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老祖宗定的规矩,不是迷信 [打印本页]

作者: 白乙    时间: 2025-7-10 08:16:39     标题: “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老祖宗定的规矩,不是迷信

“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老祖宗定的规矩,不是迷信                                                                 2025-07-10 00:00                                        

发布于:河南省
   
      现在五十岁的人可能还琢磨着换套大房子,六十岁的人可能还在阳台摆弄花草,七十岁的人可能穿新衣比年轻人还讲究。
可老祖宗留下的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跟现在的生活有点相反。
有朋友会问了,难道古人的想法过时了?还是说,俗语里面藏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本篇内容,笔者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看看老辈人说的“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这话到底啥意思?

先说说 “五十不建房”。在以前的时候,盖房子可不是现在买套房那么简单,可能是一辈子的事。那会儿盖房,没有现代的机械化设备,全靠人力。
比如木头得自己砍,石头得自己凿了,光备料就得折腾大半年。五十岁的人,在当时已经算高龄了,身体大不如前,别说扛木头,就是走到山上,可能都扛不住。
再者说,古代盖房也不少花钱。五十岁的人,家里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儿子可能刚娶媳妇,闺女说不定正准备嫁妆,哪有闲钱投到房子上?
更关键的是,那时候人的寿命短,能活到六十就算高寿了,等到五十岁盖房,已经太晚了。
但这话的深意不止于此。老辈人是想告诉后人,五十岁该懂 “收” 了。
年轻时候闯天下、挣家业,那是 “放”;到了五十,就得学会把劲儿收回来,身体健康最重要。
就像种地,春天播种夏天施肥是往外耗,秋天就得收割往家存。要是五十岁还像小伙子似的硬拼,身体垮了,再多房子也没用。
现在人寿命长了,五十岁还能折腾,但道理没变。别把所有精力都投到房子这种 “身外物” 上,留着劲儿享受生活,比啥都强。

再看 “六十不栽树”。这话听着有点不近人情,种树不是好事吗?咋还不让种了?
古人说 “十年树木”,一棵果树要结果,少说也得三五年,想长成能遮荫的大树,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行。
六十岁的老人,就算身子骨硬朗,能再等十年吗? 而且种树可不是埋土里就完了,前期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才行。
六十岁的人,眼神可能已经花了,尤其是以前的老人,经不起这么折腾。
其实,但这话说的不只是种树。老辈人是想告诉后人,六十岁了,得干点 “见效快” 的事儿。
比如教孙辈学习,陪老伴儿生活,哪怕是坐在门口跟老伙计下棋,都是能当下享受到的快乐。
别去做那些 “给后人铺路” 却自己沾不上光的苦差事,不是说不该为后代着想,而是得先顾好自己的晚年。

最后聊聊 “七十不做衣”。这句听着也别扭,可能大家会想,不管多大年纪,穿新衣服多开心啊,咋还不让做了?
从古代当时的情况来说,做衣服多数都是自己纺线织布,然后染色、裁剪、缝制,全靠手工。
七十岁的老太太,眼睛早就花得穿不上针,手指也抖得捏不住线,想做件合身的衣服,简直比绣花还难。
更重要的是,那会儿布料也贵。一家人一年也就织几匹布,得先紧着孩子和干活的壮劳力,老人能穿件没补丁的衣服就不错了。
但这话的内核是教会 “惜福”。七十岁了,啥没见过?新衣服带来的快乐,远不如家人平安来得实在。
把钱和精力花在刀刃上,给孙辈留点念想,比自己穿件新衣服有意义。别为了赶时髦买一堆穿不着的衣服,够用、舒服就行,这才是真通透。

说到底,这句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藏着老辈人最朴素的生存智慧。
不是说五十岁就不能盖房,而是别硬撑着跟自己较劲;不是说六十岁不能种树,而是别干那些看不到回报的傻事;更不是说七十岁不能穿新衣服,而是要懂得把资源用在更值当的地方。
总之,把日子过得明白、舒坦,才是对老祖宗智慧最好的传承。你怎么看呢?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8-3 04:39:50

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
老人开心笑,胜似灵丹药。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