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鲜于枢写的这帖草书,筋骨遒劲,酣畅淋漓,不愧为元代草圣!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25-7-19 10:18:39     标题: 鲜于枢写的这帖草书,筋骨遒劲,酣畅淋漓,不愧为元代草圣!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25-7-19 10:19 编辑

鲜于枢写的这帖草书,筋骨遒劲,酣畅淋漓,不愧为元代草圣!                                                            2025-07-16 20:02                                        

发布于:广东省
   

元代的书坛可以说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那时的书风继承了前宋重“意”的风格,宋先前的“尚意”书风还是引领着书坛前进的,而到了后期这个“意”就逐渐滑向了“丑书”的泥沼了,后者的“意”已经开始走向“随意”的意了。

而在元代的书坛上有这么两个人,二人在书圈齐名且还是致交好友,此二人就是鲜于枢和赵孟頫,在正当书法艺术而临后退和乱象之境时,二人结合一批有识之士,扛起了“复古”之旗,将之种遗漏之风给拉了回来,让书坛重走“尚法”的路径,力图重拾魏晋之遗风。鲜于枢以其飘逸洒脱、沉稳扎实的笔法,与赵孟頫并驾齐驱,引领着元代书坛的潮流。
当赵孟頫以行楷名扬天下之时,他却是以草书出圈,鲜于枢生于宋朝末年,在战火纷飞之中度过了童年,其家族在战火中饱受磨难,祖父不幸丧命,祖母带着他一路颠沛流离。之后,祖母就带着年幼的他四处逃难,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子过得颠沛流离。

正是这样艰难的成长经历,反而磨练出他豪爽洒脱的性子,浑身透着一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气概。在他长大成人之后,鲜于枢走进了官场,但他天生性格耿直,说话办事不会拐弯抹角,跟那些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总是合不来。这让他的官场之路格外坎坷,好几次被罢官,又好几次重新被起用。
官场不顺的日子里,鲜于枢索性在杭州西湖边盖了间屋子,取名 “困学斋”。在这里,他整天与笔墨为伴,把心思都放在书法上。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赵孟頫,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彼此人生中重要的知己。

赵孟頫曾由衷感慨:“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 这番话,不仅是对鲜于枢草书造诣的高度认可,更透露出二人之间坦诚相待的真挚友情。赵孟頫在书法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他对鲜于枢的推崇却毫不掩饰。

话说回来,今日分享一帖鲜于枢的草书代表作《石鼓歌》,此作传世有两本,其中一本在 2004 年的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 4620 万元的高价成交,另一本则被珍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石鼓歌》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诗文,鲜于枢以草书书写,既表达了对石鼓文的尊崇,更展现了对晋唐书法的追慕之情。

观其书,虽为草书大作,但却感受不到肆意挥洒、连绵无度,没有张怀二人的那种狂,更有的是灵运飘逸。他的笔画圆润有力,透着饱满的质感,整个字看起来雄浑大气又古朴厚实。
他写的字虽然每个都独立成形,但彼此之间神态相连、呼应紧密,把灵动的气韵和庄重的格调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字体结构工整端庄,一点儿没有轻飘飘的感觉,既有着魏晋小草和孙过庭《书谱》那种典雅精致的韵味,又带着怀素草书的奔放豪迈。

鲜于枢在书法学习上直接追溯书法的源头,从晋人 “阁帖” 里吸收养分,还深入钻研怀素的《圣母帖》,慢慢形成了自己稳健古朴、气度宏大的书写风格。
他还学了米芾的 “悬腕法”(黄庭坚好像也是这种执笔法),写字时用肩膀带动胳膊肘,再用胳膊肘转动手腕,完全靠手腕的力量来控制笔尖。
不管写大字还是小字,他都悬着胳膊肘写,这样一来,每一笔都能保持中锋,每个字都力道十足,仿佛能穿透纸背。这样扎实的基本功,可不是短时间内能练出来的。

















鲜于枢牢牢扎根在晋唐书法的土壤里,广泛吸收张旭、怀素等书法大家的长处,把汉魏时期的篇章布局和篆籀文字的笔法意趣融合在一起,写出的字里满是 “古雅” 的韵味和 “侠义” 的气概,格调格外高雅不凡。鲜于枢的《石鼓歌》,正是诞生于元代复古风气正盛之时。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8-4 06:03:28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5-8-17 04:50:34

好帖!学习!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