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和佛法有不少相通的地方,历史上有不少遁入空门的书法家,用书法之形意书写佛法之慈悲,自成一派气象。
隋朝智永 从空中来去
智永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所书的《千字文》用笔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刚柔相济,含蓄而有韵律,有“二王”遗风。清代何绍基评其曰:“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也。”
智永《千字文》
唐朝怀素 独任天机
怀素是玄奘法师门徒,以“狂草”闻名,与张旭并称“张颠素醉”。他最著名的是《苦笋帖》,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李白作《草书歌行》“独任天机催格律”,就爱他草书“不师古”。
怀素《自叙帖》局部
唐朝高闲 气象生动
高闲是唐朝时僧,宣宗曾赐紫衣袍。后圆寂于湖州开元寺,闲好用霅川白紵,他的书法笔势浓重,气象生动。韩愈曾作序送之,盛称其书法之美妙,遂大显于世。传世书迹有草书《千字文》残卷真迹。
高闲《千字文》残卷
宋朝大慧宗臬 行云流水
宗杲是宋代杨歧派第五世著名禅师,谥号普觉,创立“看活禅”,他的禅学思想在当时和后进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笔致富于气势,如行云流水。
大慧宗臬尺牍
南宋无准师范 永远珍贵
无准师范被誉为“南宋佛教界泰斗”。他的很多真迹被弟子圆尔弁圆带回日本,其中书法《板渡》于昭和二十二年(1947)被指定为国宝。日本书里形容“右九品者,天下名物也,永永大切可致者也(此为日文式汉文,意为“永远珍贵”)。
无准师范尺牍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明朝破山明 气势恢宏
破山明精通释典,能诗善画,与四川当时高级官吏和文人学士友善。清康熙六年(1667年)圆寂,葬梁平双桂堂,著有《破山禅师语录》21卷。
破山明草书七言联
明末担当 解脱之相
担当的诗、书、画“三绝”。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书法董其昌而变之,后多写草,其势瘦劲清奇,豪放练达,有一泻千里之势。石涛赞曰;“担当老人大有解脱之相。”
髡残诗一首
清初朱耷 晋人风度
八大山人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宁王朱权九世孙。他的书法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许多绘画作品上的款跋,相当精彩奇巧。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
八大山人手札
清初髡残 书画合意
髡残自称残道人,自幼喜画,明亡后出家为僧,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弘仁合称“明末清初四画僧”。作品有《茂林秋树》及《层岩叠壑图》。
髡残题画诗二首扇面
清代石涛 沉郁顿挫
石涛又号苦瓜和尚,是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他的书法被画名掩盖,结字不拘形式,大小参差,颇得自然之趣。墨色层层起伏,独得沉郁顿挫之妙。
石涛七言诗轴
内容来源:网络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