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逛文玩市场如何不吃药不被骗
[打印本页]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5-7-19 10:32:02
标题:
逛文玩市场如何不吃药不被骗
逛文玩市场如何不吃药不被骗
2025-07-19 00:02
在和一些文玩朋友聊天时,你是不是经常听说张三“打眼”或李四“吃药”的趣事?又或者一些“吃药”的经历就发生在你身上,却浑然不知?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文玩市场热情依然,周末去古玩市场逛逛,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梭,很多藏友都希望能捡到“漏儿”,但一不小心,就容易看走眼。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文玩“吃药”那些事儿,让大家明白哪些人容易“吃药”,了解如何防骗。
“文玩吃药”专盯三类人
文玩界有很多术语,其中,“吃药”和“打眼”说的是买错了东西,上当受骗,这些颇为形象幽默的词语,经常成为藏友们之间的趣谈。买到假东西,就像吃鸡肋,“玩”之无味,弃之可惜,自当是吃了哑巴亏,便又有了“交学费”这个词。那么,哪三类人容易“吃药”呢?
“吃药”人群前三名中,“土豪”无疑排第一。一般情况下,“土豪”不在意钱,也没有时间去研究文玩,只要看上眼,无论真假好坏,先拿了再说,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情况下,很容易“吃药”。其次是“捡漏儿”者,此类人总是希望在“文玩淘宝”中大显身手,把平时所学的鉴宝技巧运用到实际中,以小价钱买来好宝贝,可能正在你沾沾自喜的时候,已经吃了“药”。还有就是“暴躁型”藏友,该类藏友看着身边的藏品不断暴涨,奋不顾身地跳进“文玩界”,打算放开胳膊大赚一笔,一不小心就上了“道”,这类藏友也是很容易“吃药”的。
文玩“骗术”面面观
俗话说:一入文玩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文玩“吃药”虽在所难免,但藏友们也要擦亮眼睛,防患于未然。接下来,一起去古玩市场看看都有哪些主要“骗术”。
文玩骗术热衷讲故事
自古以来,能给文玩编造离奇的故事,是文玩骗子的基本功,他们借助于祖传、盗墓、名人所赠或上拍宝物等说辞吸引买家,并能生动地讲出“宝贝”地前世今生。此时如果听得入迷,就说明你已经放松了警惕,很容易受骗。
都是“光线”惹的祸
把玩藏品,最好在自然光下,光线昏暗或者刺眼,都会影响藏友们对藏品真假的判断。如果当你走进一家古玩店,发现光线昏暗,不要以为老板是省电的“吝啬鬼”,很有可能是一个圈套,让你对藏品的光泽和包浆作出错误的判断,进而上当受骗。
“民国造”成“赝品”代名词
也许你不好买到上千年的古董,但民国时期的艺术品传世很多,这就为“民国造”或“名国产”的说法提供了条件。当你盯上了一件“宝贝”,卖家告诉你是“民国时期”所造,就要当心了。
“乡下人”骗术高
当你在燕赵古玩市场的地摊上淘宝时,经常会看到一些身着朴实衣衫的庄稼汉,操着浓重的乡下口音,摆着一两件“宝贝”售卖,这些“宝贝”可能是“祖传”的,也可能是从乡下收来或捡来的,总之伴随着离奇的故事,当你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终于要“捡漏儿”时,很可能已经上当了。
网络骗术“防不胜防”
很多藏友还喜欢在网上买文玩艺术品,这也需要提防。有些商家打着“名家”、“信誉”、“秒杀”、“买家还图”、“工场代理”和“互推商品”等名义发微信或者淘宝图片时,藏友们千万要注意,有可能当你汇款转账后,马上被不法商家拉入黑名单中。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