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说说当年的天津美女知青杨大丰的感人事迹 [打印本页]

作者: 如云    时间: 2025-7-13 12:51:37     标题: 说说当年的天津美女知青杨大丰的感人事迹

说说当年的天津美女知青杨大丰的感人事迹                      

2025-07-09 13:05                                        

发布于:天津市
   
     一九六九年十月,一列载满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的中学生们的火车,呼啸着从天津火车站缓缓驶出,穿越广袤的华北大平原,穿越辽阔的东北大平原,翻越小兴安岭那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  
这列列车整整奔驰了两天三夜,终于在一个名叫龙镇的火车站停了下来,气喘吁吁地缓缓停靠。  

一批批中学生们鱼贯而出,有序地爬上了等待着的解放大卡车……  
这辆大卡车载着这群年轻的孩子们,在起伏不定、茫茫的丘陵地带飞驰而去,尘土飞扬。  

随着她们抵达目的地,她们的身份也悄然改变了。她们不再是单纯的中学生,而成为了中国知青,成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  
这些兵团的战士们来自天南地北:有天津的知青、上海的知青、北京的知青、杭州的知青、宁波的知青、哈尔滨的知青,等等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  
我要讲述的天津美女知青杨大丰,就是这其中光彩夺目的一员。  
那一年,杨大丰刚满十七岁,是一位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少女。也许是因为她曾接受过专业的游泳训练,她拥有一米六七的高挑身材,体态匀称、线条修长。  
杨大丰长得清秀俊丽,眉眼之间透着温婉和坚韧。  

杨大丰的名字,正如她的人生轨迹一般,象征着丰收与收获。然而,她那硕果累累的生命经历,却是在品尝过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之后,才慢慢熬炼而成的。  
杨大丰出生在天津一个大学校长家庭中。虽然家庭条件对外人来说颇为优越,但作为教育者的父亲对孩子们要求严苛,督促他们不仅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游园活动、校园劳动等各类集体活动。正因如此,杨大丰和她的兄弟姐妹们都养成了善良、朴实、勤俭、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也锻炼了坚强的体魄。  
下乡成为所谓的“知识青年”后,杨大丰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劳动,她身上丝毫没有“娇气”或“骄傲”的影子。  
在田间地头,重活、脏活总是抢着做,身上永远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在艰苦的生产劳动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和最好的闺蜜章秀颖常常相互激励,善意地比学赶帮超,在遥远的北大荒相互扶持,彼此鼓舞。  
凭借聪慧的头脑和刻苦的努力,她们很快熟练掌握了各种农活的技能。  
因为工作需要,杨大丰和章秀颖同时调入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四十一连打渔排织网班。  
一九七零年五月二十八日,那天,织网班的杨大丰和另外六位姑娘圆满完成了渔网补织任务,准备步行返回十几里外的宿舍。此时,质朴善良的老排长跑过来对她们说:“你们辛苦一天了,太阳快下山了,我划船送你们,咱们走水路回去!”  
老排长这话让七位姑娘们异常兴奋,欢呼着登上了一艘勉强能挤下八个人的小船。  
小船顺着黑龙江江面快速前进,晚霞映照在江水上,江面波光粼粼,姑娘们被这诗情画意的景色吸引,暂时忘却了疲劳,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熟悉的歌曲,歌声在波涛和晚风中轻轻飘荡……  
夜幕降临,天地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江面上突然狂风大作,波浪如山,严重超载的小船在巨浪中剧烈摇晃,艰难前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姑娘们心头紧绷,谁也没有开口。  
忽然,在黑暗中,大家齐齐看见了江面上那盏熟悉的航标灯!  
航标灯的出现带来一丝莫名的安全感——因为宿舍就在不远处!  

正当大家默默感到安心时,巨浪无情地袭来,小船被推到浪尖,又跌入谷底,船上人员惊恐地站立起来……  
小船严重失去平衡,船舱涌入江水,最终沉没,七位姑娘和老排长全部落水。  

杨大丰呛了几口水,手脚本能地乱舞,很快露出头面,奋力侧游,拼命朝岸边游去……  
求生本能支撑着她,她使尽全力,在漆黑无边的江面上拼命挣扎着、游动着……  
游了多久,去了多远,她已无法判断。当她那因游动而隆起的胸膛触碰到柔软的沙滩时,她终于明白,自己抵达了黑龙江岸边。  
夜色漆黑而深沉,水中挣扎已耗尽她所有的体力。  
岸边寒风刺骨,吹得她全身颤抖,牙齿不由自主地打颤。  
她清醒着,凭借最后的力气,缓缓匍匐爬上了岸边。  
寒冷的江风驱散了她昏昏欲睡的困意,浑身颤抖着的她跪在岸边,朝着黑暗江面拼命呼喊:  
“老排长……”  
“章秀颖……”  
回应她的只有无情呼啸的风声,漆黑天地间凛冽的寒气,和江水拍打岸边的啪啪声……  
她清楚单凭呼喊无济于事,必须赶回连队报警,寻求救援。  
机智的杨大丰凭借那盏航标灯的方向,判断出连队的大致位置,艰难地跌跌撞撞朝连队方向前行。  
这是何等的坚韧与毅力,何等的体力消耗,如此艰难的行进!  
全连知青获悉噩耗后,纷纷拿着手电筒在黑龙江岸边四处搜寻,呼喊着,照射着……  

二十余天后,在下游的江边陆续发现了五名女知青及老排长的遗体……  
而一位北京女知青的遗体始终未被寻获。  
知青们满怀悲痛,将五位姑娘的遗体安葬在黑龙江边的女儿湾。  
这五位姑娘分别是天津知青章秀颖,哈尔滨知青许淑香、刘毓芳、孙艳,以及北京知青李金凤、贾延云,其中一座为衣冠冢。  

多年以后,回到天津的杨大丰,心中始终牵挂着远在黑龙江畔的六姊妹。  
为了纪念闺蜜章秀颖,铭记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挚颖……  
几十年来,杨大丰竭尽全力,以各种方式怀念并歌颂昔日朝夕相处的六姊妹。  
她写文章、著书回忆在黑龙江北大荒的青春往事;她积极邀请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远赴黑龙江,追忆她们热烈的青春岁月,宣传报道她们感人的故事;她奔走呼吁,为六位知青战友修建了墓地……  
杨大丰大学毕业,结婚,成为天津一家大型企业的副总经理……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她怀念黑龙江女儿湾知青姐妹们的心永远未变!  
多年来,杨大丰九次千里迢迢回到黑龙江女儿湾,抚今追昔,树碑立传,祭奠那些死难的知青战友……  
善良质朴的她还多次到河南省洛阳市探望老排长的妻子和孩子们。  
当年同连队的知青谁家有难,她总是默默低调地伸出援手。  
如今,黑龙江畔的女儿湾,六座知青墓碑整齐排列在江边,望着她们深爱的、昼夜奔腾不息的黑龙江……  
致敬!  

—— 伟大的中国知青杨大丰。  
致敬!  
我心中永远的女神——杨大丰。


作者: 大志    时间: 2025-8-12 04:19:11

喜欢!精彩!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