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次学术交流,却变成一场沉重的“认亲”之旅。
中国专家赴韩参观文博展览,刚踏入展厅,脸色便渐渐凝重,甚至有人忍不住低声怒斥——眼前那些被精心陈列、冠以“韩国国宝”的器物,居然件件都有熟悉的印记,分明出自中国,甚至能追溯到中原王朝的鼎盛时期!这些文物究竟如何漂洋过海?
吉林省集安市,这座东北边陲小城,却藏着一个让考古学家们激动不已的秘密。
这里有着大量的高句丽王陵和贵族墓葬,墓室内的壁画更是精美绝伦。
这些壁画可不是随便涂鸦那么简单。
早期的壁画画风朴实,画的都是高句丽人的日常生活。
贵族们在宴会厅里推杯换盏,厨师们忙着准备美食,舞女们翩翩起舞。
还有贵族骑马打猎的场景,弓箭手们追逐着老虎、野猪,场面相当刺激。
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没落下。
集市上人来人往,杂耍艺人、摔跤手各显神通,热闹得很。
寺庙里香火缭绕,善男信女虔诚礼佛。
看来当时佛教在高句丽也挺流行的。
到了晚期,壁画的内容变了。
宗教故事多了起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象"也频繁出现。
这说明高句丽和中原文化的融合越来越深了。
最有名的要数"三室墓"和"长川一号墓"。
三室墓早在1961年就成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第一批入选的。
长川一号墓虽然晚一些,2001年才入选,但里面的壁画同样精彩。
韩国访客的不轨之心上世纪90年代,两个韩国人来到了集安。
他们是韩国"古美术研究会"的负责人,一个叫金钟春,一个叫李万植。
表面上是来学术交流的,实际上却打起了歪主意。
站在高句丽墓室里,看着墙上那些精美的壁画,两人的眼睛都直了。
这些壁画太漂亮了,要是能弄回韩国该多好!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毒草一样在心里疯长。
回到住处,两人开始商量怎么下手。
直接偷肯定不行,得找当地人帮忙。
他们打听到村里有两个人比较缺钱,一个叫金权红,一个叫韩享国。
金钟春和李万植找到这两人,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
起初金权红和韩享国还有些犹豫,毕竟这是犯法的事。
可当韩国人拿出厚厚一沓钞票时,两人的眼睛立刻亮了。
在巨额金钱的诱惑下,他们答应了。
深夜行动:粗暴的盗墓手法1997年秋天的一个深夜,金权红、韩享国还有韩享国的哥哥韩昌国,三人悄悄来到三室墓。
他们事先买通了看守,轻松进入了墓室。
金权红从包里掏出准备好的工具:宣纸、桃胶、小刀。
他们的方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费劲。
先把桃胶涂在宣纸上,然后一层层贴到壁画上,等贴牢了,就用刀把壁画连同下面的岩层一起剥下来。
这活儿看着容易,做起来难。
三个人都是外行,手忙脚乱的。
韩昌国负责望风,金权红和韩享国负责剥壁画。
墓室里黑咕隆咚的,只有手电筒的光。
每剥一刀,都担心会不会把壁画弄坏了。
第一次行动,他们只偷走了一小部分。
尝到甜头后,胆子越来越大。
到1998年4月,他们前后进入墓室五次,偷走了青龙、白虎、玄武三幅"四象图",还有一幅《出行图》。
朱雀图因为位置太高,够不着,才逃过一劫。
可惜的是,这三个业余盗墓贼手法太粗糙。
在剥离壁画的过程中,墓室里的攻城图、托梁力士图等多幅壁画都被他们弄坏了。
那些流传千年的艺术珍品,就这样毁在了几个贪财的蠢货手里。
贪欲升级:长川一号墓遭殃金钟春和李万植收到壁画后,高兴坏了。
他们花了55万买下这批壁画,觉得太值了。
尝到甜头的韩国人胃口更大了,他们要求金权红继续偷。
2000年6月,金权红把目标瞄准了长川一号墓。
这次他找来了崔文龙、孙莫河两个新帮手。
7月3日深夜,老套路再次上演。
买通看守,潜入墓室,剥离壁画。
这一次,他们偷走了抚琴舞乐图等四幅壁画。
在偷窃过程中,一幅珍贵的麒麟图壁画被彻底毁坏。
这些在地下沉睡了上千年的艺术品,就这样被几个贪婪的家伙糟蹋了。
金权红他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纸包不住火。
2000年10月,有村民发现墓葬被盗,立即报了警。
消息传开,整个集安都炸锅了。
当地人和这些古墓相处了几十年,早就把守护它们当成自己的责任。
现在古墓被盗,大家都气愤不已。
法网恢恢:罪犯终获严惩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
通过走访调查、分析线索,很快锁定了嫌疑人。
几个月后,参与盗墓的十余人全部落网。
审讯过程中,真相大白。
原来幕后主使是两个韩国人,这让办案人员既震惊又愤怒。
可惜的是,金钟春和李万植早就得到消息,带着壁画逃回了韩国。
2003年,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宣判。
金权红、韩享国、韩昌国以及两名被收买的看守,五人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处死刑。
其他协助犯罪的人员,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这个判决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
有人觉得判得太重,也有人认为罪有应得。
毕竟他们破坏的不仅是几幅壁画,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国政府随即通过外交渠道,要求韩国政府彻查此事,追回被盗文物。
韩国政府迫于压力,表示会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
可这个调查组到底查了什么,查出了什么,至今也没个准信。
直到2010年,一位中国学者在韩国参观时,意外发现了真相。
