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像
高剑父晚年提倡“新文人画”及其写意画法初探
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王坚
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的艺术生涯,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变法发展。体现出了一位大画家不断立并不断破的不息探索的无畏精神。本文通过对高剑父晚年提倡“新文人画”并进行实践的史实,以图证明。“新文人画”的提出及其内涵
1938年,日本军队入侵广州,为避战火,时年59岁的高剑父移居澳门,在澳门避居了7年,这段期间,前期住在普济禅院最清幽的“妙香堂”。高剑父自从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就退出官场,一直以艺术创作和教育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使命,寓居澳门没有战火、少有日常教学的清静日子里,给了他一个深入思考绘画艺术使命的充裕时间和宁静空间,在此,他为自己的后半生制定了一个《十五年计划》(该手稿现藏广州艺术博物院),全文如下:从董其昌年谱看艺术创作进境的“关”
读郑威先生所著《董其昌年谱》,我觉得,给予有清一代文人画以巨大影响的董其昌,虽然他一生都没离开过文人画,但从他的整个绘画发展历程来看,与高剑父的历程竟有相似之处。高剑父对佛教的皈依与文人画的关系
有名的文人画画家都有一个特点:尊崇精神价值,因而,他们中精神生活是头等重要的,而宗教信仰是精神生活中更高的追求和寄托,因而佛教与道教又为他们中许多人信奉、皈依,尤其以大乘佛教的禅宗为甚,佛教为一些因种种原因隐居山林或市井的文人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解决内心冲突的方便空间。他们常自号某某居士(居士即在家修行者)等等,甚至亦佛亦道,都有超脱现世的思想。被列为文人画始祖的唐代王维,字摩诘,就以古印度一个在家修行的大乘佛教居士维摩罗诘(简称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修至菩萨果位)为字,是位笃信佛法的居士。元代倪瓒号“净名居士”,明代董其昌号“香光居士”,清代石涛号“苦瓜和尚”。清代广东的文人画家:黎简号“如来乞食弟子”,谢兰生号“里甫居士”,苏仁山号“在家僧”、“七祖仁山”、“岭南菩提尊者”,近代张大千号“大千居士”等等。高剑父晚年的一些“新文人画”作品
高剑父看出和归纳了文人画——重视和强调“笔墨”和“写意”,并作为他自己要达到的最后目标,这不但与岭南画派 “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核心主张并不矛盾。因为,不少人此艺术主张理解成艺术技法层次的,这是狭隘、错误的,高剑父这个艺术主张其实是打破“定于一尊”的一个博大包容的艺术观念,空间上破除中外、时间上打破古今藩篱界限,提供给国画家一个最大自由度的创造革新平台。从高剑父遗留下来的文字和书画作品、他的年谱、他的艺术演进历程考究出高剑父的新国画艺术并不局限于没骨写生、撞水、撞粉、光感、明暗等等技法面貌,而有不拘一格的多种面貌。
秋灯络纬 1936年作
以高剑父的一些书画来看,他中年以后的书和画,都是十分生动活泼的,其行草书苍莽老辣、旋转连绵,豪雄不羁,充满空间张力,颇具霸气,宛如久经沧桑、生命力顽强的老藤,反映了他性格之活跃、强烈和不拘一格。高奇峰高足赵少昂先生也曾说过,剑父师矮细多计,坐不住;奇峰师则宁静优雅。两人天分才气都极高(1992年我到香港拜访赵少昂时他的口述)。高剑父儿子高励节曾对我说过,爸爸写大字喜欢用鸡毛笔,钟意驯服鸡毛的弹性。曾师从过赵少昂先生的吴灏先生说“兄弟俩[按:指高剑父、高奇峰]学的完全一样,而运笔表现情调则不相同。剑父用侧锋甚至卧倒,纵横苍莽,奇峰用中锋,显得温穆沉厚。”[30]他的一幅《林荫桥影》,前景树林那种超乎现实比例的伟岸高大,显示出他不乏艺术上的浪漫和磅礴大气。他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十分有名之作《南瓜》,以高度写实的西画技法写南瓜,以没骨撞粉法写南瓜花,却惯以写意之笔调和单纯的水墨挥写南瓜叶相辅,大胆探索写实与写意对比效果。他写于42岁时(1921年)的一幅条幅《芍药》,其花瓣是笔墨写意的,个中的“墨”虽然全用的是色,属“没骨”技法,但忽略细部之形似而直取其神韵,有超然之思,生气盎然,传达出神似,滋润且精神,颇具文人画写意传神的韵致,正如他款识中说,是偶用“青藤道士”(明代文人画大家徐渭)法。尽管高剑父勤于写生,但他内在蕴蓄着恣肆写意的文人画画家潜质,是一位思想活跃、甚至跳跃,情感强烈,气魄宏大的人。
烟暝渔罾静 1939年作
高剑父后期绘画,不少也是写生写意相融合,多用意笔,注重表达意境上下功夫,倾向文人画的,如扇面《芭蕉树》(1924年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元气贯注,生机活现。《秋灯络纬》(1936年作。李时佑先生藏)[31]一幅,可谓写意与写生的珠联璧合,以大写意的简略几笔,同时写出秋灯之形及光,十分高妙传神!他即使是局部写实之画,整幅也体现出雄豪泼辣的意气。香港艺术馆藏有他的两幅不同年代,但同样题材的画,恰恰可以证明他向写意文人画的努力:写于1939年的《烟暝渔罾静》比较写实,而2年后,即写于1941年的《月夜渔罾》用笔简洁率略,重整体意境营造而忽略细节表达,将那种“波心荡,冷月无声”般诗意的清寂无人的意境,表现得十分感人,是他“新文人画”的一幅佳作。
月夜渔罾 1941年作
在岭南画派创始人中,高剑父是旗手,观点理论最多,不过他能够根据自己的艺术进境和认识深入,不断修正、发展自己的理论和艺术: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出,人们的认识是通过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上升的,那么,高剑父是符合这个认识规律的,要造就一些将来可以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大师级画家,那么从居派的没骨写生花鸟画到折衷传统国画、日本画、西洋水彩画的岭南画派,到后来提出“新宋院画”、“新文人画”,只是相当于我们教学或科研的一个又一个新的折衷、融合的课题,作为达到彼岸的一个艺术历程来看,只能说是计划宏大而已,并不矛盾。高剑父“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种打破了国画的门户之见乃至打破了东、西方不同文明相互学习、取舍的界限,对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来说,是气魄很大的艺术包容和开拓创新,很了不起!至少,比起其他的绘画大家,在第一关除了学习传统国画之外,还多了个学习临摹外国绘画的项目。他的第二关到自然中写生,则又不限于山川、花木、鸟兽的自然,他的写生稿中,有时代色彩很重的城市、人物,甚至写生到南亚诸国、喜马拉雅山。2022年3月15日修订
王坚简介:
王坚,1961年广州出生,祖籍广东东莞厚街。中山大学中文系大专毕业。现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学、广东省文博学会会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及理论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收入2009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纳入广东文博专家人才库。长期从事广东美术史、美术藏品研究和美术评论。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