲁大昌部鏖战时,当地藏族土司杨积庆正上演"无间道"。

这位十九代世袭土司表面上应允国民党"协防",暗地里却把20万斤青稞磨成炒面,用骡马队悄悄运到红军驻地。
他的管家更冒险拆掉自家粮仓的木板,连夜赶制出500个担架。
"杨土司的粮食救活了一个团!"时任红一军团供给部长的赵尔陆在日记中写道。当鲁大昌发现后院起火时,红军已从三个方向合围而来。
次日正午,当聂荣臻策马通过腊子口时,桥头堡垒的弹孔里还冒着青烟,50米长的桥面铺满两万多枚木柄手榴弹的残片。
胜负转折,历史在此改写
这场仅用36小时的奇袭战,创造了红军长征史上的多个纪录:首次使用攀岩突击战术,首次实现手榴弹"空爆"攻击,更开创了民族统一战线经典案例。
战后统计显示,红军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200余人,缴获山炮4门、轻重机枪37挺。

"腊子口是长征的'任督二脉'。"党史专家金冲及评价,此战不仅打通了北上通道,更让红军领悟到"人民战争"的真谛。
那位无名苗族战士的竹竿,杨土司家粮仓的木门,与毛主席的军事智慧一道,在历史关键处撬动了命运的齿轮。
如今漫步腊子口战役遗址,悬崖上的弹痕仍清晰可见。当地导游会指着某块岩石说:"看,那个凹坑就是当年红军用绑腿绳磨出来的支点。"
而云贵川的真实姓名,或许永远湮灭在历史尘埃中,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一个苗族青年用竹竿在绝壁上刻下的传奇,永远镌刻在了共和国的丰碑之上。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6-15 04:35:38

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