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东山再起”的“东山”,说的是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25-7-4 20:43:34
标题:
“东山再起”的“东山”,说的是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东山再起”的“东山”,说的是哪座山?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2025-07-03 11:32
发布于:天津市
近年来,一道关于“东山再起”成语的题目引发了热议,题目问:“东山再起”中的“东山”指的是什么?选项中包括了人名和山名。这道题不仅考察了人们对成语含义的理解,还考察了其人文素养和历史知识。
在我们日常交流中,“东山再起”常常用来形容那些经历过失败后,能够重新振作并有所作为的人。虽然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却很少有人了解它背后真正的历史渊源和象征意义。
“东山”确实指的是一座山,不过关于它的具体位置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它位于如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南区,另一种则认为是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至今没有确凿的定论,然而要理解“东山再起”成语的真正内涵,还得追溯到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九品中正制而闻名,世家大族不仅掌握着巨大的政治权力,还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谢安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政治世家——谢家。
谢家在东晋时期可是数一数二的显赫家族,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曾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中的“谢”,便指的正是东晋时期的谢家。谢安的父亲曾是九卿之一,负责管理文史礼仪和祭祀事务,权势显赫,而谢家其他长辈也都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
在这样一个充满荣耀和光环的家庭环境中,谢安从小便深受熏陶,聪慧过人,不仅博学多才,书法出众,还年纪轻轻便得到宰相王导和文人名士们的称赞。随着年龄的增长,谢安不仅在文艺上展现了卓越的才华,逐渐在军事方面也展露头角,他精研兵书,掌握兵法,具备了非凡的军事素养。
人们都认为凭借谢安的家世和文武兼修的才华,他未来必定会在朝廷中拥有一席之地,继承谢家的荣耀。然而,谢安并非一个甘心安稳过日子、循规蹈矩的人,他拒绝了朝廷为他安排的司徒府著作郎职位,毅然决定离开家族,投身于东山。
那么,东山是什么样的地方呢?原来,在东晋时期,文人墨客们多过着闲适清淡的隐居生活,他们热衷于清谈、论玄学、寄情山水。像王羲之、许询这些名士,他们就隐居在会稽的东山一带。谢安便是向往这种逍遥自得的生活,于是他也前往东山,加入了他们的郊游。
东山远离了宫廷权谋、世家争斗,那里只有怡然自得的山水景色、吟咏的诗酒和朋友们的悠闲对话。谢安沉浸在这种清新淡雅的生活中,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后来,他不仅泛舟湖上,还曾与名士孙绰等人一同驾船出海,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他安然自若,气度非凡。此时的谢安,已经隐隐展现出不凡的风范。
然而,谢家的权势并未因此受到削弱,家族中还有许多出色的人才。例如,谢安的弟弟谢万,选择了从军报效朝廷,并凭借出色的军功一度给谢家带来荣耀。然而,这样的光辉并未能持续多久。公元359年,谢万率军北伐前燕,却因指挥失误导致晋军惨败,谢万不得不仓皇逃命。此事震动了朝野,谢家声誉大跌,家族的根基受到了沉重打击。
当时的执政王司马昱深知谢安的能力,便说道:“安石既能与人同乐,必定能与人同忧。”果然,谢安在得知谢万败北、谢家遭遇打击后,长时间无法平静心情。他深知,自己能够选择隐居,背后是家族的强大支持,但如今家族危急,继续沉默于东山显然已不合时宜。于是,他决定出山,重新投身政坛。
公元360年,谢安应大将桓温邀请,出任司马,四十岁左右的谢安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政治手腕,很快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帮助谢家稳固了在朝廷中的地位,也为晋朝渡过了危机。正如《晋书》所言:“晋室赖以转危为安。”这正是“东山再起”成语的由来。谢安的成功不仅使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拯救了谢家在政治上的声望。
不过,人生的成功不仅仅是经历一次“东山再起”,更在于如何保持稳步前行,避免被新的挑战击倒。谢安的人生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公元371年,桓温立司马昱为帝,第二年再立新帝司马曜。桓温气焰嚣张,众大臣心中忐忑不安,唯独谢安仍然沉着冷静,面不改色地说道:“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当众臣抵达时,面对桓温背后重兵,谢安毫不紧张,与桓温谈笑自若,最终使得桓温放下警惕,谢安一行得以安然归来。
桓温去世后,谢安继续升职,官至尚书仆射,总掌吏部事务。谢安的权势达到巅峰,然而,他并未因此自满。面对不断威胁的前秦入侵,他审时度势,稳妥处理,最终在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以七万兵力击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这场战役不仅大大提升了谢安的声誉,也为东晋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谢安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东山再起”的勇气和智慧,更在于他稳重的心态和应变能力。他对国家、对家族的责任感,使他能够在最危险的时刻稳住阵脚,最终逆转局势。
尽管谢安的事业蒸蒸日上,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隐逸的心愿。公元385年,谢安主动辞去职务,宣布“急流勇退”。虽然他未能再回到东山,然而他的一生,已然充满了荣光与风采。
谢安逝世时,年仅六十六岁。尽管未能如愿回到东山,但他的人生早已成为一段传奇。就如王俭所言:“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谢安的气度与成就,已永载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而“东山再起”也因此成为一个象征,激励着无数在低谷中挣扎的人们。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