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周总理在遵义会议,力挽狂澜,他慧眼识才把毛主席推向了领导核心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山
时间:
2025-7-4 07:19:28
标题:
周总理在遵义会议,力挽狂澜,他慧眼识才把毛主席推向了领导核心
周总理在遵义会议,力挽狂澜,他慧眼识才把毛主席推向了领导核心
2025-07-03 11:18
发布于:天津市
一、遵义会议中的周总理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场极为关键的转折点。
这场会议不仅成功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党和红军,也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和长征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而在这场历史性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如毛泽东曾言:“如果没有恩来同志的同意,遵义会议根本无法召开。”
二、博古与李德的指挥失误
1933年1月,博古调任中央苏区,负责全面领导工作。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左倾教条主义的扩散蔓延。
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思想被错误地批判为右倾机会主义,遭受严厉质疑。
博古任命李德负责军事指挥,但李德的指挥一再失利,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和中央苏区根据地的沦丧。
红军因此被迫开始了艰难卓绝的长征。
三、湘江战役的惨痛教训
在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下,红军强渡湘江,遭遇了长征中最为惨重的损失。
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仅剩3万余人,伤亡惨重,危机四伏。
这场战役成为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口。
广大干部和战士们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深感不满,纷纷要求更换指挥者。
四、遵义会议召开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如期召开。
博古作为首个发言者,试图将红军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国民党军的强大,以掩盖自身及李德的军事指挥失误。
但这一说辞未能得到与会代表的认可,显得苍白无力。
五、周恩来的主动担当
周恩来紧接着发言,他坦言红军的军事失败,虽有国民党军强大因素,但更根本的是军事领导的问题。
他明确指出,军事指挥三人组——博古、李德和自己共同负有责任,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并作出诚恳的自我批评。
同时,他对博古和李德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这番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也使博古和李德深感震惊,未曾料到周恩来竟敢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六、局势陡然变化
根据参加会议的杨尚昆回忆,周恩来发言之后,会场气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博古和李德作为军事指挥核心,负主要责任,而周恩来仅是督促和协调,执行权在手却无决策权,因此军事失败不应归咎于他。
随后的发言愈发激烈,直击问题本质。
刘伯承痛斥博古和李德:“没有实力,怎能打洋仗?”
朱德怒斥:“你们丢了根据地,牺牲了多少红军将士!”
他甚至警告:“如果继续如此领导,我们再也跟不下去了!”
最终,会议决定解除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由周恩来接任军事总负责。
七、二度打漳州的反思
会议上,周恩来坦言:“这话憋了三年,今天一定要说清楚。
1932年,我们两次打漳州。
上半年第一次进攻时,毛泽东同志反对,但我坚持打,结果失败。
到了下半年,毛泽东同志告诉我:‘恩来同志,漳州可以打了。’
我当时坚决反对,还列举了各种理由阻止。
没想到一打就胜利了。
所以我认为,军事上必须听毛泽东同志的意见。”
八、对蒋介石的评价
周恩来接着谈起与蒋介石的交往经历:“我曾在黄埔军校待过多年,和蒋介石共事。
我对蒋介石的评价是,他文武双全,博学多才,能驾驭部下,是一位极有才能的人物。
想要打败他,必须找到比他更有能力的领导者。
经过多年思考,我发现这个人就是毛泽东同志。”
因此,他坚定地建议由毛泽东同志全面主持工作。
九、黄金搭档的形成
经过会议激烈讨论,大家同意由周恩来担任军事总负责人,毛泽东作为军事指挥的辅助者。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意见言听计从,从不自作主张。
他主动退让,让毛泽东成为红军的实际指挥者,甘心做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
十、面临的质疑与困境
遵义会议后,尽管毛泽东确立了指挥权,红军却依然面临严峻考验。
红军人数仅三万余,装备和物资极度匮乏,而对面国民党军队多达四十万,装备精良,形成巨大压力。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也遭到不少质疑。
如凯丰在会议上质疑:“他懂什么?马列主义?军事?不过是看些《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罢了。”
专研毛泽东思想的毛新宇将军曾指出:“红军将士们瞪大眼睛盯着毛泽东,大家在看他是不是真的有能力扭转乾坤,不能只听他批判别人的错误路线。”
十一、四渡赤水的辉煌
随后,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成为红军的传奇。
三万余红军机智灵活,成功摆脱了四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完成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
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典范,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1960年,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时曾问毛泽东:“您指挥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您认为哪一场是您指挥得最好的?”
毛泽东微笑答道:“四渡赤水,才是我最得意的战役。”
十二、将帅们的认可
战役结束后,红军高级将领朱德、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等人共同回顾战役过程,
一致评价毛泽东“用兵如神”,对他的军事才能彻底折服。
毛泽东在四渡赤水中展现出的战术智慧和军事思想,堪称超越时代,独步天下。
那一年,毛泽东潇洒自若,似乎从未被对手威胁。
四渡赤水奠定了他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也赢得了红军将士的忠诚和敬仰。
十三、国际认可的军事天才
四渡赤水战役甚至被美国西点军校收入教材,成为经典战例反复研究。
无论如何推演,外军都难以破解三万红军如何突破四十万敌军的围困。
正如军事专家所说,一个真正的军事天才,不仅能调动自军,更能巧妙牵制敌军,使其反为己用。
十四、转危为安的关键
毛新宇将军曾言:“没有四渡赤水,红军将士可能仍然不信服毛泽东的指挥。
因此,毛主席称四渡赤水为他最得意的军事作品,我也深以为然。”
周恩来也曾说:“遵义会议后,正是毛主席扭转了革命航向,使中国革命在惊涛骇浪中得以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十五、功不可没的周恩来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存亡关头,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为完成长征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这一切的实现,周恩来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他主动承担责任,发起对博古和李德的批评,促成其军事指挥权的解除。
他慧眼识才,极力推荐毛泽东同志担任全面领导。
他甘心做辅助者,让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施展。
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功不可没。
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离不开周恩来的居功至伟。
十六、黄金搭档的诞生
毛泽东与遵义会议紧密相连,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1986年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政治大联合,此后两人一生保持了这种紧密合作。”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与周恩来彼此信任,优势互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黄金搭档。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