那些从集安偷走的壁画,正大摇大摆地在韩国的美术馆里展出,还被标注为"韩国国宝"。
这个发现让国内舆论哗然,韩国政府再次面临巨大压力。
从那时起到现在,两国一直在就文物归还问题进行谈判。
可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壁画依然留在韩国,什么时候能回家,谁也说不准。
结语这起跨国文物盗窃案,让我们看到了文物保护的艰难。
那些见钱眼开的盗墓贼固然可恨,但更让人愤怒的是某些人对他国文化遗产的觊觎。
高句丽壁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应该回到故土,回到集安。
希望有一天,这些流落他乡的国宝能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信息来源:
国家文物局公开资料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报告
[下雨]为了整治韩国这么多年以来,不断盗窃中国的文化去申遗的无耻行为,我们国家在今年5月30日的时候,向联合国提交了137项证据,证明韩国一直以来都在剽窃中国的文化。
联合国这次也是给韩国下达了最后的通牒,要求他们在45天内拿出自证的证据,否则就认定为是文化盗窃,之前申遗成功的项目都有可能被取消,到目前为止,离最后期限还不到5天。
韩国能否拿出自证的证据?拿不出的话他们又会如何应对?
所以当韩国一口气把很多中国的文化项目打包成自己国家的,并且还拿去申报非遗,这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强烈不满,我们都知道,韩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了,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盗窃我们不知道多少的文化遗产。
终于在今年5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团队收集了长达137项证据,打包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质疑韩国多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中选择性展示、刻意忽略历史溯源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韩国只讲自己版本,却从不讲历史的真相。
被点名的项目包括端午祭、泡菜文化、阿里郎民谣、农乐舞等等,这些项目原本是韩国申遗成功后的“国家门面担当”,但现在被拎出来逐条对照审查,顿时让韩国文化圈陷入巨大被动,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次态度罕见强硬,直接发函要求韩国在7月15日前提交详尽回应材料,否则将面临重新评估甚至撤销部分非遗资格的后果。
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实施以来,很少有国家在非遗项目被质疑后被要求如此严格回头审查,为什么这次教科文组织态度这么硬?原因很简单:中国这回提交的材料实在太硬核,太详实了。
韩国方面一开始还有些不以为意,媒体对此事也鲜有报道,似乎是打算拖一拖看情况,但最近,眼看截止时间逼近,韩国内舆论也开始紧张起来,尤其是学界,有不少韩国本土学者开始发声呼吁政府要更严谨对待申遗历史,不要因早期操作不规范而丢了国际信誉。
其实这不只是一次文化危机那么简单,非遗申报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话语权,谁能讲述自己的文化故事,谁就能占据文化软实力的高地,如果韩国无法解释清楚申遗信息不完整”的问题,不仅可能失去几个非遗项目的认证,更会影响国际社会对其文化诚信度的评估。
中国这次提交的137项证据,不是简单地说这些项目都是韩国抄袭来的,而是用严密逻辑和对照资料,指出韩国在申遗时忽略了关键的历史事实。
例如“江陵端午祭”,韩国申遗时强调这是一种与朝鲜山神信仰相关的节日仪式,但中国学者查阅宋代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元代的《高丽史》,发现早在中国端午节流行的时期,高丽就已有模仿性庆祝活动,甚至连划龙舟、戴香囊这些细节都非常接近。
又比如泡菜文化,中国研究人员不仅追溯到明清时期山东、东北的腌菜传统,还通过微生物基因检测发现,韩国传统泡菜与山东辣白菜的菌群相似度高达88%,不仅如此,在1910年代的《每日申报》(韩国老报纸)中,也曾刊登文章称仿燕京腌法者为正宗,这说明那时候的朝鲜人并不讳言他们的腌菜技艺部分源自中国北方。
再来看阿里郎,这首广为传唱的民歌被韩国视为“民族灵魂”,但中方研究者翻出20世纪初在中国延边流传的版本,不仅曲调一致,歌词中还保留了早期汉语词汇混杂的痕迹,这说明“阿里郎”并不是单一文化产物,而是在边疆民族互动中共同演化出来的音乐表达形式。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要知道非遗的初衷是保护多样性,而不是让两个国家争的头破血流,中国在这次材料中反复强调一点:文化本身是流动的互动的,但这种互动不该被抹去,尤其是当文化遗产本身就是跨国流传,多地演化的结果时,越是强调独占,就越容易陷入历史误读。
人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然而放眼当下,一些国家却将文化当作可交易的资源,只要愿意就能将某种传统技艺包装成短视频,换个名称改个背景,就打上“世界非遗”的标签进行推广。
对于拥有深厚文明底蕴的国家来说,这种现象无疑敲响了警钟,文化虽然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但绝不能被随意篡改或滥用,也不是任人改编的公共素材。
信息来源: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